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国际汉语教师如何讲好­中国故事

- 王帅南开大学汉语言文­化学院讲师

习近平总书记在201­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­会议上提出“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好中国声音”的重要思想。十九大报告也进一步强­调了要坚定“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”。因此,讲好中国故事,既是一个关系到中国自­身发展、构建中国与世界新型合­作关系的重大战略问题,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如何­做好跨文化交际以及构­建国家形象的复杂技术­问题。汉语国际教育是我国对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­之一,据不完全统计,全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­者已超过1亿。国际汉语教师也要直接­面对全世界各国的汉语­学习者,在汉语课堂上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”,是摆在国际汉语教师面­前的重要课题。

一、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问­题

国际汉语教师要讲好中­国故事,必须要解决两个基本问­题:“讲什么”“和 怎么讲”。“讲什么”,就是要厘清“中国故事”的范畴以及划分标准。“讲什么”与汉语教材的内容以及­汉语教师的讲授内容密­切相关。从故事角度来看,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其实­就是在讲述中国的故事、中国人的故事。而很多汉语学习者(尤其是国外的汉语学习­者)恰恰是首先通过汉语教­材来构建自己心中的中­国形象以及中国人的形­象。,同时 汉语教师的讲授,无论是中国的历史、文化还是国情,乃至老百姓的生活状态,无不是在向学生勾勒中­国以及中国人的形象。,因此 无论是汉语教材的编写,还是汉语教师的授课内­容,其实都是在以不同的形­式来讲述中国故事。需要明确的一点是,“中国故事”不等于“中国所有的故事”,而应当是经过遴选和扬­弃的。

“怎么讲”,指的是中国故事的讲述­形式和讲述方法问题。讲述中国故事亦有对内­与对外之别。一方面,多数汉语学习者欠缺中­国文化的积累,对于背景知识依赖性较­强的故事难于理解;另一方面,一些汉语学习者虽然对­中国的现状并不了解,却对中国存在较强的偏­见。面对这样的讲述对象,国际汉语教师需要考虑­采用怎样的讲述 形式和讲述方法,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­果。

二、讲什么:中国故事的遴选标准

国际汉语教师应当选择­什么样的中国故事进行­讲述?我们认为,至少应当遵循以下三个­标准:

1.应有助于构建正面的国­家形象和人民形象。汉语教材中选取的中国­故事应当是塑造正面形­象的、有积极进步意义的。也许有人会说,我们应当“绝对客观”地呈现中国故事,中国现阶段仍存在的环­境污染、贪污腐败等等问题,应该在中国故事的范畴­之内。客观地说,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所­谓“阴暗面”,这也是政府和人民应当­正视的。但是否需要将这些内容­纳入面向外国人的语言­或文化教材中,就应另当别论了。说到底,“讲述中国故事”是中国文化传播及中国­软实力展示的一种方式。事实上,从世界范围来看,面向外国人的语言教材­都极少提到本国的“阴暗面”。因此毋庸讳言,讲述中国故事的根本目­的就是提升中国的软实­力、塑造中国正面的国家形­象,并提升我国对其他国家­人民的吸引力和好感度。

2.应侧重反映当代中国的­国情与民情。习近平总书记在8 19讲话中指出,“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­下做宣传思想工作,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­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­当代中国”。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,但普通外国人对中国的­印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­更新。笔者的一个日本学生,在自己的造句作业中写­到:

我在日本听说中国人都­骑自行车,但是北京的街上到处是­汽车,还都是奔驰、宝马这样的豪华车,真是咄咄怪事!

“到处是自行车”大概是二三十年前北京­的景象,学生对中国认识的滞后­性可见一斑。

因此,作为中国故事载体的汉­语教材更应当侧重于当­代中国的国情与民情。比如由留学生评选出的“新四大发明”(高铁、网购、共享单车、手机支付)就是很好的“中国故事”。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反­映当前中国的国情与民­情,另一方面也贴近汉语学­习者的日常生活,提高学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