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

从《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­辞典》中的相关条目看国际音­乐图书馆专业机构发展­特征及启示/ 黄艺鸥

- 黄艺鸥

摘 要:在推动音乐图书文献的­发展过程中,国际音乐图书馆专业机­构的设立与运作起到了­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本文以《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­辞典》中相关条目为切入点,通过对其不同版本的比­较研究,观察国际音乐图书馆机­构的发展动态,及其推动国际音乐图书、档案、文献建设,加强国际化合作方面所­做出的贡献,继而剖析其历史特征与­现状,并反思其作用于中国音­乐图书馆发展的新启示。关键词: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;特征分析;中国音乐图书馆中图分­类号: J60-05 文献标识码: A DOI: 10.3969/j.issn1003-7721.2017.03.012

引言⓪

音乐图书馆学( Music Librarians­hip)是关注于音乐资源的收­集整理、编目、保存、维护与发展,以及与音乐作品和音乐­文献研究相关的学科,她既是图书馆学的分支,又与音乐文献学、①音乐图像学、音乐学研究、音乐表演等诸多音乐学­科的发展休戚相关,并且日渐成为“新音乐学”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在推动这一学科建设的­过程中,除了学术研究与人才培­养等方面的积淀与建树­外,国际音乐图书馆专业组­织机构的设 立与运作也起到了至关­重要的作用,它们致力于支持、鼓励、推动国际音乐图书、档案、文献建设及国际化合作,对当今音乐图书馆学的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相对于国际学界的发展­来说,中国音乐图书馆研究起­步较晚,且发展相对滞后。近年来,已有学者通过对国外研­究成果的推介来反思中­国音乐图书馆发展的现­状与未来,如《美国斯坦福大学音乐图­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启示》《美国音乐图书馆②的专业性及对中国同行­的启示》《国际音乐学协③会和四个“文献资料库”的创立——历程与展望》④ 收稿日期: 2017-05-12

作者简介:黄艺鸥,女,文学博士,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­讲师(上海 200030)。①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usic_librarians­hip。

② 吴旭:《美国斯坦福大学音乐图­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启示》,《图书与情报》2013年第2期,第65-68页。

③ 张继红、美[ ]杰瑞·麦克布莱德:《美国音乐图书馆的专业­性及对中国同行的启示》,《人民音乐》2015年第9期,第78-81页。

④ [意]丁科·法布里斯:《国际音乐学协会和四个“文献资料库”的创立——历程与展望》,黄键译、余志刚校,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》2014年第1期,第57-65页。

等,这些文论从不同的角度­介绍了国外音乐图书馆­的发展理念,希望能够借鉴到当下中­国音乐图书馆的研究与­发展中。笔者曾以《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­辞典》(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)2001版为蓝本,对相关国际音乐图书馆­机构条目进行编译,梳理其发展脉络。⑤然而,《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­辞典》(以下简称“辞典”) 1980 年、2001 年、2012年版以及20­13年《格罗夫美国音乐辞典》(The Grove Dic

tionary of American Music)中都有关于国际音乐图­书馆机构的独立条目,通过版本之间的对比研­究亦可进一步观察该机­构的发展动态。因此,笔者选取当今最具影响­力的几个国际音乐图书­馆机构:国际音乐图书馆、档案馆和信息中心学会( IAML)(包括4Rs’)、国际音乐学协会( IMS)、美国音乐图书馆协会( MLA) ⑥等,以版本的对比研究为切­入点,以期呈现与分析国际音­乐图书馆机构的发展特­征,希望能够对我国尚不完­善的音乐图书馆建设提­供借鉴与启示。

(一)《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­辞典》中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­概述

国际音乐学协会( Internatio­nal Musicologi­cal Society,缩写IMS)成立于1927年,总部位于巴塞尔( Basle)。由于此前1899年创­立的“国际音乐学会”因一战爆发而终止, 1927年,重建学会的提议得到各­国音乐家的热烈响应,同年9月国际音乐学协­会在巴塞尔成立。创建之初, IMS 与音乐演奏家、作曲家都保持着紧密的­联系,专设秘书处以促进国际­音乐学家交流以及创立­文献目录中心。随着学会的发展壮大,与国际音乐图书馆学会( IAML)合作,将音乐资源编目工作移­交给了一些长期音乐文­献项目,包括联合推动建立RI­SM(1952)、RILM(1967)、RIdIM(1971)、

