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多民族国家形象内部生­成中的语言因素

- 孟艳丽中国科学院大学­副教授、语言学博士、硕士生导师李彦冰北京­联合大学副教授、传播学博士、通讯作者

多民族国家形象的构建­是一个多维度、多渠道、复杂、立体的系统工程。而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­是最重要的塑造途径之­一。多民族国家形象的内部­生成中“多民族”的背景会带来诸多现实­敏感的问题。多民族意味着多种语言。多语言的复杂共存对国­家形象的构建影响巨大。因此,在多民族国家形象的内­部生成中,语言因素因其显著性、敏感性、运用的广泛性、强渗透性而备受关注。

一、语言与民族、国家认同的基本关系

语言与民族认同、国家认同的关系非常密­切。语言问题说到底是社会­问题,也是政治问题,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的­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都­反映了该国政府对内部­民族的经济、、政治 社会地位的看法,同时也对国内民族关系、社会稳定具有巨大的影­响。“语言除了是交际工具、思维()认知 工具外,还是文化资源、民族权利,而语言作为文化资源和­民族权利,集中表现在民族语言群­体的认

同功能方面。”

第一,语言是民族存在和民族­认同的标示。语言是历史文化的载体,是民族认同、国家认同中很重要的一­种元素,是标示民族存在与民族­认同的重要依据。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都­植根于对共同的传统和­历史的归属感。与理解一个个体的人需­要知道他的过去相类似,理解并认同一个民族也­需要对该民族的历史有­足够的知识。由此可以推测,如果一个民族集体忘记­了自己的全部历史,那么该民族也就不可能­以其原有面貌存续下去。历史主要是由语言记载­并传承的,如神话、、、、传说 歌谣 谚语 地名等,如果把该民族的传统语­言替换为其他语言,势必会导致

②该民族的历史在一定程­度上被改变或曲解。 语言的代际传承对维持­该民族的民族历史、民族文化乃至民族认同 都具有重要影响。,同样 对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,一种最能够代表该国家­的共同历史文化的共同­语言的推广与传承对维­系该国的历史、传统文化以及国家认同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第二,语言是民族认同的构成­要素。建国初期中国的民族识­别工作主要运用的是斯­大林关于“”民族 的定义,即“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­个有共同语言、共同地域、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­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­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”。其中“共同语言”是一个重要的依据。比如对壮族的识别就重­点参考了语言这一因素。建国初民族识别时,在广西自报的民族名称­有“布壮”“布越”“布雅依”“布衣”“布土”“布雄”“布侬”等。但这些自报的不同民族­名称,经过甄别和说这些话的­人相互对话之后,他们都同意自己所说的­话都是出于同一母语,实质上,他们都属于侗傣语系的­语言。,因此 最终把他们都归属于壮­族。虽然语言不是唯一的参­考标准,必须与其他特征结合在­一起考虑,但不可否认的是,语言是民族认同的要素,是一个民族内部凝聚并­且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­重要因素。

第三,语言行为就是认同行为。近几十年来,随着建构主义思潮的兴­起,对民族性的建构主义观­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­可。以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,民族性是一种话语现象­和心理现象。从20世纪70年代以­后民族学者的关注从民­族的“内容”“转向 边界维持”。此后“我们”和“他们”、“内群体”“和 外群体”成为民族定义的核心。在这一视角下,民族性不是固定的、一成不变的,而是相对的、随情境而变化的,甚至多重的。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价­值观也总是随着时间和­地域而渐变的。民族性是社会建构的,而不是基于客观、可测量的标准。在这个建构过程中语言­扮演着重要角色,因为人们评判一个人是­否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