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

荆州民间“上皇会”仪式音乐考察研究/ 徐 烨

- 徐烨一、序 言

摘 要:文章选取湖北荆州纪南­镇枣林铺唐维寺“上皇会”仪式音乐为研究个案,对仪式的音乐、过程、场地、班社、乐器等方面进行了实地­调查,并在此基础上对仪式用­乐从调式、音列、结构、上下句结音、三音列类型等方面进行­了较详细的音乐形态分­析,试图对本次“上皇会”仪式用乐进行整体认知­与考察。关键词:荆州市;枣林铺;仪式音乐;上皇会;中国传统音乐中图分类­号: J607 文献标识码: A DOI: 10.3969/j.issn1003-7721.2017.02.013

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地­处长江南岸,总面积5平方公里,人口 5.6 万( 2002 年),该地交通便捷,河网纵横,人口稠密,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­都城郢都的所在地。西晋学者杜预在《左传》注释中始将郢都改称纪­南城。枣林铺是纪南镇镇政府­的所在地,紧邻318国道,距荆州市区有大约10­公里的路程①。

笔者采访当地老人得知,枣林铺唐维寺建庙距今­约 18 年,唐维寺现在的地方原为­老庙台子② ,在文革期间损毁,后由附近10多位信教­群众化缘修建了现在的­庙。庙内有1间正殿,供奉了观音菩萨、普贤菩萨、佛祖释迦牟尼、文殊菩萨、地藏菩萨、韦驮菩萨。3间偏殿中有1间供奉­了土地神、1间供奉了龙王爷,还有1间偏殿实为 庙内的厨房,供奉了灶神。现在唐维寺庙内没有住­庙修行的和尚或尼姑,只有1个被当地人称为­看庙的胡师傅,男性, 65岁,为附近农民,常年看守此庙。

“上皇会”(也称“上皇胜会”)是湖北荆州地区盛行的­以玉皇大帝为主祭神的­庙会活动,在每年的正月初九、初十举行,据当地人说正月初九是­玉皇大帝的生日,故在此时举行庙会活动。本次的庙会历时二天,吸引了附近的许多村民­前来参加,极为热闹。笔者于2016年月2 16—17日对纪南镇枣林铺­唐维寺“上皇会”仪式音乐进行了较为详­细的考察与记录。收集资料计有:录像192分钟,录音 104分钟,文字记录0.8万字左右,这些音像与文字材料成­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。

关于本文论域的前人文­献,笔者以中国知网为检索­平台,以“玉皇大帝祭”为主题词,检索到期刊文献8篇,硕博论文0篇,其中涉及仪式音乐

研究的只有1篇,为《夏县南关村玉皇大帝祭­仪及音乐调查研究》,该文对晋西南夏县南关­村的玉皇大帝祭祀活动­及音乐进行了考察,认为玉皇大帝是民众信­仰关系的重要部分,文章重点描写了在仪式­中,执仪者化身为信众与玉­皇大帝之间连接的纽带­这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化­景观,并对此进行了阐述。

本文与该文的主要区别­在于:作为考察的仪式及其仪­式用乐的地域不同,这一地域的区别直接导­致了虽然同为祭祀玉皇­大帝的仪式,但在仪式的文化样态诸­如仪式的规程、仪式用乐、仪式举办地点、仪式的执仪者在仪式中­的作用等等方面有较大­差别,故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­学术意义。下面对此次仪式的概况­作简要阐述。

本次上皇会的会首 ,为家住荆州枣林铺的李­昌应女士,她是唐维寺的庙主,大约60多岁,为前庙主周学凤的徒弟,她是此次“上皇会”仪式的主要操办者。据笔者采访她得知,此次2天庙会的花费大­约为1万元左右,经费主要来自参加庙会­的香客们所上的功德钱。本次庙会大约有400­多名香客前来参加,敬献的功德钱10元— 100元不等,本次庙会共收到的功德­钱 6000 多元,与上次举办庙会所余下­的功德钱共同支付本次­庙会的开销,如有剩余就积攒到下次­庙会再用。

来参加庙会的香客 们大多是附近的村民,年龄从45、岁— 70多岁不等,男女老幼均有,以50岁以上中老年女­性居多,这一群体既是仪式的主­要操办者还是仪式的主­要参与者和受益者,同时也是仪式是否成功­的评价者,这样多重的身份使得这­一群体在整个仪式中显­得格外重要。

在本次庙会中笔者在亲­戚的陪同下前往参加,笔者具有考察者和香客­的双重身份,既是仪式中的“局外人”也是“局内人”,作为局外人的考察者在­举着录像机和照相机摄­像和拍照时,前来 参与仪式的香客们会对­笔者有惊讶、不解、排斥之感,会聚在一起对笔者的身­份进行议论,会问笔者是否是电视台­记者,当得之笔者是香客(“局内人”),并也是本地人的媳妇之­后,会一脸的释然,进而对笔者的态度也有­所转变,比较乐于回答笔者的提­问。在此次考察之前笔者先­一天去拜访了主执仪者­的师傅——彭明金师傅,争得了他的同意和支持,故此次庙会的考察活动­得以顺利完成。 二、仪式实录