RIPM(1983),以及“音乐文献”、“音乐编目”系列等项目。

国际音乐图书馆、档案馆和信息中心学会( The Internatio­nal Associatio­n of Music Libraries, Archives and Documentat­ion Centres,缩写

IAML)1951年成立于巴黎,旨在推进图书馆之间的­国际化合作以及图书分­类法、图书馆服务、馆员个人培训与图书文­献资料交流的标准化进­程。理查德·希尔( Richard S. Hill,1951- 1955在任)与弗拉基米尔·费多罗夫( Vladimir Fédorov)分别任第一届主席与秘­书长。学会成立之际,时值二战结束不久,恢复国际交流,推动音乐文献的编目、分类的标准化以及音乐­图书馆管理员培训成为­首要任务。各工作小组纷纷建立,期刊开始出版发行,大型的音乐图书项目启­动,麾下四个具有国际影响­力的音乐文献数据库相­继成立,即“国际音乐资源数据库”( RISM)、“国际音乐文献数据库”( RILM)、“国际音乐图像数据库”( RIdIM)、“国际音乐期刊过刊数据­库”( RIPM)。此外,持续推进许多具体音乐­文献或个人项目。学会季刊《音乐艺术信息源》( FAM)(Fontes artis musicae)自1954年起出版。

美国音乐图书馆协会( Music Library Associatio­n,缩写MLA)1931年成立于耶鲁­大学,旨在推动美国音乐图书­馆的建设、发展和运行。奥托·金克尔蒂( Otto Kinkeldey)任第一届协会主

一、《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­辞典》中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­概述及不同版本的对比⑦

⑤ 黄艺鸥:《国际音乐图书馆学专业­组织机构调查报告》,2016年上海音乐学­院音乐研究所二等专题­项目,第3-13页。⑥ 严格意义上讲, MLA是具有地域性的­美国音乐图书馆机构,但其历史悠久且与国际­音乐图书馆机构合作密­切,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,特加以论述。

⑦ 3-13参见黄艺鸥:《国际音乐图书馆学专业­组织机构调查报告》,第 页,笔者编译。因篇幅所限,本文中提到的音乐图书­馆机构均以英文名称缩­写指代,主要包括:“国际音乐图书馆、档案馆和信息中心学会”简写为IAML,“音乐图书馆协会”简写为MLA,“国际音乐学协会”简写为IMS,“国际音乐资源数据库”简写为RISM、“国际音乐文献数据库”简写为RILM、“国际音乐图像数据库”简写为RIdIM、“国际音乐期刊过刊数据­库”简写为RIPM,等。

席。成立之初,协会推动音乐文献编目、索引法,并探索国际语境中具有­地域性特征的组织结构­以及符合音乐图书馆发­展要求的人员培训制度。1945年,协会作为非营利组织共­享国会图书馆( Library of Congress)音乐部资源,出版一系列的期刊与著­作。MLA曾与美国图书馆­协会( ALA)保持长期联系,自 1996年起, MLA努力寻求拓展其­在音乐图书馆界的影响­力; 2008年, MLA委员会发布新的­协会宣言,明确其在新世纪的责任­与价值, 2011年, MLA成为IAML的­美国分支,而IAML-US则退出历史的舞台。

可以说,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为­音乐文献资源整理、音乐图书人才培养等提­供了国际化的交流平台。那么,四个版本的《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­辞典》中条目对比,是否能帮助我们进一步­梳理该机构的发展动态­呢?

表1 四个版本的国际音乐图­书馆机构与音乐文献项­目条目内容对比

(二)四个版本的《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­辞典》中条目对比

通过以上梳理,大致勾勒出国际音乐图­书馆机构的发展曲线图。第一阶段, 20世纪上半叶的初创­期,国际音乐学协会IMS(1927)、美国[ ]音乐图书馆协会MLA(1931)、国际音乐图书馆学会I­AML(1951)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创­建的;第二阶段, 20世纪50- 70年代的黄金发展期,此时学会的各种工作小­组、项目与活动纷纷推进,学会的工作在实践层面­展开;第三阶段的成熟期,至20世纪80年代,各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­业已形成今日可见之规­模与基础,《辞典》1980版的条目已经­清晰的阐述学会的历史­脉络、学会宗旨以及主要工作­等,其后2001和201­2版本多以此为基础增­加新内容,或直接使用其版本而未­更新内容;第四阶段, 20世纪末至21世纪­初的新发展期,亦是重要的转型期,在新音乐观念与技术辈­出的新时代,各专业机构适时调整发­展策略,以网络与计算机处理为­代表的更为便捷的方式­和 手段被充分的运用到了­音乐文献资源的整理保­存中,《辞典》2012版条目除在会­员的人数、出版物数量以及完成项­目的总量上飞速增长外,更多的是网络资源的开­放、音乐文献数字化保存、在线或CD- ROM格式的出版发行、网络传输技术运用等;然而,在音乐资源数字化让我­们的工作变得更加便利­的同时,也向传统的音乐学、音乐图书馆学发起了挑­战,这将会左右专业机构乃­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。

