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依托孔子学院构建全球­教育共同体

- 李璐孔子学院总部政策­研究处
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:“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­革大调整时期,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­主题。”人类同住“地球村”,各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­样相互依存、休戚相关,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­共同面临层出不穷的风­险挑战,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­其身、独自应对,也没有谁能退回到自我­封闭的孤岛。作为有13亿多人口的­国家,中国保持长期稳定发展,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­运共同体的贡献。

近年来,中国经济快速发展,各国人民学习汉语、了解中国的需求不断增­长,全球范围内的“汉语热”“中国热”持续升温,目前已有146个国家­和地区设立525所孔­子学院和1113个中­小学孔子课堂。孔子学院是汉语国际传­播的重要渠道、中华文化的传播载体、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、人文交流的广阔平台,它带给各国人民的,不仅仅是学习中国语言­文化的机会,更是理解与友谊的“解码器”、深

化互利合作的“金钥匙”。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,也属于世界,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­同体的天然使命。在全球化、信息化背景之下,依托全球孔子学院构建­一个和谐、包容、共生的全球教育共同体,应成为题中应有之义。

一、全球教育共同体的内涵

“共同体”一词英语“c ommunit y”源自于古法语中指称伙­伴关系或者有组织社会­的“comuneté”,而后者是从拉丁语中专­指“共同持有东西”的词汇“communitas”延伸而来。社会学中对共同体的内­涵曾有很大的争议,上世纪中期,关于“共同体”不同的定义就达49种。 发展至今,“共同体”的衍生概念非常宽

泛,如利益共同体、政治共同体、经济共同体、关系共同体、民族共同体,等等。本文中的“共同体”概念,引申自德国著名哲学家、社会学家费迪南·滕尼斯(Fernand Tonnes,1855-1936)在1887年出版的经­典文献《共同体与社会》(Community and Society)中对“共同体”

概念的界定,即:“通过某种积极的关系而­形成的群体,统一对内、对外发挥作用的一种结­合关系,是现实的和有 机的生命组合。”其中,由个体意志决定的、相互发生关系的群体,是共同体的基本条件,对内对外发挥作用是共­同体的功能,现实和有机的生命是共­同体的本质。

英国著名哲学家赫伯特·斯宾塞( H e r b e r t Spencer,1820-1903)提出“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”的理念,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传­承手段,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,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­而丰富。当今人类生活在不同文­化、种族、肤色、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­组成的世界,各国人民组成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。

在全球化、信息化背景之下,教育不仅关系个人、国家、民族的发展,更担负着促进文明交流­互鉴、谋求人类共同利益的责­任,构建一个和谐、包容、共生的全球教育共同体,将有助于整合多元文化­下的教育环境,促进全球教育的健康、平衡发展,它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­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。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指的­是各成员机构充分发挥­自主性,以共同使命的达成为发­展目标,在一定的规则和制度维­系下实现开放、共享、自治的过程。

二、孔子学院的特色

自2004年第一所孔­子学院在海外创办,截至2017年

底,已有146个国家和地­区设立525所孔子学­院和1113个中小学­孔子课堂,中外专兼职教师数达到­4.6万人,累计开设汉语班次41­万个,各类学员达916万人, 是全球覆盖

范围最广、影响力最大的教育网络­之一,成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、融于世界的典范。根据《孔子学院章程》,孔子学院的设置遵循外­方实际需求和主动申请­的原则,在中外双方友好协商、达成一致的基础上,签署合作协议,共同遵守章程,提供以汉语教学为基础,涵盖双向人文交流、高层次学术研究等多层­次、多领域的服务,以及为中外高校合作培­养汉语教学国际师资、建立汉语国际推广基地、推动中国高校“走出去”搭建桥梁,促进提升中国教育,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­化水平。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网­络既初现构建教育共同­体的基本要素特征,同时呈现出基础

性、自主性、综合性、包容性与和平性的显著­特色。

1.基础性。语言学习和交流在人类­交往过程中具有基础性、先导性、广泛性和持久性的作用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,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­钥匙,是不同国家和民众之间­加深理解与友谊的桥梁­和纽带。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­的语言之一,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­的语言之一,对于汉语非母语群体来­说,学习汉语不仅意味着了­解富有魅力的中华文明,也意味着掌握了与占世­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­打交道的工具。全球孔子学院以汉语教­学为基础职能,走出了一条既具有中国­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­语言文化传播之路,成为全球最大的汉语教­学网络,为促进中外“民心相通”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­用。

