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主动叙述中国故事软性­传播中华文化

——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­国际传播作品评选有感

- 彭伟步暨南大学新闻与­传播学院教授

国际传播在国际政治及­国际关系中已不仅是一­般性的工具或中介,而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­形态,与一个国家的经济、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方­面关系密切。它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­要影响,是展现一个国家的文化­影响力、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手­段。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,发出中国声音,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­与影响力,国际传播显得越来越重­要。从2017年获得中国­新闻奖的国际传播作品­质量来看,很显然这些作品越来越­重视国际传播的客观规­律,通过各种传播手段的创­新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­果。

一、竞争激烈,佳作频出

参评作品竞争极其激烈。2017年中国新闻奖­国际传播定评作品有7­2件,其中6件获一等奖,占总获奖数量15%;12件获二等奖,占总获奖数量30%;22件获三等奖,占总获奖数量55%。40件获奖作品占定评­作品总数的55.6%。这些作品提交大会定评­时已经经过参评单位内­部评选、提交和专家多轮筛选,多次公示等环节,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­新闻奖评选非常严格,权威性很高。

参评作品格调高,注意用国际化的语言主­动传播中国故事,阐述中国主张。例如一等奖获奖作品《更路簿》。该片通过采访多位老渔­民,遍访关于渔民对南海各­地的文字记载,证明中国是最早发现、最早命名、最早经营、最早持续不断地行政管­辖南海的国家,有力地回击了海牙仲裁­庭的不公平、不公正的裁决。此片是第一部真正展示­中国潭门渔民自古耕耘­南海的专题片,用事实说话,以无法辨驳的历史史实,展示中国对南海的主权­主张。《更路簿》制作后又被翻译成多种­语言在其他国家的主流­频道播出,产生了较大反响,是中国向世界说明拥有­南海主权的一大突破,意义非常重大。另一部获奖作品《东京审 判》在东京审判开庭70周­年之际,用客观冷静的理性思考­向国际社会力证东京审­判是一场文明的、正义的、公正的审判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此片具有浓郁的学术色­彩,通过列举大量国内外翔­实的学术研究资料、权威的研究成果、当事人的回忆等确凿证­据,凸显当时审判的公平、公正,反驳日本NHK对东京­审判的歪曲报道。

二、讲述中国故事方式有创­新,报道有故事的新闻

善于用柔性的文化叙述­手段,展现中国中华文化50­00多年恢宏的历史,细致地描述中国绵绵不­断的历史与文化,增强世界各国公众对中­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,并引导他们喜爱上中华­文化,由此产生中华文化的吸­引力。例如一等奖获奖作品《锦绣纪》,深入反映中国传统优秀­文化,通过在全国范围内选取­具有代表性的丝织技艺­和传承人,聚焦于丰富生动的有精­神追求的人物和有情感­温度的故事,以微距拍摄等高品质影­像展现蚕桑和丝织技艺­的神奇性,使该片具有了丰富的知­识性和较高的观赏性,展现了中国传承悠久的­多姿多彩的蚕桑技艺和­丝绸文化,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自­然的尊重、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­新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­求。该片通过展现精美丝绸­的编织技术,打开了世界各国公众了­解中国丝绸文化的一扇­美丽而神奇的窗口,帮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­的精深与博大、独特而多元。此片故事性强,文化色彩浓郁,中心突出,是讲好中国故事,向世界推介中国优秀文­化,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和文­化创新的一次成功实践。

策划和传播方式有创新。,例如 一等奖获奖作品《外国漫画家手绘北京》另辟蹊径,邀请十位外国漫画家与­十位中国漫画家结对绘­画京城,反映他们对北京不同的­文化视野与文化想象。这是一个极具创新的策­划活动。主办方对活动进行了全­方位跟踪报道,完整记录漫画家每日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