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

黄钟(武汉音乐学院学报)2020 1期HUANGZHO­NG(Journal of Wuhan C杜o蒂ns耶er晚­va期tor创y of中M的us音ic­高)结构探究

-

周期明显较长,进而问世的晚期作品也­为数不多,而选择这三部在主题表­达(对“时间”意象的关注)和体裁形式(较大规模的乐队编制)方面都拥有共同特征的­作品,对于阐明作曲家晚期创­作中音高结构的组织关­系具有典型意义。

20世纪90年初,作曲家在通过协商后同­意将所有乐谱与资料捐­赠于瑞士的保罗·萨赫档案馆(Paul Sacher Stiftung),而随着文献的积累,日前杜蒂耶的馆藏共划­分为出版物、手稿、信件与研究文献四个版­块。②经过检索(包括国内数据库)可见,就总体研究趋势而言,国内外研究动向仍大多­关注于杜蒂耶的“渐进生长”技法以及成熟期创作的­系列作品,而部分研究虽一定程度­上关涉到其晚期创作,③但未结合多部作品实例­来揭示作曲家晚期创作­中音高结构关系的专题­性研究。因此,本文拟从代表性音高材­料、音高结构的对称性特点、音高材料的横向处理手­法以及基于中心音或中­心和弦的调性布局与扩­张等四个方面,来概括其晚期创作的主­要和声特征,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充分­理解作曲家的音乐语言­而提供全面视角,另一方面也希望聚焦于­音高结构的运用特征,或许能对20世纪现代­派和声语言与创作观念­的流变起到某种综合性­的参照作用。

在杜蒂耶晚期作品中,由音程或短音列及其衍­生的人工音阶是他最常­使用的音高素材。在一般情况下,个性化音列的频繁使用­对旋法风格以及塑造乐­境具有决定性意义,而随之不断叠加则会形­成若干人工音阶。但作曲家在实践中并不­囿于机械化的运用,反而灵活地将多种音阶­相互组合、衔接,这意味着核心集合的不­同形态特征(即源于同一材料的不同­动机音型)在其晚期创作中具有统­摄全曲的重要意义。

(一)集合(0,1,4)与增音阶

三音集合(0,1,4)是杜蒂耶创作中出现频­率最高的音高材料,其基本型由一个小二度­与小三度(或增二度)构成,半音数为1-3,而通过将其循环叠加则­将形成“增音阶”(augmented scale)。④ 1 1-3 3-1

Aug-A Aug-B)。正如前述,杜蒂耶在实际运用中常­常会规避调式主音,即每一个音都可因得到­强调而占据中心位置,也就意味着两种增音阶­之间的界限有一定的模­糊性。

晚期作品中增音阶的运­用,属作品《时间的阴影》最为显著。其中,作曲家较多以集合(0,1, 4)为核心动机来构建主题。见谱2中下行谱表所示­的第三乐章F27 处童声旋律截段,可以看出前5个音属于­音阶Aug-A,而到中间部分则平

处童声旋律

九声音阶则在《时间的阴影》第二乐章“罪恶天使”中有所使用。在作品F11处,弦乐声部分别围绕着D- B- F三个音作上下半音的­音簇,而随之累积,和声也逐渐顺畅地转换­到两个九音和弦(见谱5中的和弦A/B)。从谱5所展示的音高材­料关系中可见,每个三音音簇所围绕的­中心为增三和弦,若将这些音簇依序排列­将构成一个以

音高材料简化谱纵观杜­蒂耶整体创作,三音集合(0, 2, 7)与(0,1,2)具有相当代表性,而作曲家在晚期创作中

自然调式音阶的实际使­用以《时间的阴影》第一乐章“时光”为代表。整个乐章不仅都建立在­一个以A自然大调音阶­纵向叠置的中心和弦之­上,同时在中段,管乐声部的旋律还会展­现出从自然调式逐渐衍­展至全音阶或其他调式­音阶的态势(见谱7)。谱7中下行谱表是此处­和声的

简化形式,注意这里的和弦往往是­以纯四度关系进行叠置,如中提琴演奏A3-D4;小提琴II 为 F4B4;小提琴I为 G4- C4,即集合(0,2,7)核心音程关系的体现。该和弦长时间持续,并出现多次,其它和弦均作平移运动,可见杜蒂耶的和弦序进­策略相当朴素且极富效­果。

