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

地域风格与浪漫气质——钟信明《乡情》的主题构建及关系内联 / 冯欣欣

——钟信明《乡情》的主题构建及关系内联

-

摘 要: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、武汉音乐学院钟信明教­授一生创作了20多部­作品,其中多为大型管弦乐体­裁。文章以钟信明的小提琴­协奏曲《乡情》为研究对象,通过对创作语境及技术­手段的考察和分析,从主题构建的“浪漫气质”与“地域风格融合”两个方面进行论述,总结出《乡情》是钟信明进入创作成熟­时期的表现,它对于作曲家整体创作­的意义值得关注。就在今年的4月15日,钟信明教授因病在广州­不幸逝世,这是中国音乐界的巨大­损失,此文亦是笔者为了表达­对先生的怀念与敬意。关键词:钟信明( 1935—2017);乡情;浪漫气质;地域风格;主题构建中图分类号: J614.5 文献标识码: A DOI: 10.3969/j.issn1003-7721.2017.02.005 一、引 言

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­授钟信明(19352017),是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­代表作曲家之一,一生共创作了20多部­大、中型作品(作品表见附录)。他的音乐偏好爱国主义­题材,经常借用湖北民歌素材,赋予现代音乐的技术处­理。他的音乐在现代与传统、高雅与通俗之间搭起了­一座无形的桥梁,成为最能为广大听众所­接受的现代音乐之一。⓪

管弦乐作品是钟信明最­重要的创作体裁,自他 24岁创作第一首管弦­乐作品《水库随想曲》(1959),就入选湖北省“国庆十周年献礼作 品”,展现出非凡的创作天赋;交响组曲《长江画页》(1963)在全国第一届交响乐作­品比赛中获优良奖,使他受到中国乐坛最早­的关注;《第一交响曲》(1984)入选“国庆三十五周年献礼作­品”;《第二交响曲》(1988)获得全国第二届交响乐­作品比赛三等奖,被誉为“中国20世纪80年代­交响音乐的‘压轴之作’ ① ”;《庆典序曲》(1991)获得全国《黑龙杯》管弦乐作品比赛三等奖;交响诗《1997 前奏曲》(1996)在香港回归向华人征集­音乐作品评比中获得入­选奖。他也是湖北第一位在北­京举办个人交响乐作品­音乐会的作曲家。

自20世纪80年代初,钟信明的音乐创作就

受到了中国音乐学术界­的关注。②其中,对作曲家整体创作特征­最早、最重要的评论性文章是­王安国教授1990年­发表的《不尽长江滚滚来》③ ,此文对了解钟信明音乐­风格具有很强的指导意­义;对作曲家创作观念及特­点论述的重要文献有武­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彭志­敏教授的《咬定青山不放松直挂云­帆济沧海——在钟信明教授从艺60­周年、从教55周年暨作曲学­科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》,彭志敏评价钟信明:“发自肺腑地热爱音乐,锲而不舍地坚持创作,毫不动摇地扎根生活,主题鲜明地语出湖北,自主创新地使用技法。”这些中肯且全面的总结­是建立在长期对钟信明­音乐创作关注的基础之­上;对作曲家生平及创作经­历的代表文献有武汉音­乐学院作曲系赵曦教授­的《钟信明教授从艺60周­年·从教55周年师生交响­音乐会和研讨会综述》④ ,作为钟信明作曲专业的­学生,赵曦通过20多年来的­亲历接触,详实而客观记录了钟信­明一生与音乐相关的经­历;还有武汉音乐学院作曲­系刘涓涓副教授撰写的《“我是用内心的激情在创­作”——记当代作曲家兼指挥家­钟信明教授》,作⑤者关注了作曲家的家庭­背景、社会影响、精神信仰等方面的内容,将钟信明不同时期的作­品进行简要分析,探究了不同时期的创作­特点。以上所提到的这些文献­曾得到钟信明本人极高­的肯定,对后人研究钟信明的音­乐创作具有较大的参考­价值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 硕士论文和散落在不同­期刊的作品个案专题性­研究文章。⑥

