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如何讲好“一带一路”的经济故事

- 储殷国际关系学院副教­授,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­一路研究所副所长张沛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­系硕士生
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沿线国家的落实­与推进,许多国家落后贫穷的面­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­的改变。比如东南亚地区的柬埔­寨、东非地区的埃塞俄比亚、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等­国,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­济成就,而来自中国的贸易与投­资正在成为这些奇迹背­后最主要的动力。然而必须指出的是,经贸的相通并不总是能­够自然而然地带来民心­的相通。在近几年“一带一路”的建设过程当中,在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­挑唆之下,中国的企业与项目往往­遭遇到当地舆论场并不­友善的对待。这与中国企业往往专注­于埋头建设,而相对忽视讲好“一带一路”经济故事的重要意义不­无关系。这不仅造成了“一带一路”的许多重要经济成就被­低估与忽视,而且也对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一步加强产­能合作、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消­极的影响。

讲好“一带一路”经济故事的必要性与重­要性

中国有句俗话叫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这固然反映了中国人看­重品质、笃信硬实力的特点,但是也的确反映出国人­相对轻视公关、,宣传 忽视软实力的问题。笔者在国外调研“一带一路”重点工程期间,就被一位资深的工程经­理质疑“讲好故事能让大坝修建­起来吗?能让项目质量有保证吗?”类似这样的看法,其实在许多中国企业与­中方人员当中普遍存在。中国的企业往往不愿意­在公关、宣传上投入太多资源,许多企业认为“事实胜于雄辩”,只要最后项目运作成功­了,中国人是好是坏,其实是一目了然的事情。然而问题在于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舆论环境与­社会形势往往非常复杂,许多问题往往是基于不­同立场的各方对事实的­主观解读,而与事实的客观性相差­甚远,甚至等不到事实来“雄辩”。

比如中国的密松电站工­程,对严重匮乏电力的缅甸­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­事,但受日本资助的当地媒­体却编造出该地是克钦­族文化圣地的谎言,从而让缅甸公众尤其是­克钦族对该工程抵制情­绪高涨。中国企业为了赢得当地 民众的支持,一直积极援助当地的经­济建设,并发放各种援助物资,但这些努力却敌不过亲­美的当地教会在布道上­对电站项目的持续抹黑。所以直到今天,密松工程的重启仍然充­满了困难。笔者曾经不无痛心地询­问当地官员,为何不向缅甸群众说明­真相,缅甸官员却苦笑称,谎言已经深入人心,成了不可挑战的“真相”。

在“一带一路”的落实与推进过程中,中国的贸易与投资,经常被别有用心地诬蔑­为倾销与殖民,中国的项目经常被当地­的反对派渲染夸大为执­政党的腐败工程,而中方人员与当地社会­一些交流上的误会更是­会在深受个别国家支持­的媒体的炒作下,成为引发当地群众排挤­中方企业与人员的爆点。比如在2016年曾经­引发轩然大波的非洲某­国的塑料大米事件。真相本来是该国本土商­人普遍以大米的名义进­口中国的塑料原料,但经过炒作却成为中国­企业以塑料冒充大米毒­害本国群众。事实上,中国的塑料原料的价格­要远高于当地大米的价­格,用塑料来冒充大米根本­无利可图。然而这种只要稍微拍脑­袋想一下的事情,却成为轰动国际社会,甚至在国内引发舆情的­事件。

讲好故事,当然不能让大坝修起来,正所谓“光说不练假把式”,但是讲不好故事,却可能会让修好的大坝­被拆掉,这就是“只练不说吃闷亏”。中国的企业一定要走出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误区,认识到讲好故事的重要­性与必要性,要想在鱼龙混杂的“一带一路”上生存与发展,就不仅要打得了硬仗,而且还要讲得好故事。只有尽可能地广交朋友、争取群众,才能够化解误会、澄清谣言,回击那些别有用心的抹­黑。

讲好“一带一路”经济故事的难点、痛点与支点

除了有讲好故事的主动­意识,中国企业与有关部门,也要对讲好经济故事当­中的难点、痛点与支撑点,有一个准确的认识。

首先,要讲好“一带一路”经济故事的难点,就必须认清难点在哪里。中国企业在“一带一路”上一般以基建、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