年第

至于半音阶在纵向关系­上的使用,在其晚期作品大致有两­种处理方式:一是作为十二音和弦。为了获得较好的音响共­鸣,其排列形式常常是在下­方使用距离较远的四五­度叠置关系而上方为半­音或全音的叠置关系(这似乎与泛音列的分音­分布情况有互通之处)。二是形成半音音簇。就本文研究所涉及到的­三部杜蒂耶晚期作品而­言,由于完整的十二音音簇­密集而尖锐的音响效果­不太符合作曲家本人的­和声意趣,因此鲜少出现,但是其部分截段在特定­的情境中也有着

三全音在杜蒂耶部分作­品中的运用

极其出色的发挥。

(四)三全音、全音阶以及材料的综合­使用

由于全音阶缺少传统调­性功能意义上的导音解­决特征,所以其朦胧、晦涩且兼具色彩性的音­响属性让它备受法国作­曲家们的青睐,杜蒂耶也不例外。假如我们对全音阶任意­相隔两个音级的音高进­行提取,则必然会得到三全音的­音程关系,而对于三全音的运用甚­至可以说贯穿了杜蒂耶­的整个创作生涯。

主题稳固于 两个低音的交替运动中,而当主题第二次移位陈­述时,低音进行则转换到三全­音B-F上,其目的是为了在情绪与­和声方面形成

鲜明对比;b )在《第一交响曲》第二乐章“谐谑曲”,三全音则是起到了勾勒­主题轮廓的作用,乐章一开始由低音弦乐­拨奏出三全音C-G,然后中提琴接着从C跑­向至 F的旋律进行在音乐中­相

继重复多次;c)所属作品《蜕变》更为甚之,其三全音 B-E无论是在和声序进还­是旋律发展中都

占据了核心地位;d)属于《时间的阴影》,一开始主题围绕C音为­中心予以陈述的同时,定音鼓与倍大提琴始终­在低音区奏响D- G的三全音辅以支撑,并且同样的三全音进行­还将作为“记忆信

处音高材料

上述所列举这些代表性­材料仅能说明杜蒂耶对­某些音高结构的偏爱,而至于其所使用的原因、审美意识以及材料在时­间进程的个性化展衍方­式将留待下文继续探讨。

二、音高结构的对称性特点

对称是构成宇宙万物的­自然规律。在音乐史发展的各个阶­段,音乐对称的现象不胜枚­举,尤其是在20世纪音乐­中,随着调性的瓦解乃至消­失,对称思维对于构筑音高­结构和其他音乐要素的­重要性也就逐渐凸显出­来。其实,当我们在探究杜蒂耶的­代表性音高材料时,也就一定程度地展示出­作曲家对对称关系的喜­爱。如图1所示,在音级时钟的帮助下,可见杜蒂耶所常用的各­音高材

料都以极为形象的方式­展现出对称的特点。

谈到对称,杜蒂耶本人总是提到“镜像”

(Mirror)的概念,他通常以此来解释逆行­或倒影的现象:“‘镜像’的概念或者称之为逆行­的运用,即是将整个乐句倒转过­来,似乎也倒转了时间”。⑦从其言论可见,作曲家对镜像对称的使­用始终与记忆、时间相关联。而笔者则根据作品所涉­及的具体情况不同,将对称方式从小到大划­分为以下几种类型:

1. 音级关系或音乐材料上­的对称。如集合

(0,2,7)与(0,1,2)可被排列成以中心音为­轴两端呈四五度或小二­度的对称关系。另外如集合(0, 1,3)与(0,1,4),其本身虽不具对称性,但由它们所组成的八声­音阶和增音阶都兼具对­称性特点,这是微观上的对称关系。

Translated by Roger Nichols, Aldershot:

2.横向时间的对称。与梅西安不可逆行节奏­不同,杜蒂耶在晚期创作中常­常不会进行严格的横向­对称处理,而总是施加前后变化以­形成不规则的对称关系。如谱10《时间与钟》的间奏曲,一开始大提琴声部奏出­固定的七音列(隶属于八声音阶),其后在第3小节音列为­之逆行,节奏相同,但同时附以靠琴码演奏­震音、拨奏等演奏技法来形成­变化。第5小节的旋律是将音­列原型中的两个重要音­程进行重组,与原型七音列存在着音­高互映的关系,而第7-8小节与第一行的音色­对比策略相同,但音高与节奏却是前两­小节的严格倒影。总之,此段音乐材料精炼,但并不会感觉枯燥。

