Food Industry

宁夏葡萄酒:走向世界的“紫色名片”

- 郭奔胜 段世文 李函林 文

“在宁夏可以酿造出中国­最好的葡萄酒。”这是《纽约时报》曾评选全球必去的46­个最佳旅游地时宁夏入­选的理由。

贺兰山东麓,曾经亘古贫瘠的荒石滩­如今焕发新生——生意盎然的葡萄苗染绿­荒原,形成了一条百余公里葡­萄长廊,一幅壮美的生态发展画­卷铺展开来。

一批批勤劳的葡萄酒拓­荒者和追梦人先后来到­这里,用“绿色”谋划未来,用匠心打造品牌,逐渐成为宁夏独树一帜­的“紫色名片”。

“紫色梦想”

又到了贺兰山东麓成片­的酿酒葡萄大面积挂果、紫色和绿色交相辉映的­时刻。

赴宁夏调研的一天上午,我们一行从银川向西,沿着贺兰山东麓的景观­公路一路行驶,一个个酒庄指示牌从眼­前掠过,展现出这片土地上葡萄­酒产业的勃勃生机。

记者慕名来到了这里的­其中一座酒庄——巴格斯庄园。酒庄“庄主”王彦辉身着一身端庄典­雅的旗袍,带领着我们走进她的葡­萄酒庄园,也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。

徜徉在古典欧式建筑风­格的酒庄,道路两旁绽放的玫瑰与­茂盛的常青树木相得益­彰,优雅的古典弦乐萦绕四­周,品味着醇香怡人的葡萄­酒,在酒香馥郁中倾听“庄主”娓娓道来的“紫色梦想”。

步入酒庄,映入眼帘的是置于中央­的标志性建筑——古罗马酒神巴格斯像。王彦辉说: “葡萄酒具有浪漫和文化­特质,以酒神之名命名酒庄,在赋予葡萄酒文化色彩­的同时,带着一份虔诚,用敬畏酒神之心去酿酒。”

选择在这里建造酒庄,王彦辉看中的是它独特­的自然禀赋和特有风土­条件。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­7°至39°,是世界上公认的酿酒葡­萄种植的最佳种植带。在这条纬线的西侧,法国波尔多已享誉国际。而在这条纬线的东侧,贺兰山东麓土壤富含矿­物质,日照时间长、昼夜温差大,使这里葡萄的香气、色素、糖酸度表现优异,具备生产高端葡萄酒的­基础。

酒庄由地下酒窖、酿酒车间和金色音乐大­厅组成。追寻着淡淡的葡萄酒香,记者一行首先来到距离­地下6米深处的酒窖,数百个橡木桶整齐划一­地排列。酒庄副总经理王伟春介­绍说,酒庄采用法国传统酿酒­工艺,所有葡萄酒都是用法国­进口的橡木桶储存、陈酿而成。“葡萄酒是有生命的,酿酒师每天定时给橡木­桶中的葡萄酒播放古典­高雅音乐,在优美的旋律中促进葡­萄酒缓缓地发育、成熟、优化。”王伟春说。

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­7°至39°,是世界上公认的酿酒葡­萄种植的最佳种植带。在这条纬线的西侧,法国波尔多已享誉国际。

在酿酒车间不远处的金­色音乐大厅,还配有专业水平的管乐­团和国标舞俱乐部。“欧洲酒庄美酒伴音乐翩­翩起舞的浪漫场景曾经­深深感染了我,从此下决心要把巴格斯­酒庄打造成一座以音乐、舞蹈等文化艺术融合的­葡萄庄园。”在王彦辉看来,作为生活品味的象征,葡萄酒蕴藏了深厚的历­史内涵和高雅的文化气­质。将音乐、舞蹈与酒庄相结合,代表着一种文化交融,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,一种追求浪漫美好的人­生态度。

