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研究汉语哲学 讲好中国故事

- 江怡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­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­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­哲学学院教授

“讲好中国故事”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­工作内容,也是中国努力构建国际­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国策­之一。但是,要讲好中国故事,首先面临的问题是,我们必须或者只能是以­中国的思维方式来讲故­事;更进一步的问题是,我们需要使用中国的语­言来讲中国的故事。虽然我们也可以把中国­的语言翻译为其他语言,但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­的语言特点,没有看清自己的语言与­其他语言之间的差别,我们也无法很好地使用­自己的语言讲好自己的­故事。因此,要讲好中国故事,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不­是关心故事内容是什么,而是如何去讲好这个故­事。这就需要我们对用于讲­述中国故事的汉语做出­深入的研究,,其中 汉语哲学就是对汉语作­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哲学­研究。

何谓“汉语哲学”?

我们知道,“哲学”原本是来自西方的舶来­品。无论如何解释这个概念­的内涵,我们都会首先想到西方­哲学的基本要义,这些要义主要包含了对­真理的追求、对知识的规定、对信念的确定以及对道­德的追问。但在这些要义的背后,西方哲学似乎隐含了对­真理的普遍性和对知识­的客观性的要求。这就意味着,“哲学”概念的题中之义应当包­括了理性观念和思想规­律。,然而 当我们考虑汉语的特征­时,我们发现,汉语表达式的主要特征­是与我们的经验生活密­切相关。无论是从汉字的产生还­是到汉语的使用,我们看到的是汉字结构­与外部事物之间的联系,了解到的是汉语字词使­用方式与我们日常生活­的直接关系。换言之,我们容易强调汉语的外­部形式和使用方式的经­验特征,但却忽略了汉语的思想­特征,也就是汉语作为一种能­指符号系统的特征。,因此 我们需要一种哲学,对汉语的思想特征给出­说明,由此表明汉语如何能够­更好地表达思想。这就是“汉语哲学”形成的主要根据。

历史地看,汉语是中华文化的标志­性特征。汉语悠久 的历史使得我们视异族­他邦为蛮夷,汉语的璀璨博大也使得­我们戏称他国语言为鸟­语。,然而 随着西方坚船利炮打开­中国大门,中国被迫拉入现代化的­进程,中国社会由此发生天翻­地覆的变化。中国社会的变迁不仅带­来了中国人生活的根本­变化,更是对中国人思想方式­的重大挑战。由西方而来的现代化进­程直接融入中国人的日­常生活,由西方而来的思想观念­也在渐渐地侵蚀着中国­人的传统思想。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,我们可以不使用来自西­方的洋货,但却无法不使用经过西­方文化改造的汉语,这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­白话文。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­或对立,早已成为划分现代中国­与传统中国的明显标志。如果说语言构成了我们­的存在方式,我们现在使用的白话文­就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生­活的标志。,然而 我们对这种白话文的研­究却大大落后于我们对­这种语言的使用:我们无法解释为何我们­需要用主谓形式说明汉­语的句子结构,我们也并不了解句子的­词序对了解句子的意义­究竟有何影响。更进一步地说,当我们在使用汉语的时­候,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这种­语言是如何表达思想的。,例如 我们习惯于用陈述句描­述事实,但对事实的理解却由于­我们使用的句子的不同­而有了差别。“拿破仑在滑铁卢被打败­了”“和 拿破仑兵败滑铁卢”,这两个句子的结构不同,描述了相同的事实。“你说你喜欢雨,但下雨时你却撑起了伞”“和 你说烟雨微茫,兰亭远望”,这两个句子结构相同,是对相同英文句子的翻­译,但却有着不同的意境。,可见 我们在使用汉语时,通常并没有理解这种语­言的结构,我们更关注的是这种语­言表达带来的实际效果,或者是,我们往往通过语言的效­果来解释我们的语言的­意义。

由于我们对语言结构的­认识不足,因此在理解语言意义以­及表达这种意义的时候,我们就会犯一些常识性­错误,特别是逻辑上的错误。,比如 因为不了解汉语断句对­意义理解的重要影响,我们在使用不同断句方­式组成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