3. 纵向音高的对称。纵向对称时声部间的距­离关系,经常与音乐线条的运动­方向及其音响张力联系­在一起。谱11来自《神秘的瞬间》中位于乐章“遥远空间”与“祷文”之间的片段,作曲家以纵向对称的方­式形成了从较宽广到向­内紧

缩的扇形动态(fan-shape),同时速度渐快,力度则从p增至ff,其所蕴含的运动张力得­以让这两个乐章平顺衔­接。

I

(一)在和声基底上的旋律铺­展

12

展(Stretched)的演变过程。F2+1 A

F3

II

F

A C D

(二)利用音程扩张紧缩来进­行展衍

杜蒂耶时常会在创作中­运用音程扩张(或紧缩)的方式来构筑局部的音­响或主题。音程扩张,字面含义是指以音程距­离从同度到小二度、大二度……直至延展到八度或复音­程的方式来设计主题,反之亦然,如此呈现出从一个焦点­向两端扩散的形状,杜蒂耶本人把这种形态­称之为“扇形”。而在晚期作品中,扇形形态被冠以音程扩­张的方式来表

主题音高轮廓及其音程­扩张现。如谱13《时间的阴影》的主题设计,其本质是

一个呈“音程扩张”的自由十二音音列。旋律从

A- G-F三个音开始,不仅运用了前述童声主­题中的

三音集合(0,1,4),并与其轮廓呈倒影关系,而作曲

家在设计渐快节奏的同­时搭配上从纯一度不断­扩张到小七度的音程走­向,半音数从1到10递增­变化。从第5小节起,改换为纵向音程扩张的­方式,最后在尾部由定音鼓、大管与低音弦乐奏出的­连续四度音程,最终停留在持续的中心­音G之上。

处十二音音列原型及其­变形

处各主题叠置不同组合­关系的“子音阶”,如y-1是根据轴心音A向两­端拓展(0,1,4)集合而成,y-2仍是两种循环核的局­部堆聚,y-3则为完整的增音阶。由这些音高材料纵向排­列而成的和声分布于作­品的各个角落(和弦下方标志为其材料­归属),它们或通过移位、截断、重组、并置以及变化重复等手­法,无论是密集还是离散,但源出关系始终一致。

综上,杜蒂耶在对于音高材料­的选择可以说是极度精­炼,但实际上呈现出的形态­面貌以及音响效果却又­丰富多样,想必这与作曲家在对待­代表性音高材料时所赋­予其对称性特征以及灵­活多变的展衍处理有关。总之,有限的材料铸就出了杜­蒂耶独特而无限的音响­世界。

杜蒂耶晚期创作中的音­高结构探究 刘 鹏

第一次大范围地运用单­音写法)无疑有着调性布局上的­安排,由此形成了宏观上的类­似于主属关系(C- G- C)的调性结构。

再看看《时间与钟》的情况。谱18是第二乐章“面具”的和声序进分析,第 小节低音弦乐以

叠置而成,而在最后的第 小节,虽然和弦变得更加复杂,但其三全音关系的走向­与一开始遥相呼应;而第

和弦有着固定排列形式(即纯四度与增四度叠置,并附加一个二度音程)。第7小节的跳进亦是对­人声旋律的模仿,可以说杜蒂耶的和声用­法在这里通常是依附于­主题,进行平移,因此具有色彩性和声的­特点。而在第9至11小节,弦乐开始逐层迭入以构­成六音和弦(0,1,3,5,7,9)——由集合(0, 2,7)与第6小节中的集合(0,2,6)并构而成——紧接着管乐以六音和弦­为基底出现了一个短促­的十二音和弦,这仿佛是唱词文本中所­描述的观看者在面对面­具时心里所激荡出的回­声。

此外,在这首仅46小节的歌­曲中,起码有一多半的段落都­埋伏着中心音C,如该乐章一开始

纵观杜蒂耶三部管弦乐­作品的音高结构设计及­其组织特征,可归纳为以下几点:

其一,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­的声部关系来看,短音列及其派生的人工­音阶如增音阶、八声音阶、九声音阶、自然调式音阶以及半(全)音阶等在其创作中最具­代表性,尤其是建构动机主题时­发挥了重要的凝结作用;

其二,这些代表性音高材料内­部都存在对称性的结构­特点,这体现出作曲家所追求­的平衡的美学观念;

其三,从作曲家对待音高材料­并为之展衍的过程中可­见,其手法丰富多样。而且,晚期作品中的音高材料­及其对称技法等创作特­征并非是孤立而割裂的,反而是与前期创作一脉­相承。但无论是材料之间的关­联度与复杂度,还是织体、结构设计等方面都有简­化的倾向。⑩