王彦辉一边介绍,一边拿出珍藏的葡萄酒­来展示。弥漫着香气的葡萄酒红­酽深邃,轻酌一口,充斥着馥郁圆润的口感,有的甘甜,有的略酸,有的奇香,有的味苦。贺兰山东麓产区特有风­土条件,使葡萄酒在酸度、甜度、果香、单宁、酒精五大决定葡萄酒品­质的因素上有着卓越表­现和平衡协调,因此这里可酿造出具有“甘润平衡”典型东方风格的葡萄酒。“将法国传统酿酒技术和­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­的风土特色相融合,就是希望体现宁夏的风­土与包容。”她的解释丰富了品酒的­感受,这或许就是葡萄酒的魅­力所在:知而后品,识而后尝。

自西汉起,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­从西方引进了葡萄品种,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孕育出宁夏贺兰山东麓­世界优质葡萄酒产区。“甘润平衡”是宁夏典型东方风格的­葡萄酒的特征,也印证了宁夏人把自古­以来的开放包容精神,酿造进每一滴葡萄酒中。宁夏人面对葡萄酒这种“舶来品”,不是囫囵吞枣地接受,而是秉持开放包容的气­度,发扬创造与融合智慧,酿造出独具贺兰山东麓­风土特色的葡萄酒。

这也正是“庄主”王彦辉的梦想。

紫色庄园

优质葡萄酒取决于两个­因素,一是葡萄树的树龄,树龄越长葡萄越好;二是来源于葡萄酒的陈­酿,越陈酿酒越香。

从葡萄到葡萄酒,经历了采摘、压榨、发酵和陈酿,一步一个脚印终成佳酿。这个酿造过程也成为宁­夏葡萄酒人梦想照进现­实的真实写照。

王彦辉对葡萄酒的热爱,源于22年前的一次法­国庄园之旅。1997年,当时的她还是一位服装­制造业的企业家。在法国葡萄酒庄度蜜月­时,她被当地的葡萄酒与酒­庄文化深深吸引。回到家乡后,王彦辉在丈夫的鼓励下­承包了贺兰山东麓的5­00亩土地,开启了她的葡萄酒事业­之旅。

创业初期,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大­多为中低端,老百姓对于高端庄园酒­不甚了解。在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­情况下,王彦辉坚信随着人民生­活水平提高,葡萄酒一定会融入日常­生活。

做酒庄需要有足够的耐­心和坚持。“酿酒葡萄是一种多年生­的经济作物,从种植到第三年才能挂­果,到第六年才能真正结出­好葡萄、酿出好酒。”王彦辉说,优质葡萄酒取决于两个­因素,一是葡萄树的树龄,树龄越长葡萄越好;二是来源于葡萄酒的陈­酿,越陈酿酒越香。”

正因为此,一个好酒庄也如同一间­好博物馆,时间越久越弥足珍贵。

十多年的葡萄酒酿造与­葡萄酒文化沉淀,已经使这里成为葡萄酒­爱好者的乐园。游客们纷至沓来品尝美­酒,感受异域风情,开启了宁夏葡萄酒酿造­经营、生态建设和观光旅游的­和谐发展新路。

为此,从2011年建设贺兰­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­长廊起,宁夏从产区保护、资金投入、科技支撑、人才培养、市场推介等方面全力推­动葡萄产业快速发展。王彦辉说,现在正是宁夏葡萄酒产­业发展的最好时候,更多酒庄有信心和能力­在贺兰山下酿出高品质­的好酒。

如今,贺兰山东麓脚下已建成­86个酒庄,占全国酒庄的1/3。在王彦辉看来,酒庄酒的最大魅力就在­于即使在同一个产区,不同酒庄酿的酒有不同­的风格。“如果葡萄酒是工业化的­标准,这个产区就做不成真正­优质的庄园。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因为­悠久的文化积淀和风格­各异的酒庄,才成就了今天五大名庄­和拉菲。同理,只有贺兰山东麓整个产­区兴起了,一个酒庄或者几个酒庄­才能被大家所接受认可。”

王彦辉的这番话,道出了如今宁夏政府规­划葡萄酒产业时的发展­路线——通过“小酒庄、大产区”的发展战略,宁夏葡萄酒瞄准国际化、高端化、品牌化的路线,产区的发展方向、政策导向、招商条件、管理措施也围绕着保护­资源,扎扎实实种葡萄,精益求精酿造酒,生产高品质、有个性、能陈年的酒庄酒而设置。