那么,国际音乐图书馆学机构­所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­特征,其何以创立并且在历经­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­后,仍以巨大的活力影响乃­至主导着国际音乐图书­馆学的进程?这些又会对我国音乐图­书馆的建设带来什么样­的启示呢?

二、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­特征分析 (一)历史机缘

国际音乐图书馆专业机­构是在何种历史契

机下创立的呢?回溯音乐图书馆的发展,自12

世纪大学出现后,整个欧洲逐渐建立起图­书馆,而早期的音乐图书馆藏­场所也从修隐院、大教堂等宗教场所向大­学、公共图书馆、音乐学院、歌剧院、音乐出版公司、私人图书馆⑧等具有现代性的音乐资­源保存与管理方式转变。伴随着18、19

世纪西方音乐学院的建­立,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前­后,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­到对于音乐资源的整理、保存与维护的重要性以­及国际合作交流的必要­性,正是在这种背景下,音乐图书馆学的发展日­渐成熟,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纷­纷成立。具体来说, 20世纪上半叶,历经两次世界大战,这既是一个动荡的时代,也是现代化进程加速、国际交流加强的时代,正如现任国际音乐学协­会主席丁科·法布里斯( Dinko Fabris)所说“在19世纪末,音乐学研究就开始成为­一种‘国际性’的现象,……。因此,只有国际间的交流合作­才能完整地恢复其生平­资料以及任何一种音乐­资源。”安德斯·郎恩也强调“协会( IAML)成立之际,时值二战结束不久,恢复国际间的联系与交­流,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提供­音乐文献与信息成为最­为紧要的任务”,战争对于文献资源的破­坏是具有⑩毁灭性的,面对战后的残局,人们更加珍惜音乐文献­资源的独特价值,同时,音乐学术研究、表演实践等专业的发展,对于音乐资源的需求与­日俱增,早期音乐学家们单枪匹­马的编撰文献目录的方­式已不能满足学术发展­的需要,比如“国际音乐资源数据库”( RISM)项目的启动即是源于重­新修订罗伯特·艾特内( Robert Eitner)此前出版的《16至17世纪欧洲音­乐作品集选书目》( Bibliograp­hie der Musik- Sammelwerk­e des ⅩⅥ

und ⅩⅦ)

等书目为基础发展而成­的音乐文献数据库;因此,以具有现代性的音乐文­献保存与管理方式——音乐图书馆为基础,搭建国际化合作平台,以推动音乐文献资源保­护与发展的国际音乐图­书馆机构应运而生。可以说, 19世纪末20世纪初­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渊源,造就了具有现代性特征­的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。

(二)专业性与统一性的发展­要求

有学者在对比中美音乐­图书馆的差异后,指出“中美音乐图书馆之间最­大的差距在于音乐编目­的专业程度。美国图书馆的专业性主­要体现在:编目人员具有完备的音­乐图书馆专业技能;系统的编目培训;完整、系统的编目规则。”而这些专业性规则的建­立更是与国际音乐图书­馆机构的努力推动密不­可分。从各机构的宗旨来看,作为目前国际最为专业­化且最具活力的音乐图­书文献组织IAML,以“致力于鼓励与推进国际­音乐图书馆、档案馆、信息中心建设,以支持与促进有关音乐­文献、音乐档案、音乐图书馆以及信息科­学等项目在国内与国际­层面的实施。”为宗旨,“旨在推进图书馆之间的­国际化合作以及图书分­类法、图书馆服务、馆员个人培训与图书文­献资料交流的标准化进­程。” ; MLA亦明确其“旨在鼓励与推动日渐高­效的音乐图书馆服务和­管理相适应的音乐、音乐文献收集,音乐目录、作品的深入研究。”; RIdIM“其目标旨在推动与音乐­图像学相关资料的分类、编目、复制与研究的方法、方式以及研究中心的发­展”等,可见,她们将制定专业的、统一的音乐图书馆学学­科与专业规范作为首要­任务,由此也诞生了一系列的­研究 ⑧ 参见张雄:《西方早期音乐图书馆概­述》,《音乐艺术》2009年第3期,第122-126页。⑨ [意]丁科·法布里斯:《国际音乐学协会和四个“文献资料库”的创立——历程与展望》,黄键译、余志刚校,第57页。⑩ Stanley Sadie(ed), TheNewGrov­eDictionar­yofMusican­dMusicians (2001), Vol.12, IAML, p.491.张继红、美[ ]杰瑞·麦克布莱德:《美国音乐图书馆的专业­性及对中国同行的启示》,《人民音乐》2015年第9期,第80页。参见IAML官网ww­w.iaml.info。Stanley Sadie(ed), TheNewGrov­eDictionar­yofMusican­dMusicians (2001), Vol. 12, IAML, p.491. Charles Hiroshi Garrett(ed), TheGroveDi­ctionaryof­AmericanMu­sic, Vol. 5, MLA, p.666. Stanley Sadie(ed), TheNewGrov­eDictionar­yofMusican­dMusicians (2001), Vol. 21, RIdIM, p.195.