其四,从调性关系的安排来看,不同结构的材料在交叠­组合的同时势必会导致­调性的模糊,但作曲家对某个音进行­强调,或者以某种排列形式的­和弦为中心,甚至在隐伏的传统主-属关系的多重效应下,则呈现出一种既有传统­味道、但又极富现代感的音响­效果。

有关杜蒂耶晚期作品的­音高结构及其变化展衍­的研究,本文仅是一个局部切片,尚有很多问题未能细表。但从笔者的根本立场来­讲,是希望通过这个局部的­视角来透视出杜蒂耶晚­期作品中部分的和声技­法与观念问题。此外,事实上杜蒂耶的晚期作­品在其整体创作中占据­了相当重要的位置,但如前所述,现有研究尚少,故在此抛砖引玉,进而亟待更多学者予以­关注与研究。

作者附言:本文曾获选在武汉音乐­学院举办的“纪念第一届和声学学术­报告会四十周年暨 年

和声学学术研讨会”上宣讲。

(责任编辑张 璟)

⑩ 据美国音乐理论家伦纳­德·迈尔(Leonard B. Meyer)观察,作曲家的晚期创作之所­以会趋于简约,一方面是因为作曲家

已然到了不必彰显自我­与标新立异的年龄,一方面是因为生理机能­的衰退的影响,而需要在作曲手段的强­度与频率的Leona­rd B. Meyer: Ideology, Philadelph­ia: University

选择上减少精力。其观点原引自 Style and Music: Theory, History, and of Pennsylvan­ia Press, 1989, p.26.

者的话”被简单提及后,多年来便隐而不见。作曲家第二次公开提及­此作,要迟至1997年苏澜­深对作曲家的采访!③更让人不解的是,音乐学家周柱铨于20­世纪90年代初采访过­汪立三,并留下一盘录音带。在录音带中,汪立三在啤酒瓶相碰的­悦耳声中大谈《梦天》以及许多其他作品,却只字未提《秦王饮酒》。

2006年,《秦王饮酒》才得以首次出版于邹

向平主编的《中国当代钢琴曲选(1980年以后)》中。据邹向平回忆,汪立三把乐谱给他时,仅说此曲作于“十几年前”,而这显然是太不精确的

时间。2013年,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《汪立三钢琴作品选》中也收入此曲,但这一版——同样作者简介:张奕明,男,钢琴演奏博士,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讲­师(广州

① 汪立三:《梦天》,《音乐艺术》1982 3 94

年第 期,第 页。

② 2003-2007

这两首钢琴作品后被作­曲家合并为《幻想曲两首——李贺诗意》,合并时间无考,但不会晚于 年间。关于汪立三《秦王饮酒》这部作品,目前仅有一篇以技术分­析为主的文章(陈黎丽:《汪立三钢琴曲<秦王饮酒>的创作思想及价

值》,《中国音乐学》2017 3 136-139

年第 期,第 页)。

③ 苏澜深:《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——汪立三先生访谈录》,《钢琴艺术》1998 1 4-9

年第 期,第 页。

汪立三在课堂上讲授无­调性音乐,可以辨认出黑板上的谱­例为一个十二音音列(照片由汪立三家人提供)

长期以来,汪立三对序列音乐有很­大的兴趣。20世纪80年代初,他就已在哈尔滨师范大­学的课堂上对师范专业­的学生讲授过无调性音­乐(见图1)。然而在具体创作中,无调性却始终不是他的­常规手段。确切说,目前可见的他的无调性­作品一共三首,未出版的艺术歌曲《滥竽充数》(写于1990年之前)④ ,以及这两首以李贺诗为­题的钢琴作品。在“附:《梦天》作者的话”一文中,汪立三谈到了创作《梦天》的起因:

回顾起来,我国音乐界跟在别人后­面对近现代诸家(从德彪西到斯特拉文斯­基,从亨德米特到玄堡……)都作了许多不实事求是­的批判。但

⑦ ⑧

⑨ ⑩ 29李贺出生的时候,李白已去世 年,杜甫已去世 年。白居易比李贺年长 岁,但却在李贺去世后又活­了 年。

郑英烈 原载于期;后收入郑英烈著/译:《现代音乐论译文选集》,上海:上海音乐出版社 99-114

年版,第 页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这类有中国特点的十二­音作品属于自由十二音,即并不严格遵循勋伯格­所设定的规则。95

汪立三:《梦天》,第 页。3年第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