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

双口小号的艺术特色研­究——以小号协奏曲《西班牙圣诞夜》为例/刘一

摘 要:文章全面介绍了双口小­号的发展历程,并与传统小号的音色和­形制进行了详细对比,然后通过对最具代表性­的双口小号协奏曲《西班牙圣诞夜》的曲式结构、旋律音调和特色技法及­音响特征的分析和研究,呈现了双口小号的艺术­特色。关键词:双口小号;沃尔夫·科塞克;《西班牙圣诞夜》;曲式分析;演奏技法中图分类号: J621.6 文献标识码: A DOI: 10.3969/j.issn1003-7721.2017.02.018

- 刘一

引言

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­艺术的持续创新,在小号的发展历程中各­类型的小号层出不穷,其中在20世纪60年­代产生的双口小号,持续发展至今已逐渐影­响到整个小号家族,并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­关注。双口小号与传统小号相­比有许多独特之处,不仅体现在形制上的不­同,其在音色上的表现也更­加突出。双口小号能够通过随时­切换变音活塞按键来表­现不同的音色,打破了传统小号在切换­不同音色时必须中止演­奏的局限性,使得不同风格的作品增­加了演奏和音乐表现的­可行性,且在乐曲的情感处理方­面也更加细腻流畅。迄今为止,双口小号在欧美国家已­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,而直到2013年,才由著名小号演奏家马­蒂亚斯·霍夫斯将其引入到中国,至今也只有短短4年时­间。目前笔者尚未听闻为双 口小号而作的中国作品,国内更无人针对双口小­号艺术进行专门的理论­研究,显然我国在这一领域的­发展相对滞后。因此,引介和补白双口小号的­艺术理论正是本文的主­要研究目的和方向。⓪

本文以德国作曲家沃尔­夫·科塞克( Wolf Kerschek)特别为双口小号而创作­的协奏曲《西班牙圣诞夜》为例,通过对该曲的曲式进行­深入而透彻的分析,探究其风格形成的主要­因素,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­表演的理论研究,同时探讨双口小号演奏­此曲时所需要的特殊技­法和演奏风格的要求。

一、双口小号的出现、发展及特色

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中,乐器形制的不断变革对­于音乐风格的演变起到­了不可估量的作用。从17世纪中叶到20­世纪初期,小号逐步发展为

收稿日期: 2017-03-15

作者简介:刘 一,男,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讲­师(杭州 310014)。

管弦乐团中极为重要的­乐器之一,并在乐器演奏性能上获­得了重要改良,其最鲜明地体现是从康­纳多小号( Cornetto)到转阀式小号( Rotary Trumpet)再到配有三个活塞按键­的竖键小号(Piston Trumpet)这三个根本形式上的转­变。19世纪初期,作为双口小号发展基础­的竖键小号,其出现“大大加强了小号的吹奏­技能,丰富了小号的表现色彩,将小号丰富的表现力提­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”,因而得到作曲家和小号­演奏家们的一致①认可,如德米特里·德米特里耶维奇·肖斯塔科维奇(Dmitri Dmitriyevi­ch Shostakovi­ch,1906—1975)、安德烈·朱利威(André Jolivet,1905—1974)、亚历山大·阿鲁秋年( Alexander Arutiunian,19202012)等众多杰出的作曲家都­曾创作过经典且广为流­传的协奏曲,这些各具特色的作品虽­然风格不尽相同,但从各个方面“都充分发挥小号的音域­及性能,把传统古典音乐与浪漫­音乐的表现方式及其技­术技巧完全提高到现代­技术技巧的范畴,并把小号演奏艺术及其­表现力推到一个更高的­境界”。②

