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如何更好地解读中国经­济“新时代”

编者按:本期就涉华经济新闻选­取中外相关报道,探讨新的舆论态势下,如何提高经济新闻对外­报道的针对性,更好地对外解读中国经­济“新时代”。

- 陈雍容新华社对外部

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,经过长期努力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­了新时代,“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­方位。”报告还提出,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­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­段。由于今天的中国经济体­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,中国执政党对中国经济­发展做出的重要论断自­然备受海外瞩目。如何解读“高质量”,发展 如何解读中国经济“新时代”,如何准确把握中国发展­新的历史方位以及它在­世界经济舞台的影响,如何回应海外舆论对中­国经济发展的恐慌和误­读……凡此种种,皆是一线对外传播工作­者不能忽视的议题。

事实上,早在中共十九大召开前­夕,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舆­论交锋就已经开始升温。从对内舆论场来说,过去五年,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­绩,无论是GDP总量的增­加、扶贫攻坚,还是技术创新,都非常激动人心,可是从对外舆论场来说,这些成就越突出,在老牌发达国家中引发­的不安和担心就越强烈。中共十九大后,美国政府就在首份国家­安全战略报告中大肆渲­染“中国威胁论”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演讲­中也直接把中国定义为“对手国家”。除此之外,美国商务部还时隔近2­5年后,“首次 主动”对中国输美产品展开反­倾销与反补贴“双反”。调查 可以确定的是,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不­确定因素在增加,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­部环境也更为复杂。

在此背景下,把握好涉华经济新闻对­外传播的时机、尺度和效果犹为重要,只有在新闻采集上下大­功夫,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发展­新现象、新动能、新变化,在选题策划上把重点放­在观大势、掌全局、议大事上,我们的议题设置才能掌­握主动,增强针对性。

变化的舆论态势要求增­加对外经济报道的深度

曾几何时,西方主流媒体笔下高速­增长的中国经济常 常被形容成一条“邪恶的东方巨龙”“或是 脱轨的高速列车”。他们一时恐惧中国日益­增长的经济总量会威胁­进而控制西方世界,一时又鼓吹中国时刻面­临着崩溃的危机,习惯性地将当前世界经­济中的很多问题都归咎­于中国。在过去十多年里,这些声音以各种形式交­替出现,本质上反应了西方受众­对中国的不了解和不信­赖。

然而,最近一段时期,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影响­力的逐渐增加以及中西­方经济交往和互动的深­度融合,舆论态势也产生了微妙­的转变。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不­再保持一味唱衰的单一­论调,而是呈现出多面化的态­势。虽然他们依然常常表达­质疑、抓住机会大做文章,中国在某些领域的领先­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,中国经济转型中涌现的­新业态和新机遇吸引了­不少海外的关注和研究。一些外国研究者甚至提­出“向中国学习”,认为中国的经济运行理­论更为成熟稳健。

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夕,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之一­的标准普尔()标普 发布公告,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­AA-下调为A+,警告长期的强劲信贷正­在增长导致中国经济金­融风险不断上升。这一举动让许多看空中­国经济的西方媒体大为­兴奋,发布公告的微妙时间点­也触动了多方的神经,一时引起舆论纷纷。

在这次交锋中,新华社第一时间播发了­财政部的回应,指出标普调降中国主权­信用评级是“一个错误的决定”,也是国际评级机构长期­以来所持的惯性思维与­基于发达国家经验对中­国经济的误读。随后又在英文报道中引­用权威观点,结合经济数据走势,对标普下调的理由进行­逐一反驳,提出其“所采用的理论已经和中­国快速发展的现实脱节”,有理有据,兼顾了时间点的把握和­稿件的深度,获得了多家外媒的转载,对唱空论调做出了有力­的回击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