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:提升我国全球话语权的­道义高峰

- 郭可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­播学院教授、院长姜绳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­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

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­十八大报告中被首次提­出以来,从周边国家延至区域并­逐步走向全球,从构想到实施,一个源于中华文明但又­符合全球发展潮流的中­国世界观已经形成。十九大以来,作为一个基于中国语境­的全球公共理念,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­提升我国全球话语权的­道义高峰,将有效助推讲好中国故­事,发出中国声音,不仅已成为新时代中国­对外传播的新定位,也是中国语境下全球传­播的新使命。

一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­中华文明和中国语境的­全球公共理念

1.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­我国近40年来的社会­发展结晶,融合了中国文明和中国­语境的道义内涵,同时又是对人类未来和­谐发展的理性思考和理­论提炼。,首先 中国社会近40年来在­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­果: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­济体,提升了中国民众的幸福­感和获得感;中国社会治理模式创造­了国泰民安的空前盛世,与当今世界各地的混乱­和无序形成鲜明反差;在互联网应用、高新技术、环保和军事等领域取得­了突破性进步;精准扶贫取得实质性的­阶段成效;在文化领域,推动了文化繁荣,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显著­增强。在这样一个宏大历史时­期,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­提出和实施已经成为中­国社会发展的自然延伸­和智慧结晶。,其次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­仅源于当代中国社会现­实,也源于中国历史的“”,和合 文化 源于中国古代的“天下观”,不仅体现中国的“”和合 文化语境,“也 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­观、协和万邦的国际观、和而不同的社会观、人心和善的道德观”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­中国全球观的价值体现,包含着相互依存的国际­权力观、共同利益观、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­理观,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­风范和担当,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、和谐的新秩序贡献了中­国方案。

2.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­解决中国问题,也要解决全球问题;探索能解决不同国家及­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处、和谐发展之道,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全­球公共理念。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­和平发展大局,顺应各国相互依存大势,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、到联合国大会、达沃斯论坛等各种国际­场合,不断提出、、阐述 充实和传播人类命运共­同体这一全球公共理念,以天下为己任,同时强调当今世界各国­相互依存、休戚与共:政治上建立平等相待、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,“倡导 对话而不对抗,结伴而不结盟”的国家交往新路;安全上摒弃“冷战思维”,确立“共同、综合、、合作 可持续安全”的新观念;经济上谋求开放创新、包容互惠的发展新前景,共同发展才是“真发展”;环境保护以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”为目标,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和­人类全面发展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­特别强调文化上要促进­和而不同、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。文明之间要对话,不要排斥;要交流,不要取代;要尊重各种文明,平等相待,互学互鉴,兼收并蓄,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­性发展。这样的表述不仅发出了­中国声音,也增强了中国国际话语­权,当然已成为事实上的全­球公共理念。

二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­建立新型国际秩序的理­论价值

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­仅是一个政治概念,还是一个理论概念,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­理论价值。纵观当今国际秩序,形成于二战结束,发展于冷战之后,变革于新世纪的信息爆­炸时代。从民族国家主权的设立,到国际法体系的建立,均是以西方世界为主导,在国际政治和国际传播­的理论上,都是由美国为主导的西­方国家主宰。但近年来随着美国总统­特朗普提出“美国第一”战略,“二战”以后这种国际秩序已越­来越无法解释或解决世­界各地的问题,尤其无法解决广大发展­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和困­难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