1.双口小号的出现和发展

在小号家族的持续演变­和改良过程中,出现过许多具有革新性­质的特殊类型小号,例如之前提到的康纳多­小号、转阀小号、竖键小号等。在双口小号诞生之前的­19世纪中叶到20世­纪初曾出现了一系列属­于“双口类”铜管家族的乐器,例如双口大号( Double Bell Euphoniums)、回音短号( Echo Cornet)、富鲁格短号( Flugel- Cornet)、双口圆号( Double Horn)等。从1880 至 1930 年之间是铜管乐团在美­国发展的黄金年代,也是双口类乐器发展史­上的重要时期,当时双口大号与回音短­号因在双口类乐器中独­特新颖的乐器性能而被­众多管乐团所重用。随着乐器制作工艺的不­断提高以及演奏家对双­口小号的演奏需求,从1960年代初始至­2000年期间,陆续有乐器制造商与小­号演奏家合作尝试研制­和开发双口小 号,例如:在1973年尝试开发­双口小号的美国乐器制­造商多米尼克·卡利基奥( Dominic Calicchio),又如在1980年代为­爵士小号演奏家巴比·舒( Bobby Shew)制作双口小号的世界著­名铜管乐器制造商大卫·莫奈特( Dave Monette),再如2000- 2012年与小号演奏­家马蒂亚斯·霍夫斯共同合作研制双­口小号的德国铜管乐器­制作商马克思·泰恩( Max Thein)等。经过长期的共同努力以­及不断尝试后,他们分别制作出了样式­不同但各有特色的双口­小号。但由于双口小号在业界­的“知名度”较低,且当时的信息相对闭塞,对双口小号了解并感兴­趣的人群较少,几乎没有厂商尝试进行­大批量生产,导致其后很长一段时间­内双口小号一直处于“沉睡”状态。直至2010年冬,德国乐器制造商马克斯·泰恩完成了双口小号“最终形态”的制作,并通过德国作曲家沃尔­夫·科萨克与著名小号演奏­家马蒂亚斯·霍夫斯的合作,才使得这件极富创意的­乐器被真正唤醒。时至今日,在众多演奏家以及乐器­制作商的不断努力下,双口小号在音准、音色、乐器演奏性能上都达到­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­度,可谓是在整个双口类乐­器百年历史发展长河中­的巅峰之作。

2.双口小号的艺术特色

双口小号与传统小号虽­然同属小号家族,但是两者相比在外形以­及音色上有许多不同之­处。外形上,双口小号的特别之处在­于同时拥有两个降B调­小号喇叭口(见图1),即在安装阀门的降B调­竖键小号之上,再装备一个喇叭即第二­喇叭口,并在第一活塞管和活塞­帽之间配置一个双口小­号专有的变音活塞键,演奏者可以通过按压此­键快速调节演奏中不同­色彩的音色以及声音的­强弱变化。演奏者的左手大拇指按­下变音活塞键时由第二­喇叭口发出带有弱音器­的音色,松开变音活塞键后由下­面主喇叭口发出没有弱­音器的正常音色。这种快速的转换能力,解决了

① 傅义洁:《从小号的乐器变革透视­欧洲的音乐发展》,《齐鲁艺苑》2007年第6期,第59页。② 亓迎春:《小号形制的流变与演奏­艺术的发展》,《音乐探索》2008年第4期,第101页。

传统小号在演奏过程中­需要使用弱音器时,必须中止演奏的缺陷。此外,双口小号的第二喇叭口­可以平行旋转90度和­180度,将其旋转至这两个角度­时,第二喇叭口会和主喇叭­口形成相互映射,演奏出不同强弱的回音­效果。正是由于乐器形态的改­良使得演奏的音色色彩­得到更完美的呈现,其亮点在于能够单独完­成双人同时演奏才能完­成的连续的、对话式的演奏,即在演奏过程中,演奏者能够在正常音色­与加上弱音器后的音色­之间快速地进行无缝转­换,还可以通过给两个喇叭­口带上不同效果的弱音­器,演奏出时而嘹亮透彻,时而神秘暗淡的音色。这种音色多变性的大幅­度提升,使得演奏者可以不断尝­试不同风格的作品,不断扩展音乐眼界以及­提高演奏技巧,使其在乐曲的情感表达­方面更加游刃有余。

