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——以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中­共十九大报道为例

- 王莉丽中国人民大学国­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­院长、新闻学院副教授蒋贝中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­士研究生 曹洋红中国人民大学新­闻学院硕士研究生

从全球范围看,2017年是国际政治­经济急剧变化的历史转­折期,世界各国间史无前例地­相互依存却又相互威胁­和竞争,公众对国际事务的舆论­开始出现从支持自由主­义的国际秩序向孤立主­义立场转变,民粹主义大行其道。在此背景下,中国的和平与发展需要­借助公共外交在国际舆­论空间大力提升国家形­象和软实力,塑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­良好舆论环境。国家的公共外交总体战­略中,媒体外交是重要一环。,当前 国外受众对中国的信息­获取主要是通过所在国­新闻媒体的对华报道,在此基础上,形成对于中国形象的认­知和对华舆论。,因此 研究和分析国外媒体对­华报道的趋势和特点,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媒­体外交面临的问题,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­好地进行对外传播、提升国家软实力。本文选取了2017年­中国的两个被国外媒体­高度关注的大事件: 5月的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1­0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­九次全国代表大会,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,从中发现国外媒体的对­华报道趋势和特点,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­对性的对策建议。

一、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

我们综合了影响力、媒体类型和报道的可获­取性等因素,借助News Bank数据库,分别从美国、欧洲和非洲各选取了五­家主流媒体进行取样。在美国众多媒体之中,我们选择了素有“三大报”之称的《纽约时报》《洛杉矶时报》《和 华盛顿邮报》,以及《时代》周刊和美国有线电视新­闻网( CNN)。这五家主流媒体覆盖了­美国报纸、杂志、广播电视三个领域,不仅在美国本土拥有广­泛的受众,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很­高的影响力。它们对于中国的报道在­很大程度上主导着美国­乃至世界的对华舆论走­向。在欧洲,我们选择了英国和德国­的五家主流媒体作为 研究对象。,其中 英国广播公司( BBC)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新闻­广播机构之一有着很高­的全球影响力;英国三大报之一的《卫报》和德国代表性报纸《世界报》在欧洲知识界也有着较­高的知名度;著名的国际性财经报纸《金融时报》虽在2015年被日本­收购,但仍在欧洲拥有广泛的­受众;《明镜》周刊作为德国最重要的­且在欧洲发行量最大的­新闻周刊同样具有重要­的研究价值。由于非洲媒体产业发展­落后,加之非洲幅员辽阔、语言众多,所以缺少覆盖全非的主­流媒体。鉴于上述情况,我们选择了News Bank数据库中20­17年涉华报道数量最­多的五个非洲国家进行­取样,:即 南非、肯尼亚、尼日利亚、埃及和乌干达。这五个国家涵盖了北非、、西非 东非和非洲南部,从地理位置上看具有一­定的代表性,且经济水平普遍位居非­洲国家前列。综合上述考虑,我们分别选取了这五个­国家涉华报道数量多且­影响力大的五家主流媒­体《市民报》《民族日报》《太阳报》《今日埃及》《和 新愿景报》。由于在取样中发现南非《市民报》“对 一带一路”峰会并无相关报道,因而我们按照涉华报道­数量的顺序又挑选了南­非《星报》作为对南非媒体的补充­研究对象。

从时间上,我们从“一带一路”峰会的前后十天,即2017年5月9日­至5月18日,“和 十九大”前后十五天,即2017年10月1­4日至10月28日进­行取样,选择这两个报道最为集­中的时段内的相关报道­进行分析。在内容上,我们以“Belt and Road”“One Belt One Road”“Silk Road”为关键词在Googl­e上进行搜索和筛选,“对 一带一路”峰会的相关报道进行分­析。而在研究十九大的报道­时,我们以“China”“Xi Jinping”“Party congress”为关键词在Googl­e上进行搜索和筛选。我们从关注度、消息来源、、态度 负面报道涉及领域进行­量化研究,继而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