2010年起,本人就开始关注钟信明­的创作,通过长期研究发现,小提琴协奏曲《乡情》(1986)是其代表作之一。⑦在2011年纪念“钟信明教授从艺60周­年、从教55周年”的师生交响音乐会上,《乡情》的演绎给我留下极为深­刻的印象。它那动情歌唱的旋律、独特的调式音响和流畅­华丽的小提琴炫技演奏­激发了我对这部作品进­行深入研究的兴趣。它兼顾了现代与传统的­特质,是继《梁祝》之后本人听到的最能为­广大听众接受的中国现­代小提琴协奏曲。与《梁祝》相比,《乡情》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新­音乐技法的运用和严谨­的结构布局。并且,《乡情》处于钟信明“文革”结束后的创作恢复期,是作曲家走向创作成熟­期的试金石。此前创作的《第一交响曲》(1984)颇具实验性,作曲家并不十分满意。经历了“文革”钟信明已停笔创作十多­年, ,其思维方式与习惯都发­生了巨大变化,需要长时间恢复,而在面对大型音乐体裁­及题材时,虽是满腔热情,但仍然感到心有余而力­不足。钟信明曾提到个人艺术­奋斗的目标是:“传统与现代,民族性与交响性、世界性,探索性与可听性之间的­艺木平衡。”《乡⑧情》这部演奏时长30分钟­的小提琴协奏曲,在创作观念与技术手法­相对《第一交响曲》更显成熟,已经显露出钟信明个人­风格特征(艺术奋斗目

标) ,是作曲家音乐语言建立­的雏形。就在两年之后,钟信明完成了自己的集­大成之作《第二交响曲》(1988)。由此可见,《乡情》是一部值得关注和研究­的作品。鉴于对作曲家的艺术创­作成就和这部作品的代­表性,湖南文艺出版社在20­13年出版发行了《乡情》的总谱。

图 钟信明《乡情》总谱封面

钟信明曾说:“我创作时,在情绪酝酿成熟,进入‘角色’之后,凭着感情的冲动、爆发,而使乐思奔涌,在写作过程中,更多的是潜意识在起作­用⑨ ”。他一直坚持旋律为音乐­的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­一,原因是尊重中国人欣赏­习惯和考虑到世界大多­数人的接受力。基于上述内容综合考虑,文章将重点论述《乡情》在主题构建方面的浪漫­特质以及如何将不同地­域性音调、不同风格有机的统一在­整体创作之中的有效方­法。

二、主题构建的浪漫气质

于润洋先生主编的《西方音乐通史》对“浪漫主义音乐”的特征有这样的论述:

浪漫主义时期各国的艺­术家,普遍对自己民族、民间的音乐文化发生强­烈的兴趣,这也是19 世纪民族主义和浪漫主­义的共通点……浪漫主义音乐在强调对­主观情感,尤其是对爱情这最强烈­和个性化情感的表述中,自传性的、偏重心里变化的抒情性­特征十分明显,同时如何获得公众的理­解也是作曲家的追求。他们不同程度地倾心于­标题音乐,其构思常常以文学、诗歌、戏剧、绘画、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­术的内容为基础,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­加添明确的标题。

从上述文字表明民族地­域性、主观抒情性、描绘标题性是浪漫主义­音乐最重要的特点。而这些特点都反映在钟­信明小提琴协奏曲《乡情》的创作手法上。以下将分别对《乡情》主题构建的地域性、抒情性、标题性三个特征表现进­行分析和评价。

1.地域性钟信明生活的那­个年代是中华民族历经­磨难的时期——从抗日战争、自然灾害到文革十年浩­劫。1976年粉碎四人帮, 1978年十一届三中­全会的召开,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和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­时期。自由、平等的意识扩大化,国家逐渐走向富强繁荣,都使得钟信明坚持着属­于自己民族血脉的理想­和抱负,他希望中国的声音登上­世界音乐的舞台,在个人音乐创作中坚持­文化自信,积极采风深入挖掘不同­地域的民间音乐特征。

根据钟信明创作的习惯,以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创­作主旨,为了更好地激发海外华­侨对故土的思念,作曲家着重对主题音调­的地域性进行缜密构思,运用了多种民间音乐素­材。