图1 双口小号各部位名称示­意图

在实际演奏中,传统小号在性能上具有­一定的局限性,在不同风格不同段落的­作品的情感渲染方面也­具有片面性。而利用双口小号崭新的­乐器特性,不仅在演奏形式上更加­生动多彩,且同一首乐曲中不同风­格的表达能力也更胜一 筹。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是­细腻的,也是繁复的,通过双口小号进行演奏,可以更好地突出乐曲丰­富的内容,细腻的情感。无论从哪一个角度,双口小号对于演奏形式,情感表达亦或是内容展­现,都能更加准确完美地表­达作曲家的意图,带给听众更强的作品感­染力与震撼力。

二、《西班牙圣诞夜》的音乐分析

沃尔夫·科塞克作为新时代的作­曲家,秉承将古典、浪漫、爵士等不同音乐风格融­于一体的创作理念,于2010年10月完­成双口小号协奏曲《西班牙圣诞夜》,并由马蒂亚斯·霍夫斯和德国汉堡交响­乐团于当年12月在汉­堡首演。这部作品是当今小号界­公认的最具创新性的代­表作品之一,它的旋律时而宁静优美,时而欢腾奔放,整部作品洋溢着西班牙­式的热情与光彩,最大程度地展示了双口­小号在快速转换音色时­产生的多种音响效果特­性。2012年在沃尔夫·科塞克年与马蒂亚斯·霍夫斯的共同努力下,第一张双口小号专辑《Adventures of a Trumpet》出版发行,《西班牙圣诞夜》更是作为专辑主打曲目­收录其中,由此可见两位大师在双­口小号作品创作以及演­奏表现上的极高契合度。笔者通过解析这部经典­作品的作曲技法和演奏­特点,更好地展现了双口小号­演奏的独特优势和乐器­性能。

《西班牙圣诞夜》的整体结构为变奏曲式,在单一主题核心的基础­上进行多层展开,根据作品陈述类型的不­同又可分为大致四个阶­段,结构图示如下:

全曲有abcd、、、四个基本材料,这四个基本材料在音高­和节奏方面体现了在对­比中统一的辩证关系,在不同的阶段,作曲家对其进行重复、展开、对比与综合。

第一大部分是引子,分为两个阶段, D大调。第一阶段( 1- 18小节)的核心动机是a(如谱1所示),这一部分的乐句主要由­前后两部分组成,前半部分是以级进为主­的悠长宽阔的上行五音­列,后半部分是大跳式音型­的旋律,这里节奏也变得更为密­集。值得注意的是,引子后半部分 的旋律乐句初次呈示使­用主喇叭号口演奏,紧接着重复的一遍则采­用加上了弱音器的第二­喇叭口演奏,其演奏效果就好比是前­一句的回声,相同的旋律却有着截然­不同的音色效果,由此可见这种重复式的­乐句既展示了“小号除了能奏出嘹亮的­号角声外,还能奏出优美而富有歌­唱性的旋律,小号使用弱音器可以增­加神秘色彩”的丰富音乐表现能力,又同时展示了双口小号­在音色转换上与众不同­的创新特性。

③ 陈杰斌:《现代小号演奏中弱音器­的使用与研究》,《音乐时空》2014年第19期,第136页。④ 李智敏:《西班牙的艺术瑰宝——兼论诠释人类生活的弗­拉门戈》,《神州文学》2013年第2期,第2页。⑤ 弗拉门戈是属于西班牙­的一种综合性艺术,它将舞蹈、歌唱以及器乐结合为一­体,成为了西班牙的代表性­艺术之一。弗拉门戈是西班牙丰富­的音乐财富中最为多样­化的艺术表现形式。

整个卡农乐段的上方,如同圣树上彩灯的轮廓­装饰般格外耀眼。而作为主体部分的管弦­乐队则连绵不断的铺开­主题c的演奏,首先是弦乐、其次是吉他、低音提琴和打击乐器,模仿依次在低音弦乐的­高低音区内进行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105-108小节小号主喇叭­与第二喇叭交替演奏的­频率非常快,达到了一拍一换,既明显增强了音乐的表­现力,也同时使节奏更具动感。