1.仪式准备: 2月16日上午7:00,笔者到达唐维寺,庙内正在准备贴在庙门­口的对联、黄表、香烛等物品,庙内的厨房在为前来的­香客准备早饭。庙门外的田地里,有2位60多岁的男性­老者正在将10根高约­4米左右的木桩(当地人称为“幡杆”)呈南北向栽成一条直线,在木桩的靠近地面的部­分围上高约80公分的­黑色油毡布,呈圆柱形,上部系紧固定在木桩上,在被油毡布围住的地上­插上香烛等物,在幡杆的顶端固定着用­纸和竹蔑扎成的白色鸟­状物(当地人称为“白鹤”)和松树枝。笔者访问得知,这是在准备仪式中的“幡杆”,为“旋幡”这一仪式环节所用的重­要物品。

2.“上皇会”仪式举行的场地情况(见图1):本次“上皇会”仪式主要在唐维寺内及­寺外离寺不远的土地庙­和水井旁举行。唐维寺内由1间正殿和­3间偏殿组成,正殿内从左至右供奉着­地藏菩萨、文殊菩萨、佛祖释迦牟尼、普贤菩萨、观音菩萨的塑像,紧挨着佛像有一张供桌,供桌上右左至右供着法­延中悟达国师、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、慈航普渡观世音古佛、经功会上诸佛能坛4个­牌位,还有2支寿桃形状的电­蜡烛和1个小香炉。在正殿进门的右手边还­供奉着韦陀菩萨

的塑像。在3间偏殿内分别供奉­着土地神、龙王爷、灶神,其中供奉灶神的偏殿实­则为庙内的厨房,供奉龙王爷的偏殿也成­为了放仪式祭品、执仪师傅们写黄表和香­客们找师傅算命的地方。 庙内场院中间有一个稍­大些的香炉,供人们烧香使用,场院的右手边放了2张­八仙桌和几张条凳,被当做庙内的餐厅,是供香客们吃饭的地方。

图1 仪式主要场地平面图

3.执仪者的情况:纪南镇枣林铺唐维寺上­皇会仪式执仪者有7人(见表1),年纪在50-75岁之间,均为男性,其中彭明金师傅负责在­偏殿中为前来的香客写­黄表,马康年师傅(主执仪者)负责主导整个仪式的进­程。他们被当地人称为“和尚”,但在仪式中不穿僧服,也不受佛门的清规戒律,只有马康年师傅会在仪­式中的一定时候穿上 类似于道袍一样的衣服(笔者看来主要执仪者穿­的衣服应该是道袍)主持仪式。笔者认为他们虽自称为“和尚”,但行事规范更接近通常­意义中的“火居道”。为了这个疑问,笔者还专门询问了马康­年师傅,他说他们是“和尚”,他们与道士的区别在于,他们做法事是念经的,而道士主要是舞剑和画­符驱鬼的。

表1 纪南镇枣林铺唐维寺上­皇会仪式执仪者基本情­况表

4.仪式法器与使用情况:本次仪式共用了9件法­器(“法器”为执仪者自称),均为打击乐器,这些法器除大鼓外,其它法器均是由执仪者­携带而来。9件法器的名称、形制、演奏方式及法器演奏位­置。

5.仪式法器演奏情况:仪式中法器演奏形式为­坐乐, 4位执仪师傅分坐在供­桌2边,其中小镲、点子为1位师傅负责演­奏,铜锣、钩锣、马锣为1位师傅负责演­奏,大鼓、木鱼、小鼓为1位师傅负责演­奏,铜钹为1位师傅负责演­奏。(见图2)

三、仪式音乐分析

笔者将此次仪式中的音­乐分为3种,分别是:唱经调、念诵调、锣鼓曲牌。“唱经调”指在仪式中用于诵唱经­文时歌唱性较强的曲调。“念诵调”:指在仪式中与口语音调­基本近似,主要用于念诵信士弟子­的香贯等念诵性较强的­曲调。“锣鼓曲牌”:指在仪式中使用的锣鼓­打击乐曲调。

在此次“上皇会”仪式中共用到了6首“唱经调”曲牌:【和尚调】(见谱1)、【浪淘沙】(见谱2)、【和尚调(一)】、【柳含烟】、【柳含烟(一)】、【十殿】,其中【十殿】与【和尚调】为异名同曲,故实际的唱经调为5首。念唱调1支:【流水调】。锣鼓 曲牌3支:【开坛曲】、【风车子】、【十板家业】。需要说明的是,由于仪式中出现的曲调,均为一个乐段反复吟唱­的形式,故在记谱中仅对一个乐­段进行了记谱,为了方便分析比较说明,用简谱记述方式进行表­述。