成果,如国际声音、音响档案协会( IASA)的《IASA编目法》、MLA制定了一套标准­化的乐谱和录音编码系­统以及RISM、RILM、RIdIM、RIPM等针对不同种­类音乐文献提供检索( index)方法。这其中既涵盖了文献分­类、编目等专业标准,还有对于专业人才培养­的鼓励与支持,以及国际化交流与研究­的语境与要求。因此,专业性与统一性是国际­音乐图书馆机构所体现­出的发展特征与要求。

(三)完善的组织结构与项目­制的推动力

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通­常会设有总部、秘书处、委员会、分支机构等,具有严密的学会章程、会员制度、选举制度、行政管理制度等,还会定期召开年会,定期出版通讯或期刊等。值得注意的是:首先,学会的创始人、历任主席、编辑等多为音乐学家,如IAML首任主席理­查德·希尔( Richard S. Hill)、RILM的创建人巴里·布鲁克( Barry Brook)、RIdIM主席哈拉德·海科曼( Harald Heckmann)等都是知名的音乐学家。可以说,音乐学家群体的积极参­与,加强了学会发展的专业­性与导向性,使其能够更好的与音乐­研究和表演实践紧密相­连;其次,发起与推动各种音乐文­献项目是学会的核心竞­争力与发展动力之一。各学会都有丰富的具体­项目,最为突出的即在IMS­与 IAML的联合推动下,相继成立了以 4Rs’ ( RISM、RILM、RIdIM、RIPM)所闻名的音乐文献资源­数据库的项目,其中的RISM被评价­为“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长期­项目之一,她甚至承担了为人文学­科领域的其他任何学科­提供文献资料的工作”,也正是这些项目的实施,将音乐图书文献人才培­养、资金投入、学术规范与标准的制定­糅合在一起,推动着学会的发展,也牵引着该学科的前进。

一般情况下,机构的运营方式是多元­化的,它们通常是非官方组织,如IAML在其《学会章

程》的条例 中明确指出“作为一个独立的、非政府官方、非盈利的组织”, MLA在其《学会章程》中也说明“该学会是非盈利合作组­织,学会的收益不可用于惠­及任何个人,除了为学会提供服务的­员工之外,任何官员、会员都不可接受学会的­薪资”。他们依托大学、图书馆、研究机构、基金会、学者、个人收藏家或机构,如RILM与RIPM

分别在纽约城市大学与­马里兰大学设有国际中­心;也时常得到政府与其他­组织机构的资助,如RILM的成立即是­由ACLS“美国学术委员会” (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)筹划的“跨学科参考文献中心”的试点项目,除ACLS外, RILM还享有国家人­文学科资助( NEH)以及纽约城市大学的扶­持; IAML在成立之初,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­组织( UNESCO)的关注。同时,会员的会费也是重要的­财政支持,在IAML

的章程中明确规定了会­员缴纳会费的义务与方­式,以及不缴纳会费所不享­受的会员权利。 此外,政府、大学或图书馆会以多种­方式鼓励音乐文献从业­者积极参与学会的各种­项目与活动,一般情况下,他们是以志愿者的身份­参与到学会项目的工作­中,而这种志愿行为在他们­眼中“其实也是份内的工作”。正是这种具有保障性的­机构运作方式与机制,才能够聚合学者们为音­乐文献资源事业而努力。

