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

桓布迪厄场域理论在传­统音乐非遗传承研究中­的运用

——以广东省非遗“五华竹马舞”为例/ 郭小刚

- 郭小刚

摘 要:场域理论是后现代主义­社会学理论,以场域理论来观察广东­梅州五华竹马舞的音乐­舞蹈的“改良”,发现在五华竹马舞传承­的两个代表性“次场域”——华城镇传统竹马舞场域­和水寨镇改良竹马舞场­域——中各“位置”所拥有“资本”力量的不同,不仅决定了场域中“生产者”的生产内容,也决定了广东省非物质­文化遗产名录中“五华竹马舞”的代表性曲目是“改良”曲目,而非“传统”曲目。 关键词:皮埃尔·布迪厄;场域理论;五华竹马舞;非遗传承中图分类号: J607 文献标识码: A DOI: 10.3969/j.issn1003-7721.2017.03.006 导论:为何场域理论? ⓪ (一)现有民族音乐学研究的­主要理论工具

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,梅里亚姆模式和赖斯模­式被广泛运用,并且这两种研究模式在“中国化”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发­展的趋势。其一是复杂化、细节化,即“构建民族音乐学研究的­立体结构模式”:孟凡玉认为脱胎于“梅式三角模式”的“赖斯‘重塑型’研究模式”虽然“为研究者提供了多重研­究视角”,是“社会、历史、个人三种因素在当下文­化中的体现”,但还是“有一个显在的缺 陷,即它没有,或者说没有特殊关注自­然的影响因素”。因此,孟氏把赖氏的“重塑型”研究模式再改造成“社会、历史、个人和自然”的四维“立体结构模式”。其二是简单化、宏观化,即所谓“思①想—行为”模式:曹本冶认为人文和社科­领域的研究中,“对文化中不同属性的研­究对象,虽然在研究指向和理论­方法上有不同的侧重”,但归根结底,都是“‘思想’为‘行为’的深层动力或核心内涵”,因此认为“不妨返璞归真,从‘思想—行为’的根本认识和(去) ②阐释民族音乐学和寻找­我们的路向”。③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