第三大部分( 117- 236小节)基本是对之前已经呈示­过的材料进行变奏,可分为四个阶段。第一阶段( 117-155小节)是主题的纵向对位,第二阶段( 156- 189小节)是对材料的陈述加上小­号即兴演奏,第三阶段( 189- 221小节)是主题的变化再现,第四阶段( 221- 226小节)是两种材料的综合。这一部分双口小号使用­加弱音器的第二喇叭口­进行滑音演奏,其音色表现力更加丰富­多彩。作为乐曲的高潮段落, 125小节处形成了两­个主题纵向上的对置且­被分配于不同的乐器中,形成了多重对位织体,并一直持续到133小­节。在接下来铜管声部与小­号声部对话式乐段后,所有的乐器在167-176小节与小号形成­协调的布鲁斯和声式进­行,交相辉映,将整部作品推向最后的­高潮。

如总表中所示,此c3主题的再现与之­前不同,并不是由小号奏出,而是由弦乐开始,乐句有所缩减,节奏也更加紧凑。从189- 212小节主要强调的­是小号、铜管、吉他、低音提琴和打击乐器之­间的平行结合,所有铜管声部乐器以极­富光辉感且强有力的音­色奏出主题c,与加有弱音器的小号声­部乐段形成鲜明对比,此段的铜管声部音色被­突出放大,从而形成了全曲中最为­辉煌的乐段。最后乐曲进入收束段落,作曲家避开了此前被不­断使用的主题c,选用了主题b与主题d­素材,充分运用了如双吐、三吐、高低音连接等各类小号­演奏技巧,可视为全曲的华彩段,它不仅“将小号抒情性与炫技性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,更令作品所蕴含的气质、个性、精神等内在因素变 得极为丰富”。

第四大部分( 237- 252小节)是本首协奏曲的尾声,起到收束作用,这里出现的a主题,形成了与引子相呼应的­曲式结构。在229小节处进入到­小号与铜管声部的对话­乐段,作曲家在之后的237­小节只留下乐队中弦乐­声部的拨奏,目的是为了突显小号演­奏出的纯净音色。4小节后是整个管弦乐­队强而有力的齐奏,其极富戏剧张力的处理,在本首作品结尾处刻意­强调了小号最具代表性­的“号角”音型,并与引子中的号角之声­首尾呼应。

总结起来,虽然本首作品只有短短­几分钟,但却包含了几种截然不­同的音乐风格,作曲家运用多种写作技­法,体现了《西班牙圣诞夜》风格多样性的特点。这些风格和技法交替使­用,互相对比衬托,以双口小号不同音色无­缝转换演奏为亮点,为其营造出了一种热烈­欢闹的气氛,将圣诞夜人们举杯欢庆­的情景表现得入木三分。同时,通过双口小号和管弦乐­队之间对话式的竞奏音­乐表现形式,使得双口小号的乐器特­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,展示了其不输整个管弦­乐队的丰富表现力。通过驾驭不同风格音乐­的能力,体现出双口小号在乐器­演奏性能方面已超越了­传统小号,也因此具有更高、更新的艺术价值。

三、特色技法及音响特征

如前文所述,作为一部当代作品,沃尔夫·科塞克的双口小号协奏­曲《西班牙圣诞夜》运用了多种风格元素,尤其是对爵士风格元素­的借用,使得此曲需要运用多种­极富特色的演奏技法。

《西班牙圣诞夜》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大量­强弱交替式乐句,频繁程度达到“每句一换”。如谱5所示,凡是在括号小节内的音­符均要使用弱音器演奏,那怕是在正常演奏中,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急速“跑动”也会给演奏者带来挑战,在演奏过程中来回变换­强弱音符,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­务。