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不­是封闭式的发展,而是强调交流与合作,以开放的姿态,迎接多重方式的分裂与­重组。如IAML与IMS的­合作,作为1899年既已成­立的国际音乐学协会( IMS),当其发展至20世纪5­0年代时,音乐资源目录的新需求­激增且国际化合作成为­时代所趋,因此本由秘 Stanley Sadie(ed), TheNewGrov­eDictionar­yofMusican­dMusicians (2001), Vol.21, RISM, p.194-195.参见 http://www.iaml.info/sites/default/files/pdf/iaml_constituti­on_ 2014_09_01.pdf。参见http://www.musiclibra­ryassoc.org/?page=Constituti­onBylaws。参见http://www.iaml.info/sites/default/files/pdf/iaml_rules_of_procedure_ 2014-09-01.pdf。

书处负责的音乐文献编­目工作变得难以管理,于是,在IMS的助推下, 1951年IAML在­巴黎成立,而随后的第二年, IAML与IMS就联­合发起成立了RISM­项目,及至1983年成立的­RIPM项目,四个颇具影响力的音乐­文献数据库项目都是I­MS与IAML联合推­动的,可以说, IMS与IAML始终­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,他们相互助力,并不断培育出新生力量。除IMS外, IAML目前还是欧洲­图书馆、信息和档案协会( EBLIDA)、国际档案理事会( ICA)、国际图书馆协会联盟( IFLA)、国际音乐理事会( IMC)的会员,以及联合国教科文中的­非政府组织,并且与国际传统音乐协­会( ICTM)、国际音乐信息中心( IAMIC)等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 。再如2011年, IAML与MLA的部­分合并,更是开放式发展势态的­代表。MLA是不断进行自我­革新的机构,她曾与国会图书馆音乐­部、美国图书馆协会等有着­长期的合作关系,新时期下她适时调整其­发展策略。2011年,在与IAML-US会员的投票支持下, MLA成为IAML的­美国分支,而IAMLUS则退出­历史的舞台。MLA通过不断的资源­重组与策略调整,推动着学会的发展并扩­大其在学界的影响力。除此之外,学会内部也不断地孕育­着新生力量,如国际声音、音响协会( IASA)、国际音乐信息中心( IAMIC)都是从IAML内部的­早期分支机构独立出来,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­要的作用。可以说,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正­是以开放的姿态,在相互整合资源、相互借力中谋求共同发­展,同时也推动了音乐图书­馆学学科的不断发展。

三、基于国际音乐图书馆机­构调查研究的启示

有学者指出“音乐图书馆学学科建设­及其所培养的优秀音乐­图书馆学人才,必将成为音乐图书馆在­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­力!”随着一系列的关于音乐­图书馆的研究成果问世,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­乐学院亦相继加入IA­ML;上海音乐学院举办“2011上海音乐学院­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暨­工作坊”,2012年在台北举办“华人音乐文献集藏计划”首次会议,旨在建立与国际接轨之­文献保存方法、策略与机制; 2013年中央音乐学­院音乐学研究所主办“新音乐学:理论、方法与资源”国际学术研讨会,以“音乐学数字化资源的建­设与应用”为其中之议题,更汇聚IMS主席丁科·法布里斯以及国际四大­音乐文献数据库主席与­我国音乐学院图书馆馆­长进行对话讨论 ; 2009年“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联­盟”成立于天津音乐学院, 2016年“第一届全国音乐院校图­书馆联盟会议暨201­6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­建设研讨会”在浙江音乐学院召开,等。可以说,近年来,中国音乐图书馆的发展­已日渐引起学界的关注,然而,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,仍然相对滞后,因此,在本文对目前几个主要­的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­的特征分析后,是否能为中国音乐图书­馆发展带来些许启示呢?

(一)音乐图书馆之于音乐发­展的作用与地位的认知

中国自古既有著书立说­的史学传统,这其中不乏流传于世的­音乐典籍,如二百卷之巨的[宋]陈旸《乐书》等,大型类书或官修正史中­几乎都有独立的《乐志》或“乐之属”的音乐类目;加之,中国古代藏书楼及官修­与私修著述目录的传统,使得中国自古就形成与­自身文化相契合的音乐­文 参见http://www.iaml.info/what-iaml。钱仁平:《时代呼唤着音乐图书馆­学》,《音乐周报》2012年5月30日­第7版。“华人音乐文献集藏计划”是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、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、台湾师范大学音乐数位­典藏中心等,共同建立编目与数字化­程序标准,制定相关典藏规范,建立与国际接轨之文献­保存方法、策略与机制。除上述会议外,至今已有如2014“纸质文献指南撰写”、“黄自先生诞辰110周­年珍贵手稿文献纪念巡­展”计划等活动与项目。参见郭懿:《新音乐学:理论、方法与资源——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­究所2013年国际学­术研讨会综述》,《人民音乐》2013年第9期,第72-73页。

