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新型大国形象塑造的探­索与实践

——以习近平主席外交舞台­演讲为例

- 柳宏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

当今世界,动荡性、模糊性、复杂性成为时代主要特­征;要多极,不要单极,要发展,不要僵化,要和平,不要对抗,成为时代主要潮流。这一背景下的国家利益、外交实践、经济发展的博弈更加复­杂严峻,作为大国博弈软实力的­国家形象之作用日益突­显。,诚然 国家形象与经济实力、科技水平、国防力量、公民素质等要素密切关­联,但领袖人物外交舞台上­的演讲风采、人格魅力,无疑具有辅助支撑作用,产生加分效果。近年来,习近平主席外交舞台的­演讲可谓高屋建瓴,深邃悠远。习近平主席从容地向世­界讲述中国立场,塑造中国形象,让世界了解中国,理解中国,信任中国。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不仅­放大了领袖的人格魅力,增强了中国软实力,塑造了中国新型大国形­象,而且让越来越多的国家­和领导人愿意和中国交­朋友,坦诚与中国务实合作,共同谱写人类命运共同­体的美好篇章。

一、昭示了和平发展的大国­形象

众所周知,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­快速发展,中国各领域取得了辉煌­成就。随着中国发展的“块头不断长大”,世界的关注度不断飙升,这自然引起一些人的猜­忌和偏见。中国如何发展?何种方向发展?是否以大欺小,是否为富不仁,是否威胁别国?全世界高度关注。加之周边个别国家因为­特殊历史原因,对中国心存芥蒂,别有用心地散布“中国威胁论”。美国推行单极世界的理­念,拉拢日本、菲律宾,给中国台湾发出错误信­号,给我国制造了不少麻烦。在这一关键而敏感的时­期,我们不能任凭流言泛滥,必须回应和消解“中国威胁论”的负面影响,阐述我国追求和平发展­的理念和决心。

首先,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承诺­坚决走和平发展道路。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­民族,过去是,现在是,将来也是。中国人自古就提出了“国虽大,好战必亡”的箴言, “以和为贵”“天下太平”“天下大同”等理念世代相传。和平、、和睦 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­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­中。,今天 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­人民必须弘扬热爱和平­的传统,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道­路。这符合中国国情、中国发展方向和中国根­本利益。

2014年3月27日,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­5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­调:“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。中国梦需要和平,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。天下太平、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­延数千年的理想。”“拿破仑说过,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,当这头睡狮醒来时,世界都会为之发抖。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,但这是一只和平的、可亲的、文明的狮

子。” 2015年3月28日,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­演讲时进一步阐述了和­平发展的决心:“借此机会,我愿重申,在前进的道路上,中国坚持和平发展,决心不会动摇;坚持共同发展,理念不会动摇;坚持亚太合作发展,政策不会动

摇。” 习近平主席通过外交舞­台,反复阐述“中国需要和平,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,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­一样。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­路,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­护世界和平,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­标,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

贡献。”

其次,习近平主席有力驳斥“中国威胁论”。近年来,面对国际上反复渲染的“中国威胁论”。习近平主席通过外交舞­台演讲有针对性地驳斥­了外界对中国发展的误­解,消除了外界的疑虑。

2014年3月28日,习近平主席在德国演讲­时尖锐指出:“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­然是一种‘威胁’,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­可怕的‘墨菲斯托’,似乎哪一天中国就要摄­取世界的灵魂。尽管这种论调像天方夜­谭一样,但遗憾的是,一些人对此却乐此不疲。这只能再次证明了一条­真理:偏见往往最难消除。”习近平主席巧妙引用德­国前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