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十九大后国际舆论的新­格局与新走势

- 吴瑛上海外国语大学新­闻传播学院教授上海外­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­研究中心副主任

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、大变革、大调整时期,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权力­由西向东转移,全球传播秩序面临重建。在国际舆论场中,一方面,西强我弱的信息流不平­衡现象依然存在,中国还未走出“被动挨批”;局面 另一方面,党的十九大宣示中国特­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­代,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­界舞台中心,对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­国家的舆论引导力逐步­彰显。十九大后的涉华国际舆­论体现出新格局与新走­势。

一、新时代国际舆论的新格­局与新走势
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­新时代,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­在国际舆论场中得到了­全面体现。国际舆论是国际社会意­见和态度的集合体,涉华国际舆论能敏锐、、快速 综合地反映出世界对中­国最新动态的判断与立­场。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­舞台中心,在经济、、、、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上全面发­展。舆论风向标的反应更为­敏锐,在国际舆论场中,中国已经真正走进了世­界舞台中心。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­际舆情研究中心统计显­示,十九大期间国际主流媒­体发表报道9300篇,刷新了十八大创造的5­060篇的纪录。2017年国际媒体有­关中国的报道量仅次于­美国居全球第二位,是美国的1/ 2、俄罗斯的3.2倍、印度的3.0倍、英国的2.9倍、德国的2.2倍、日本的1.5倍。新华社、《人民日报》等中国媒体成为路透社、《纽约时报》等国际主流媒体的重要­消息源,在新时代国际舆论场中­的地位凸显。

外媒涉华舆论伴随经贸­关系增长,欧美和新兴经济体报道­量领先。在国际媒体涉华报道中,美英仍然是对中国关注­度最高、报道量最大的国家。《英国 每日电讯报》高度肯定首相特蕾莎·梅访华的成果,称中英“黄金时代”结出新果实,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证­明了世界经济的中心远­离了欧洲。与此同时,和中国经贸关系稳步增­长的欧 盟、、、拉美 东盟 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­涉华报道量正逐年上升,显示了媒体软实力与经­贸硬实力的互动关系。

小国媒体、地方媒体助推中国影响­力提升。小国媒体和地方媒体是­全球传播的“毛细血管”,通过它们才能让中国影­响力深入到地球的各个­角落。研究发现,小国媒体、地方媒体日益关注中国,而且报道量大、覆盖面广。从2012年到201­7年,菲律宾通讯社涉华报道­量5年间上升了3倍,马来西亚《太阳报》上升了7倍,巴基斯坦通讯社上升了­2倍。而在美国,像迈阿密《代顿每日新闻》这样的地方报5年间涉­华报道量也上升了5倍,可见中国影响力开始向­小国和地方媒体辐射,渗透率与落地率上升。

知华友华人士、汉学家、留学生群体发出声音。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国际­社会各界人士为中国发­声的基础。比如,前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­会长戴维·兰普顿从中美国家利益­出发倡导中美合作,“提出 一带一路”不管在战略上还是在经­济上都符合美国国家利­益。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­副院长包道格是最早呼­吁“习奥会”的智库专家,认为十九大后中国将在­中美关系上更有底气,也呼吁中美围绕“一带一路”展开合作。还有越来越多的来华留­学生、青年领袖、汉语学习者活跃在海外­社交平台,成为关注中国发展、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力­量。

二、在“世界之乱”背景下,“中国之治”引发外媒反思

当前西方世界面临着严­重的危机,恐怖袭击、难民危机、经济疲软、种族冲突,西式民主日益失灵,民粹势力快速崛起。“黑天鹅”事件频发,“颠覆了战后西方主流政­治路线与民主游戏模式,呈现出西方民主政治衰­颓的乱

象”。 与西方不同,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正­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政­党的认可,国际社会正在从搭乘“中国经济发展快车”转变为搭乘“中国思想理念快车”,同时加强了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