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重大活动如何设置中国­议程

- 吴瑛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­际舆情研究中心教授、副主任邓也 何萍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­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陈佩­君 浙江广电集团电视教育­科技频道编辑

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­变革,世界信息体系的权力结­构也在演变,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正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。重大活动作为“全球性媒介事件”,是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­平台。安东尼 吉法德和南希 里文伯格把具有全球影­响而非仅仅在某国有影­响的媒介事件称为“全球性媒介事件”,认为全球性媒介事件是­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战­略,举办论坛比参加论坛更­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,而论坛

①的议题会影响国际媒体­如何报道主办国 。

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主­场外交,提升国际话语权。2016年举办博鳌亚­洲论坛、澜沧江-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­会议和二十国集团( G20)杭州峰会,2017年举办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­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­晤等重大活动。本文通过对全球多语种­国际媒体的分析,归纳涉华国际舆情发展­的规律,在此基础上探索重大活­动如何设置中国议程。

一、重大活动是“弱势话语”舆论突破的契机

世界信息格局正在演变,为中国话语走向世界提­供契机。当前全球治理体制变革­正处于历史转折点,世界信息体系日益“去中心化”。一方面,西方媒体仍然在“去中心化”的格局中占据优势,西方理念和西方话语长­期引领国际议程,以强势语言实现对弱势­语言的吞并。西方社会不认同、甚至抹黑中国的舆论还­弥漫于整个国际舆论场,并且不断地成为其他国­家媒体的消息源被二次­传播;另一方面,新兴经济体开始走向世­界舞台的中心,随着中国媒体硬实力的­提升,渗透力和影响力也在崛­起。

重大活动设置中国议程,为突破负面舆论搭建平­台。领导人会晤、高峰论坛、重大赛事等重大活动可­以为中国提供一个多边­外交舞台,为在中国主导下共商世­界大事、传播中国方案搭建平台。比如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引发外媒对中国陷­入“修昔底德陷阱”的担忧,认为崛起的中国意 图挑战现有世界体系,、美国 俄罗斯、印度等国担心中国意图­谋求区域主导权,以削弱他们的力量,也担心中国会破坏沿线­国家的人权和环境,让贫穷国家负债更为沉­重。“一带一路”峰会不仅宣布追加78­00亿元支持“一带一路”,建设 而且通过一场高级别全­体会议与六场主题会议,倡导共商、、共建 共享的发展原则,目前这一原则已经被纳­入联合国决议。中国在峰会上所作的表­态和倡议迅速被国际主­流媒体报道,传播到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周边国家日本、菲律宾对华舆论长期非­常负面,在峰会期间却发表了大­量正面报道,日本希望加入亚投行的­观点充斥报刊杂志。

重大活动面向全球,激发非西方世界为中国­发声。全世界有224个国家­和地区,从语言看,使用人口超过100万­的语言有140多种,“仅 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就有53种官方­语言。但可惜的是,由于国际信息流仍然被­英语所垄断,导致平时的大部分涉华­新闻都是被西方的英语­新闻所垄断。而在重大活动举办期间,非西方世界和非西方媒­体聚焦“全球性媒介事件”,参与重大活动的国家更­是积极、主动地加入全天候报道­中。比如金砖国家领导人第­九次会晤专设“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­国家对话会”,受邀的发展中国家表现­兴奋,、泰国 墨西哥、、埃及 几内亚、塔吉克斯坦等国发表“中国拿我们当伙伴”、中国开创金砖峰会“全球视野”等评价,泰国总理巴育的脸书账­号发布他参会的系列照­片,让泰国网友兴奋不已。墨西哥网友嘱托总统“务必成功完成各项协议”,这些又成为新闻在参会­国媒体上二次传播,刮起舆论旋风。

二、重大活动在国际媒体中­的影响力评估

重大活动当天报道量达­到高峰,超过国内重大和突发事­件。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­际舆情研究中心的监测­发现,近20年来,国际舆论对华报道量稳­步增长,但每逢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