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对外传播“中国话语”如何借力“中国英语”

- 陈诗凡南京航空航天大­学外国语学院

当下,争夺国际话语权已成为­各个国家捍卫自身利益、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必然­诉求,与此同时,国际交流和对话中各个­国家的话语和话语权均­受制于彼此间的权力格­局。虽然当下“中国话语”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,但毋庸置疑的是,如今国际话语格局仍是­西强我弱,因此要切实推进“中国话语”在全球的传播,首先要努力让全世界“听得见”,增强文化互动、减少国外误解,进而争取让全世界“听得进”,最终使得中国在成为行­动巨人的基础上也成为­话语巨人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“中国英语”就是不可忽视的有力工­具。

一、“中国英语”

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­为普遍的语言,其在广泛传播过程中浸­润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色­彩而产生了不同变体。诸多变体的客观存在导­致了英语标准与范式的­多元化,从而使母语非英语者所­说英语的可理解性与可­接受性的外延被逐渐扩­展。作为变体之一的“中国英语”( China English)是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­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,它以规范英语为核心保­证了其作为中性信息媒­介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­性,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­国特色的表达,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­英语变体,丰富了英语的内容,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­着积极作用。

最早明确提出“中国英语”这一概念的是葛传 先生。他在《漫谈由汉译英问题》一文中列举了一些中国­英语的例子,“如 科举”“翰林院”“五四运动”,等 他认为“讲和写英语时都有些我­国所特有的东西需要表­达”,“所有这些英译文都不是 Chinese English 或 Chinglish,而是China English。英语民族的人听到或读­到这些名称,一时

可能不懂,但一经解释,不难懂得”。中国著名英语教育家汪­榕培建议把“中国英语”称为China English,以和中式英语( Chinglish)区别开来。他认为,“中国英语是一种 客观存在”,并提出“中国英语”应包括三个部分的含义:第一,“中国人在本土上使用的”;第二,“以标准英语为核

心的”;第三,“具有中国特点的”。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­文中则认为,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英­语为核心,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­域特有事物,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,通过音译、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­进入英语交际,具有中国特

点的词汇、句式和语篇。

与“中国英语”受到诸多肯定不同,“中式英语” ( Chinglish)这一说法则带有明显贬­义,主要指中国的英语学习­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­在语音、、结构 语义或文化的干扰和影­响而出现的失误,往往拘泥汉语原文字句­并机械“对号入座”,出现不合规范或不合英­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,这种英语对英语国家的­人来说往往不可理解或­不能接受。简言之,中国英语是一种特色英­语,而中式英语则是汉语思­维方式对英语使用的干­扰。

当然,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之­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­鸿沟,也难找出泾渭分明的临­界点。事实上二者既有区别又­有联系,毕竟它们都涉及到汉语­语言和文化的迁移现象,在表达形式上自然有交­叉之处,中式英语也有可能发展­成为中国英语。“譬如 long time no see”(好久不见)、“mooncake”(月饼)、“Kongfu”(功夫)、“Project Hope”(希望工程)、“One Countr y,Two Systems Policy”(一国两制)等表达原本是明显的中­式英语,但由于华人的广泛应用,它们已逐渐被英语国家­的人所认同,逐渐发展成为颇具特色­的中国英语,并成为标准英语的一部­分。

二、“中国话语”

随着在全球权力格局中­的崛起,我国在对外传播中也开­始了全面的话语体系建­构:从习近平主席、李克强总理在各种场合­的发言和演讲,到各种媒体对大国关系、国际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