本文中的仪式音乐分析­围绕上述记谱的5首“唱经调”和1首“念诵调”来进行,从调式、音列、结构、结音、三音列5个音乐形态维­度进行分析,以期较详尽地阐释本次“上皇会”仪式音乐的特点。

首先,从调式、音列、结构、上下句结音及仪式中出­现频次5个方面对6首­仪式用乐进行了分析,分析结果详见表3。

表3 音乐形态分析统计表 通过表3的音乐分析,可以作出如下总结:

1.在本次仪式用乐的调式­类型上,徵调式占据主导地位。本次仪式用乐中以徵调­式有4首为最多,占整场仪式用乐的66%。

2.在本次仪式用乐的在音­列构成上,以“

1 2 3 5”六声构成的五声音阶为­主要音列类型。以“1 2 3 5”构成的音列有2首,占本次仪式用乐的33%;此外其它各类型音列各­占17%。除了由“2 4 5 6”构成的七声音列外,其它类型的音列作者认­为均是“1 2 3 5”六声音列的变体,故五声音阶是本次仪式­用乐音阶构成的主体。

3.在本次仪式用乐的音乐­结构上,以变化重复的上、下2句式的结构成为本­次仪式用乐的结构主体。在本次仪式所使用的音­乐中“A+A1”的结构为5首,占整场仪式用乐的83%;“A+ B”的结构有1首,占17%。

4.在本次仪式用乐的上、下句结音上,上句结音以“6”、“2”二音为主,“6”占 33%,“2”占 33%;下句结音以“”为主,占50%。

5.作者通过比较分析认为:本次仪式用乐中【和尚调】与【和尚调(一)】虽为同一曲名,但从音乐形态上来看实­为各不相同的2曲。【和尚调】与【浪淘沙】、【十殿】虽曲名相异,但从音乐上分析5

·来看实为同一曲。

6.在仪式整体用乐结构上,以【和尚调】为仪5

·

式主体曲调,出现 19 次,占整个仪式用乐的46%,同时夹杂【浪淘沙】、【柳含烟】等曲调,使得3

·整个仪式用乐具有曲牌­连缀的结构特点。5

·

7.在仪式音乐旋律进行上­以级进进行为主,较少跳进进行,与当地多平原、丘陵的地貌相呼应。

为了进一步解析本次仪­式用乐的旋律音调特点,作者参考由蔡际洲教授­与向文教授合著的论文《长江流域“巴蜀—荆楚”音乐文化区划问题——运用音乐数据库资料进­行实证性研究的尝试》一文中提出的“三音列”音调分析方法,第一步:先确定6首仪式用乐的­三音列音调的类

型;第二步:确定每种三音列音调的­长度(以一个十六分音符为“1”作为“相对值”);第三步:将所有仪式音乐中的三­音列及其长度进行分类­及统计分析。以下作者从6首仪式用­乐的三音列音调的类型、频次、时值、比值4个方面对本次仪­式用乐进行音调定量分­析,分析结果详见表4。 通过表4的“三音列”旋律分析,可以对本次“上皇会”仪式音乐的“三音列”使用情况得出如下认识:

在“三音列”类型和使用上,本次仪式用乐以“1 2”、“1 2 3”、“2 3 5”、“2”4种三音列类型使用为­主,其中“1 2”三音列的使用比值为最­高,占24%;“1 2 3”三音列次之,占21%;“2 3 5”三音列的使用比值占1­4%;“2”三音列的使用比值占1­1%。“1 2”这一三音列音调类型成­为本次仪式用乐旋律中­突显的音调特点,这一发现有助于在后续­的研究中将这一音调特­点与当地其它民间音调­进行比较,从而对6首仪式用乐的­音调来源进行认定。

结语

“上皇会”是当地人每年在农历新­年期间均要举行的祭祀­玉皇大帝的庙会活动,从音乐上观察,其仪式用乐以曲牌连缀­方式呈现,曲调的速度大多为中速,旋律音域不宽,契合了祭祀仪式中需要­肃穆、和缓的氛围。从文化上观察,在这个庙会仪式中杂糅­了儒、释、道及多种中国民间传统­信仰文化,如人们在佛教的庙宇中­祭祀道教神明“玉皇大帝”和儒家宗师“孔子”,同时还对“土地神”、“龙王”、“灶神”等诸多民间信仰神明进­行祭祀;执仪者穿着道袍但念的­是佛经;旋幡结节为判定仪式成­功的标准等等,诸如此类的交融杂合的­信仰与仪式音乐相伴相­随,究竟这样的音乐源自于­何时何处?在当地的其它仪式中是­否也有运用?这些问题有待于后续的­进一步研究。 作者附言:本文为湖北省重点人文­社科基地长江传统音乐­研究中心课题项目成果(项目编号: CJZXKT-B-201503)。

 ??  ?? 谱2
谱2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谱1
谱1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