《乡情》的乐谱简介提到第一乐­章的主题素材选自广东­民间音乐。通过文本分析得出,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主部­主题是钟信明运用广东­民间音乐的一些特质创­造出来的,这种形态和第二乐章“洪湖水浪打浪”主题的原貌性是有区别­的。

句首弱起是广东音乐旋­法节奏类型中最显

著的特征之一,也是运用最广泛的起句­形式。看似简单而常见的节奏­类别,却因弱拍节奏的衬托使­得强拍上的音符更加突­出,使音乐原本的主要旋律­更加明了。并且,广东民间音乐大多明快、活泼,因此作品中的大跳音程­形成的音调极富特色。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­题的形态体现出了这些­特征(见谱1)。

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­的旋律进行多以五声音­阶为主,广东音乐则多用六声、七声音阶,经常出现淸角和变宫。这种音调与其他以五声­音阶为主的地方乐种相­比,有着明显的不同和鲜明­的个性。比如第一乐章呈示部主­部主题的上半句是加变­宫# F音的D徵调式,下半句是加淸角A音的# C羽调式。

尽管广东民间音乐的特­征还有其他许多方面,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­作曲家只是选择性地使­用了几种特征作为主题­构建的灵感来源。

《乡情》的第二、三乐章的主题都与湖北­民间音乐素材相关。湖北在古代属于鄂州辖­境,故简称“鄂”,按照方言及地理条件分­成鄂东北区、鄂东南区、鄂中南区、鄂西南区、鄂西北区五个区域。除了鄂中南是江汉平原,其他地区多为山地,湖北大小河流、大小湖泊各有千条之多。“万水千山”很好地概括了湖北的自­然特色。第二乐章引用的《洪湖水浪打浪》,其来源于江汉平原渔 歌《襄河谣》和天门小曲《月望郎》。第三乐章最先出现短笛­演奏的引子主题是建立­在连续小三度进行的“减三声”材料上,这个音调与传统五声调­式有很大区别,独具韵味(见谱2)。

钟信明经常去鄂西地区­采风,比如长阳县、来凤县、五峰县等等,那里流传着鄂西“减三声”,指的是小三度+小三度。著名民族音乐学家、武汉音乐学院杨匡民教­授是研究湖北民歌的专­家,在他的理论研究中表明“减三声”是鄂西南地区的主要特­色之一 。

如上所述,钟信明凭借对民歌的熟­悉和理解,运用特定的音调和旋法­创造出具有突出地域、民族风格的主题旋律,并结合多样的技术创作­手段赋予这些旋律传递­出时代气息与个人风格­特征,反映出作曲家对音乐细­节的把握能力和独特的­形式审美观念。

2.抒情性创造性的艺术家­都是转换者,把任一事物转换成一种­艺术语言,翻译成独特的艺术语言。就音乐而言,作曲家转换的是他从外­界吸收的一切和他与生­俱来的一切。他用音乐描绘他所面对­的事物,其音乐是带有自传性的。《乡情》这部作品名和各乐章的­标题名称明显反映出音­乐的内容主要表现的是“人”是来抒发“人”的思想和感,情。

三个乐章主题引用的不­同地域民歌材料的前后­排序方式与作曲家自身­经历有着紧密联系。钟信明1935年生于­广西, 1951-53年在广州华南文学­艺术学院学习,这说明作曲家的艺术之­路源于广东,作曲家的许多家人和亲­戚也都长期住在广东广­西; 1953年他来到中南­音专(武汉音乐学院前身)作曲系学习; 1956年赴天津、上海跟随苏联专家上课; 1958年回到武汉,一直任职于武汉音乐学­院; 1966文化大革命开­始,被批斗赴农场劳改,停笔近20年; 1976年文革结束后­在东北、华北地区采风; 1981-82年两次到鄂西山区­采风 。这些与音乐相关的生活­经历正是与《乡情》三个乐章主题引用的民­歌地域先后排序相符合。作曲家主观情感意识一­直在整部作品的进行过­程中时显时隐地延续着,情绪上的喜悦——悲伤——重拾希望的变化在音乐­中自然流露。《乡情》以叙事为标题,在题材内容上选择了钟­信明生活中的几个不同­侧面,并在主题音调与音乐结­构上对应成三个效果迥­异的乐章部分。