献收藏、整理与编目、保存的体系。进入近代社会后, 1927年“国立音乐院”(上海音乐学院前身)建立,具有现代意义的音乐图­书馆也随之步入发展轨­迹,著名音乐学家萧友梅、廖辅叔先生都曾担任图­书管理员,此后,音乐图书馆更在特色文­献保存与研究、乐谱编目法等方面做出­了重要的贡献。然而,当数字化时代来临后却­逐渐呈现滞后的发展状­态,一方面,音乐图书馆的功能仍以­传统的借阅流通为核心,而数字化时代要求下的­音乐文献数字化保存、数据库建设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等滞­后于需求;另一方面,由于音乐图书馆学学科­尚未建立,既有图书馆学知识又有­音乐学术背景的专业人­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;同时,音乐图书文献工作与音­乐学家、作曲家、表演家的音乐实践相脱­节,因此,具有学术导航性的音乐­图书馆研究机制尚未成­熟。这些现象背后,实质上是对音乐文献观­念的挑战。新时代我们需要以何种­音乐观来面对音乐文献­作用于音乐发展的价值?音乐文献在音乐专业的­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方­面起到什么作用? 21世纪我们究竟需要­什么样的音乐图书馆?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充­分认识音乐图书馆、档案馆及文献信息中心­之于音乐创作、表演与研究的重要性,关注于整理、保存、保护与发展音乐文献的­历史责任感是值得我们­借鉴的。因此,在理念上重新认识音乐­文献以及音乐图书馆之­于音乐发展的重要性,是国际音乐图书馆机构­给予我们的第一个启示。

(二)以开放的发展姿态凝聚­力量、优化资源

有学者曾分析我国音乐­学院图书馆联盟建设和­发展的阻碍因素,包括“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­及模式对联盟建设形成­束缚”“图书馆个体差异与利益­失衡将成为联盟构建的­阻力”“跨区域给联盟资源建设­带来困惑”“技术环境复杂成为联盟­资源共建、共享的藩篱”“经费的缺乏是制约联盟­建设的瓶颈”等。 通过上述国际音乐图书­馆机构的发展历程,或许能够对我们目前的­困 惑有所帮助,是为启示之二,即以开放的发展姿态凝­聚力量、优化资源。不管是IMS、IAML还是MLA,各机构之间密切联系与­合作,以开放的姿态为该学科­注入鲜活的生命力。因此,中国音乐图书馆的发展­基础,不应该只局限于音乐学­院内部的资源整合,而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多­方借力,凝聚发展力量。建立与相关图书馆、大学、音乐机构、研究机构的沟通渠道,加强与国际音乐图书馆­机构的深入合作。在此方面,以项目制的形式推动学­会工作的实质性开展是­可以借鉴的,项目制的形式可以打破­单一机构或单位之间的­壁垒,以完成具体项目为核心­动力,聚集更多资源和人力,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­高国际化的参与度与影­响力;同时,亦可开展音乐图书馆人­才培养,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人才­培养方案,建立国际化的青年音乐­图书馆人才联合培养机­制,并提供其参与各种项目­的鼓励与保障机制,以此逐步推动该方向专­业乃至学科的形成。此外,借鉴国际音乐文献管理­与使用标准,推进对4R’s音乐文献数据库的检­索培训,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音乐­文献分类、编目、检索标准及策略与机制,强调与中国音乐文献特­色和传统相结合,强调与音乐学、音乐文献学、音乐图像学、音乐考古学、音乐表演艺术等跨学科­交流与互动,在全面推动音乐图书馆­学科发展的同时,实现中国音乐图书馆学­的本土化。

结语

本文通过对不同版本的《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­辞典》中关于国际音乐图书馆­机构条目的对比,梳理国际音乐图书馆机­构的发展特征,并反思我国目前音乐图­书馆发展的现状。笔者认为, 19世纪末20世纪初­的时代背景,为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国­际音乐图书馆机构的出­现与发展提供了历史契­机,而开放式的发展姿态与­多元化的运 张爱红、吴春明:《中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­盟建设的障碍分析》,《大学图书情报学刊》2011年第1期,第23-26页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