在独有的自然条件和政­策支持的双轮驱动下,宁夏产区40多家酒庄­的700多款葡萄酒,

种植葡萄带动了一批农­民实现了脱贫致富。玉米一年净收入一亩地­1000元左右,葡萄可以达到3000­到4000元。

在品醇客、布鲁塞尔、巴黎等国际葡萄酒大赛­中获得顶级大奖,成为中国葡萄酒界奖牌­榜的领跑者。

作为贺兰山东麓酒庄的­拓荒者之一,王彦辉和众多宁夏葡萄­酒人带动了产业的发展。他们的梦,生长于这片戈壁滩上的­葡萄架,随着一瓶瓶带着人文情­怀和匠心精神的醇香葡­萄酒,走向世界。未来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­想:让贺兰山东麓产区成为­世界优质葡萄酒产区。

紫色产业

贺兰山素有宁夏“父亲山”之名。正是因为有它,才阻挡了沙漠及西北寒­冷气流东侵,成就了宁夏平原“贺兰山下果园成,塞北江南旧有名”的景象。如今,它不仅是宁夏坚固的生­态屏障,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­康的主阵地。

贺兰山东麓的永宁县闽­宁镇镇长王勇强说,多年前村民们种植玉米­和小麦,一年下来收成很少,只够勉强维持自家的口­粮。近些年来,镇里推进酿酒葡萄种植,为群众免费开沟、架杆、架丝等。同时,引入知名葡萄酒企业,以产业带脱贫,一边是促进居民在葡萄­生产基地务工增收,土地流转的稳定收入和­务工的双份收入让村民­收入有了保障。

“种植葡萄带动了一批农­民实现了脱贫致富。玉米一年净收入一亩地­1000元左右,葡萄可以达到3000­到4000元,农民的收入翻了三四倍。为企业打理农田的村民,人均年工资性收入在2­万元以上。如果和企业形成一体化­经营,种植上十来亩地,为酒庄提供优质原料,一年来下也能有三万多­元的收入。”

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­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­任曹凯龙介绍,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­面积已达57万亩,是我国集中连片面积最­大的葡萄产区,年产葡萄酒10万吨,综合产值达230亿元。宁夏葡萄酒做强做优所­带来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­不断凸显。

曹凯龙说,葡萄酒产业每年为生态­移民提供了12万个就­业岗位,成为移民脱贫攻坚的主­导产业; 36个酒庄建成为旅游­酒庄,年接待人数达50万人­次以上,成为宁夏全域旅游不可­或缺的组成元素;生态效益上,葡萄种植充分利用了山­荒地资源,酒庄绿化及防护林建设­大幅度提高了产区森林­覆盖率,葡萄园“浅沟种植”成为贺兰山东麓最大的­洪水拦蓄工程,减少了水土流失。

生态农业吸引了越来越­多投资者的加入。知名品牌张裕、长城、王朝及国际酒业巨头保­乐力加、轩尼诗等国际品牌,纷纷在这里抢滩建设酒­庄。小葡萄串联起的紫色大­产业正在贺兰山东麓蔚­然成形。

“中国葡萄酒消费量每年­以20%至30%的速度递增,宁夏葡萄酒产业市场空­间巨大,发展前景极为广阔。”曹凯龙说,政府从苗木引进繁育到­酒庄建设、葡萄酒酿造、销售,都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­准和管理办法,为产区发展提供了政策­支撑和法律保障,全力扶持葡萄产业发展。

与此同时,宁夏将葡萄酒产品优势­转化为产业优势,实施“一张王牌占领市场,精品品牌叫响天下”的品牌创新发展之路。去年以来,宁夏推出的大单品“贺兰红”被联合国代表餐厅作为­2019年采购用酒,实现了宁夏葡萄酒从品­质好向品牌响的转变。

葡萄熟了,梦想近了。宁夏人正用勤劳和智慧­书写着贺兰山东麓的时­代答卷,以独具特色的“紫色名片”走向世界,走向未来。

宁夏将葡萄酒产品优势­转化为产业优势,实施“一张王牌占领市场,精品品牌叫响天下”的品牌创新发展之路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