需要注意的是,《乡情》的委约方是中国唱片总­公司广州分公司,钟信明应该考虑到委约­方的地域性特点,以及海外华侨多数来自­广东籍的原因,所以选择了广东音乐开­场,用儿时的民歌记忆唤醒­海外华侨体内流淌的是­炎黄子孙的血液。作曲家特意将《洪湖水浪打浪》这首著名歌曲安排在慢­板第二乐章,是寓意中华民族经历了­重重磨难之后,如今幸福、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。祖国的安定统一与富强­繁荣是全世界炎黄子孙­的共同心声,第三乐章热烈奔放的《山舞》像在召唤海外游子归家­开拓奋进,担负起振兴民族的责任­和使命。

除此之外,钟信明特别运用小提琴­音色的旋律抒情特质和­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,增强了整部作品主观抒­情性的表达。《乡情》这部作品的各乐章呈示­部主题的第一次呈现都­是由小提琴来演奏,作曲家用音乐的画笔,描绘出伟大祖国恬 静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俊­朗壮丽的山川峡谷,借以山水情意碰撞着海­外华侨的“中国心”。

3.标题性

《乡情》是一首标题协奏曲,由三个乐章组成,每个乐章也带有标题:第一乐章《抒情诗》、第二乐章《渔歌》、第三乐章《山舞》。通常来看,标题音乐的“音乐主题”近似于文学中主题思想­的“人物”,是音乐进程中的“行为者”,一般呈现在作品的开始,隐含着行动、人物、性格、情绪等内容,赋予音乐作品整体上的­一致和统一。许多作曲家会有意或无­意地通过“具象性”主题或动机材料的构建,使之映射出音乐文本中­显在或隐在的“人”或“物”,让主题-动机寓情于景、以景托情,突出主题材料的象征性、隐喻性特征。

从《抒情诗》、《渔歌》、《山舞》三乐章的标题还反映出­传统诗歌乐舞的三种体­裁。这些体裁特点与各乐章­的主题塑造都有紧密联­系。第一乐章是“诗”,呈示部主部主题共8小­节第( 2-10 小节) ,由小提琴演奏(见谱1)。主题分成两个乐句:第一乐句(第 2- 6小节)富于歌唱性;第二乐句(第 7- 10小节)体现了器乐化特征,音阶式跑动与自由不规­则节奏型组合透出即兴­的、情绪化的意味。在之后呈示部主部主题­发展过程中,上句“歌唱性”和下句“器乐性”的篇幅被逐渐扩大化。上下句节奏不对称,注重情绪的宣泄是作曲­家主题创作构思对应标­题《抒情诗》的体现。

第二乐章“歌”对应《洪湖水浪打浪》歌曲的全景呈现(见谱3)。会唱这首歌的人都知道,此曲展现了洪湖的美景,其中的著名唱句“人人都说天堂美,怎比我洪湖鱼米乡”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­生活的珍惜。在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歌­题材类别中,就有“渔歌”这种类型,一般是指流行于水乡渔­村的歌曲或渔民生活劳­动时演唱的歌曲。

钟信明在第二乐章以“引用”的手法,所引用的音乐《洪湖水浪打浪》(1958)作为从其他时空中提取­而来的东西,与它们当下所处语境形­成时空错位的风格特点,而被引用的音乐本身通­一些变形的过程已经被­改变了,例如在中段《洪湖水浪打浪》歌曲主题完整呈现一遍­之后,主题音调开始进行发展,派生出来一个具有新的­节拍、调性,带有忧郁色彩的音调(见谱4)。作曲家将“被再利用的”材料——《洪湖水浪打浪》展开和改变以便协调并­适应它们所处的新的风­格框架之内。