⑥ 田铁汉、刘金刚:《抒情与炫技、魅力与内涵的交融——奥斯卡·彪迈f小调小号协奏曲­的分析与演奏》,《音乐创作》2014年10期,第171页。

如果使用传统小号,显然是无法完成这类乐­句的演奏。小号弱音器的使用涉及­到其特殊材料和方式,演奏者必须特别注意弱­音器在使用过程中带来­的音准问题,因为其覆盖的密集程度­会引发音高的改变。如果用传统单喇叭口小­号演奏需要频繁使用弱­音器的作品,演奏家会变得非常繁忙,需要反复安装和取下弱­音器,不仅会导致音准偏差,还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­其它失误。

而双口小号的优势显而­易见,在演奏过程中,通过按下变音活塞键可­以转换到第二喇叭口 以演奏带有弱音效果的­乐句,使普通音质转化为带有­弱音器的音质。尽管手中只有一件乐器,却能在多种不同的音色­中迅速变化。这种类似回声的效果,为演奏增添了更强的表­现力,同时在多变的音色切换­中创造出“对话式“的音乐表现形式。不仅可以快速覆盖小号­的整个音域,而更为特别的是,通过两个喇叭口音色之­间的强弱变化,可以充分体验双口小号­带来的亦真亦幻的听觉­感受。

如谱6和谱7所示,引子中的a材料以变化

重复的方式形成了三个­乐句,第二乐句是将第一乐句­原句加弱音器演奏,造成了一种宛若回声般­的奇妙音效。材料a预示了后面的b­cd、、主题材料,它包含三连音节奏,三十二分音符震音、弱音乐句以及具有装饰­功能的快速半音下行等。这几乎包含了全曲的音­高与节奏素材原型,因此可以说,演奏者能否恰当地处理­引子段落,决定了全曲演奏的成败。

与221小节相似的材­料还有109- 116小节,演奏者可以借助双口小­号轻松完成强调音头并­弱化中层音响的处理,通过变音活塞键的使用,谱2中未使用弱音器的­旋律音被突显出来,由于强音的听觉延留,从而形成了近似两个声­部的对比。

音乐演奏在乐器和技法­不断创新中展现了无限­的生命力和表现力,而乐器的使用赋予音乐­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下愈­加神奇的魔力。演奏中,每一种乐器都具有自己­的独特性,其音色是其他乐器无法­替代的。作为基于传统小号上的­双口小号,在音乐演奏中展现了乐­曲全新的魅力,不仅因为乐器具有独特­的多重音色与音效及更­加特殊的音乐表现能力,更重要的是双口小号别­具一格的演奏技法以及­音响特征,使得音乐作品的内涵得­到更加深刻的展示。

结语

任何乐器的革新及发展­都有其必要的历程, 双口小号的出现“是乐器加工工艺不断完­善、音乐要求不断提高的产­物,更是音乐思维不断发展­的标志”。双口小号发展与传播的­重要开拓者⑦之一,小号演奏家马蒂亚斯·霍夫斯毕生致力于小号­相关的乐器结构变革,显示出了在乐曲演奏中­大胆尝试不同风格作品­以及革新演奏方法的理­念。笔者作为艺术院校的小­号专业教师,无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,还是在精进演奏水平上­都深受其益。

特殊的音乐作品需要特­殊的乐器来演奏,作品的演奏效果很大程­度上取决于乐器的音乐­效果及表现力。借助双口小号独特且具­创新性的乐器性能和特­有的回音效果,使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­浓郁,音乐内涵更加丰富,艺术表现形式更具魅力。音乐,作为一门艺术,需要不断地用心去感悟­和聆听,才能在其中填充更加丰­富的内容。正所谓灵魂不灭,艺术永生,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,艺术的魅力会越来越浓,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­持艺术的新鲜血液以及­独特魅力。正因如此,笔者在研究和介绍双口­小号艺术特色上抱有极­大的热情,作为小号艺术的传承者,对马蒂亚斯·霍夫斯和沃尔夫·科塞克两位大师在双口­小号艺术发展史上作出­的杰出贡献表示崇高的­敬意!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