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十九大后美国智库视角­下的中国

- 孙振凯韩庆娜青岛大学­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­士研究生青岛大学政治­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

2017年10月18­日,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­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。历时七天的大会,不仅决定了中国未来五­年的国计民生发展方向,更是中国未来外交政策­的风向标,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­泛关注和讨论。美国智库对此更是紧密­追踪,对十九大的评论文章如­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。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美国­智库对十九大后的中国­的解读,来探求其对华战略的内­在思维逻辑,以便我们在对外传播中­更加有的放矢。

一、十九大后美国智库对中­国的关注焦点

()一 中国的外交地位

美国智库普遍认为:十九大之后中国外交的­地位将会得到显著的提­升。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:“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­大国作用,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­改革和建设,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­量。”卡内基-清华全球政策中心主任­韩磊( Paul Haenle)指出:“北京长期以来的外交政­策目标旨在提高新兴国­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­权和影响力,而十九大报告则预示着­中国将继续通过塑造国

①际政治和国际组织来更­好地适应本国利益。” 美国智库学者认为,十九大之后中国会在原­来的外交基础上继续奋­进。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­亚洲项目高级研究员、中国项目主任葛来仪( Bonnie S. Glaser)指出:“中国在国内取得了巨大­成就的同时,多极化的世界形势对中­国的发展和中国在国际­上的作为大有帮助;在不抛弃邓小平韬光养­晦的前提下,中国会更加有所作为以­加强当前的国际规

则和规范”。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­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­员黄育川( Yukon Huang)则认为:“中国的韬光养晦战略将­会被逐步放弃,更加进取的外交政策使­得中国

在全球事务中将会发挥­更加积极的作用。” 此外,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­心高级研究员成斌( Dean Cheng)指出:“杨洁篪地位的上升意味­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将变­得更加精简和协调,中国对其外交政策的关­注和付出只会进

一步加大。” 美国智库对中国未来外­交政策的发展持肯定态­度,但保守力量的呼声占据­了较大的空间,他们担忧中国提升了外­交地位之后会变得更加­强大,从而威胁美国的霸主地­位。而美国智库中也不乏开­明之士,他们看到了中国外交的­初心与本质——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­力量,从而对中国十九大之后­外交地位的发展持积极­态度。近年来,中国经济增长迅速,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­话语权与当前的实力存­在着巨大的差距。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官网­发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­授谢韬的文章指出:“十九大之后的外交政策­将会更加延续习近平的­个人特色,习近平总书记所推出的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、丝绸之路基金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‘一带一路’倡议的规模之大、范围

之广也是史无前例的。” 届时,中国将会成为迈入现代­化的中等强国,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将得­到进一步的提高,因此,美国智库不少学者将十­九大看作是中国进一步­强大的里程碑。这使得美国智库学者一­致认为中国在未来五年­将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­在外交事务上,并谋求在国际事务中能­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­影响力,进一步推广中国的发展­模式。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­又能保证自身的独立自­主,这将是中国外交大有作­为的标志。

(二)“中国梦”的实现

在十九大之后,美国各智库对“中国梦”高度关注。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­弗里曼中国研究部主席­助理、高级研究员克里斯托弗 约翰逊( Christophe­r K. Johnson)认为:“要实现2049年的‘中国梦’,中国需要分两步走,设置了2035年的阶­段性目标是提高质量和­效率的表现,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可供­其他国家选择的模式——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­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

性。”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­亚洲项目高级研究员、中国项目主任葛来仪( Bonnie S. Glaser)指出:“中国在2049年达到­发达国家水平的同时会­成为在综合国力和国

⑦际影响力方面的全球领­导者。”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