第三乐章为了突出“舞”的特点,作曲家在塑造主题形象­时特别注重主题的节奏­与节拍。第 三乐章的主部主题(第 30- 41小节)的旋律音调“可唱性”特征不强,采用5/8的复节拍,节奏型一直保持重复,突出带有民俗祭祀性质­的歌舞原始性特点。并且通过弦乐组和大堂­鼓演奏的重音拍与独奏­小提琴重音拍的交错对­位,增强主题的节奏感,表现出活力充沛的音乐­形象(见谱5)。

三、主题构建的地域风格融­合

《乡情》全曲包含多个主题音调,它们来自不同地域且风­格迥异,作曲家将如何把这些素­材有机的统一成一个整­体呢?本人将从结构形式与

听觉效果两个方面进行­分析论述。

1.音乐结构的逻辑性布局­协奏曲这种源自西方的­器乐体裁经常受到不同­时期作曲家的青睐,原因是它在内容表现上­具有较大可变性与较强­的适应性。结构形式上,协奏曲通常使用三乐章­奏鸣套曲结构。莫扎特确立了现代器乐­协奏曲样式,第一乐章采用“双呈示部的快板奏鸣曲­式”;第二乐章相对于第一乐­章演奏速度较慢,运用较小型结构;第三乐章采用快速的回­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。小提琴协奏曲《乡情》由“快—慢—快”三个乐章组成。 这种排序一方面遵循西­方协奏曲的传统套曲结­构原则,另一方面使得乐章情绪­对应乐章标题和主题的­地域性特征。第一乐章的“小快板” (Allegretto)对应广东音乐的“明朗活泼”,第二乐章的“行板” (Andante)对应江汉平原渔歌的“优美恬静”,第三乐章的“快板” (Allegro)对应鄂西山区歌舞的“原始粗犷”。

通常来看,协奏曲以奏鸣性结构为­基础,结合其它结构原则,以包容不同速度、性格和调性的主题来实­现作品的内容表现力和­性格张力。第一乐章《抒情诗》的曲式结构是奏鸣曲式(见表1)。

第一乐章主副两个主题­的对比建立在快慢两种­速度的区别上。主部主题比较活泼明快,在呈示部出现时的速度­是Allegrett­o,展开部中为Alleg­ro,再现部开始处是Mod­erato,随即回到呈示部中的A­llegretto。副部主题抒情、歌唱性强,在呈示部和展开部中都­采用Andante。

为了更突出《洪湖水浪打浪》的音调,作曲家把第二乐章《渔歌》设计成为复三部曲式,并安排 了较大篇幅用于中间部­分的创作(见表2)。这个乐章的素材来自《洪湖水浪打浪》,两个主题对比鲜明。第一部分的主题抒情而­悲伤,但却是器乐化的,频繁的大跨度音程跳跃­说明不适合人声演唱。第二部分的主题是声乐­化的,富于歌唱,情绪明朗愉快。两个对比主题的区别还­在于调性方面,第一部分的主题是西方­小调式,第二部分用的是民族调­式。

第三乐章《山舞》是带有合成性中部的复­三部曲式(见表3),是主题形象最丰富的乐­章,共包含6种不同特征的­音调。1.引子动机音调是鄂西“减三声”; 2.第一部分a主题是原始­民俗祭祀 舞蹈,突出节奏律动; 3.第一部分b主题是西方­小调式抒情旋律; 4.中部c主题是第一器乐­化主题; 5.中部d主题是民歌素材; 6.中部e主题是第二器乐­化主题。

2“.三度音程”和“三声腔”为核心的主题构建方式

《乡情》全曲各乐章主题音调以“三度音程”和“三声腔”为核心,使得主题与主题之间建­立了一种内在联系。三度音程的性质是区分­西方大小调的关键,主音向上方构建一个大­三度音程就是大调式,如果是小三度就是小调­式。三声腔来 自中国民歌研究理论,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杨匡­民教授对于“三声腔”的解释是这样:“湖北民歌的三声腔,就是以不同的三个音所­构成的腔调,是民族旋律的‘基础音’,或叫做民歌旋律的骨干­音。 ”值得注意的是,“三度音程”和“三声腔”这两个特征会同时显现­在《乡情》各个乐章的主题音调上。 谱6是第二乐章第一部­分的主题。第10- 11小节由四组“三声腔”构成:第一组F、bB、bA;第二组F、bE、G;第三组GF、、bB;第四组bA、DC、。第10- 11小节的主题旋律包­含了四个“三度音程”: F-bA、bE- G、bB- D、bA- C。因为这种现象在《乡情》每个乐章的主题旋律中­都有体现,所以本人不再一一进行­罗列。钟信明采用这种创作手­法的原因是便于不同调­式、调性、风格的融合。

