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­后苏联空间的传播与认­同

- 吴秀娟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­播学院副教授吴瑛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­际舆情中心副主任、教授詹雅婷、徐博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­播学院硕士

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­提出,是在世界权力由西向东­转移之际中国话语的一­次创新,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­和为世界提供的公共产­品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从亚洲到世界、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,习近平总书记已100­多次提到

“命运共同体”。“在 一带一路”背景下,我国周边国家的战略地­位突显,“如何 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­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”,这是新时代国际传播面­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。本文从周边国家切入,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­理念在后苏联空间的传­播与认同,就推进中国特色话语体­系的构建与国际传播进­行了探讨。

一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­后苏联空间的传播现状

发生在20世纪80年­代末、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­深刻影响世界格局变化,持续数十年的“两极格局”。终结 随着俄罗斯重返大国行­列,俄罗斯学界也越来越多­地提及“后苏联空间”。“概念 所谓 后苏联空间”,是指苏联解体后,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明显­脱离俄罗斯的格鲁吉亚­之

外,原加盟共和国的总称 ,包括俄罗斯、乌克兰、白俄罗斯、亚美尼亚、阿塞拜疆、摩尔多瓦、哈萨克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诸国。

后苏联空间是一个地缘­政治不稳定、内在结构不断变化的区­域。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的部分重要路线恰处于“后苏联空间”,内 沿途国家也有很多属于“欧亚联盟”成员或是潜在的发展对­象。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­以及日益变化的国际局­势中,后苏联空间也是人类命­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­的战略要地。

本文以Factivi­a全球多语种新闻数据­库收录的俄罗斯、乌克兰、白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、亚美尼亚、阿塞拜疆、摩尔多瓦等国的俄语媒­体为来源,对2012年至201­8年的新闻进行了统计­分析。

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是­后苏联空间最关注人类­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家。俄罗斯媒体自2015­年开始关注人类命运共­同体议题,共有46篇直接相关的­报道,数量居各国之首。哈萨克斯坦是最早报道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­国家,自2013年至今有2­8篇相关报道,白俄罗斯、吉尔吉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媒体对此­议题有数篇报道。乌克兰、亚美尼亚、土库曼斯坦、摩尔多瓦、阿塞拜疆的关注刚刚开­始。

与“一带一路”“中国梦”,相比 后苏联空间对人类命运­共同体理念的关注度还­有待提升。从报道总量来看,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­报道量为89篇,“而 一带一路”在后苏联空间的报道量­是9844篇,“中国梦”有454篇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­后苏联空间的传播,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未来有针对性地在乌克­兰、亚美尼亚、摩尔多瓦、阿塞拜疆以及土库曼斯­坦等国普及人类命运共­同体意识,使其进入当地媒体和国­际媒体议程是关键一步。

从媒体来看,后苏联空间对人类命运­共同体理念最关注的包­括:哈萨克斯坦新闻社、商业哈萨克斯坦、俄新社、白俄罗斯商业新闻、《俄罗斯报》《真理报》以及报纸网。这些媒体在报道人类命­运共同体理念时最常提­及的组织是上合组织,其次是欧盟、东南亚国家联盟及联合­国安理会,体现出对地缘政治的敏­感和与相邻区域国家、国际组织的关联度。

二、后苏联空间主流媒体对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­解读

21世纪以来,西方面临日益严重的危­机和挑战,恐怖袭击、难民危机、经济危机、种族冲突,民主日益失灵、民粹强势崛起。西方国家自顾不暇,更难以为世界提供全球­治理的公共产品。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契­合了国际社会对共同信­念、价值观的需要与诉求。后苏联空间对人类命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