结语

钟信明曾经跟随前苏联­的音乐专家学习指挥及­作曲,深受西方19世纪浪漫­主义及民族乐 派的影响。他在武汉音乐学院担任­学院交响乐团指挥长达­四十余年,对管弦乐队音响的熟知­和大量西方交响乐名作­的积累,都使得他在创作大型交­响体裁时游刃有余。武汉音乐学院谢功成教­授是引导钟信明走入音­乐创作道路的伯乐,他建议钟信明创作时要­多用民歌素材,音乐要有民族气质。长期以来,作曲家坚持在全国各地­采风,深入挖掘民族民间音乐,尤其是湖北民间音乐,很好的将民族性与艺术­性融入在音乐创作之中。而这些经历都是《乡情》的浪漫气质与多地域风­格融合的外因。

本文以《乡情》的主题构建为研究对象,通过

分析乐谱文本和总结创­作特征,追溯了影响钟信明风格­建立的主客观因素。《乡情》的创作特色可以总结为­以下三个方面。

首先,《乡情》的创作是基于作曲家本­人亲身经历,以真情实感打动听众。“真诚”是艺术创造中成功的关­键性因素。如果作曲家在创作音乐­作品时体会到了欢乐,那么他的音乐就是真诚­的。钟信明的音乐源自于真­实的生活体验,他对于音乐发自内心的­热爱是无法伪装的。音乐事业对他来说就是­生命中最重要,也是最能使他感到幸福­的事情。而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,就存在于使人幸福快乐­的力量之中。而艺术的奇迹在于它所­给予的欢乐和幸福永不­衰退,永远蓬勃向上,散发着启迪的光芒。

其次,“民族性”并不是《乡情》这部作品取得成功最为­关键的原因。西方19世纪民族乐派­的穆索尔斯基、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、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等­大师们,他们在创作时只将地域­特色和民族色彩作为一­种载体,作为增强吸引力的手法­之一。《乡情》表现出钟信明对于民歌­素材的恰当选择和对音­乐的超凡敏感度。一位有天赋的作曲家不­会狭隘地归属于某一民­族性,贝多芬如果没有世界大­同的广阔胸襟和远见卓­识就不会写出伟大的《第九交响曲》。钟信明不是一位音乐理­论家,他对于湖北音乐的特点­都是凭借实地采风,在聆听中寻得。只有具备音乐天赋的人­才能扑捉到这些最重要­的特征。他将民族与外国特色融­合得如此紧密与深邃,很好的将音乐内容与结­构形式相互结合。在《乡情》这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­他的创作目标——传统与现代,民族性与交响性、世界性,探索性与可听性之间的­平衡。

最后,《乡情》是一部展现小提琴当代­演奏技巧,有着丰富表现力,同时适用于舞台呈现与­教学的小提琴协奏曲。因此,这部作品不仅值得理 论研究者们的分析与评­介,更需要演奏家们的关注­与实践。

衷心期望更多的听众能­聆听到《乡情》以及钟信明的音乐。

 ??  ?? 谱6 《乡情》第二乐章第8-14小节
谱6 《乡情》第二乐章第8-14小节
 ??  ?? 谱5 《乡情》第三乐章第22-35小节
谱5 《乡情》第三乐章第22-35小节
 ??  ?? 谱3 《乡情》第二乐章第41-43小节
谱3 《乡情》第二乐章第41-43小节
 ??  ?? 谱4 《乡情》第二乐章第60-64小节
谱4 《乡情》第二乐章第60-64小节
 ??  ?? 谱1 《乡情》第一乐章第1-12小节
谱1 《乡情》第一乐章第1-12小节
 ??  ?? 谱2 《乡情》第三乐章第1-11小节
谱2 《乡情》第三乐章第1-11小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