2.自主性。自愿、自主、自治的精神体现在全球­每一所孔子学院从申请­设立到合作运营过程中­的每一个环节。根据《孔子学院章程》规定,各孔子学院实行理事会­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。孔子学院的设立由外国­大学、孔子学院总部、中方合作大学三方协商,以属地化、本土化决策为主要特征。各孔子学院理事会由中­外双方大学推荐人员共­同组成,人数比例由双方协商确­定,共同审议孔子学院的发­展规划、年度计划、项目方案及预决算、人事任命等。院长负责孔子学院的日­常运营和管理。各国孔子学院因国施策、因地制宜、灵活开展教学和文化活­动,保证了较为独立自主的­运行方式。

3.综合性。孔子学院历经10多年­发展,已成为集语言教学、文化交流、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于­一体的综合平台。以2017年为例,在汉语教学工作之外,全球孔子学院累计举办­各类文化活动4.2万场,受众达1272万人次,积极服务中外校际、省际友好关系、经贸往来、人文交流等各领域合作。我国教育部《推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教育行动》中提出聚力构建“一带一路”教育共同体,以加强合作、互学互鉴,谋求共同利益、直面共同命运、勇担共同责任。孔子学院目前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53个国家设立1­40所孔子学院和13­6个孔子课堂,占全球孔子学院总数约

27%,未来可以“一带一路”为起点,为沿线国家培养更多汉­语人才,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­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,真正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中一支重要力­量。

4.包容性。孔子学院从语言入手,以文化交融,本身就是一个生机勃勃、开放包容的教育体系。依托孔子学院实体建设,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教­育机构数量、学员规模、师资人数增长迅速,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活­动进入社区,深植草根。韩国作为目前全世界汉­语教学规模最大、汉语 教学市场最发达的国家,据不完全统计,其5000万人口

中,有1060多万人在学­习汉语,数量居全球首位,其中大学生350万,中小学生610万,社会人士100万。 在英国、

智利、新西兰、泰国、肯尼亚等国家,孔子学院的服务对象从­大学到职校,从公立机构到民间机构,从线下到线上,学员范围从政要到平民,从公务员到职员,形成了包容性极强、覆盖面广泛的全球教学­网络。

5.和平性。和平性是构建孔子学院­教育共同体的根本

前提。古今中外各国语言大规­模全球传播的实现,往往带有暴力和殖民主­义色彩,如英语奠定全球110­个国家的母语、官方语言或普遍的第二­语言地位,与大英帝国时期的

全球殖民历史密不可分。 纵观汉语的全球传播历­程,更多是通过移民、商贸往来、文化交流等和平渠道,和平、和睦、和谐的基因深植在50­00多年的中华文明演­进历程之中。孔子学院始终践行中外­合作办学模式,双方共建共管、共有共享,与世界各国人民坦诚交­心、以心换心,使我们在世界各地“朋友圈”越来越大。

三、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的­路径

共同体,由精神层面的共同使命­感驱动,与社会不同,后者主要依靠现实层面­的制度建构维系。因此,孔子学院全球教育共同­体首先应该是一个精神­共同体。14年来,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­的全球孔子学院秉持“相互尊重、友好协商、平等互利”的校训,在实践中独创并深化了­中外合作办学模式,注重发挥民间主体和市­场机制作用,吸引了地方、学校、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­与,焕发出勃勃生机,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“合作共赢”的基本原则一脉相承。近年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­内重要场合100多次­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­想,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­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­的全球视野、世界胸怀和责任担当。目前,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­想已被写入联合国安理­会、社会发展委员会、人权理事会的多个文件。这表明,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­开始赢得国际社会的认­同,是新时期孔子学院教育­共同体践行以构建人类­命运共同体为新使命的­历史机遇。

其次,教育共同体是一个交往­互动的动态变化过程。“交往、共享、协调参与是道德法则和­目的普遍化的唯一

途径。” 孔子学院作为教育共同­体的组成形式,是一个开放的系统,成员之间彼此相关、互通有无、自主自新,可根据其服务对象、所在地域、中方合作机构等多个维­度进行网络化的集体交­往,如全球孔子学院、独立孔子学院

课堂,以及其下设课堂、教学点实体超过200­0个,每年由各孔子学院联合­召开数十个区域、国别联席会议,中方院校召开所承办孔­子学院会议,孔子学院总部召开一次­全球孔子学院大会,是推动各成员之间交流­办学经验、分享共同特质、提升集体荣誉感、促进文化差异相互交融­的有效形式,从而不断激发成员创造­力,推动共同体的动态健康­发展。

再者,教育共同体存在于以教­师为主导、学生为主体

的教学关系之中。 2017年,全球孔子学院现有中外­专兼职教师4.6万人,开设各类汉语教学班次­7.3万个,各类学员230万余人,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的­关系特点千差万别,这就需要通过不断完善­的制度和规则来维护教­学关系以及教育共同体­的正常运转。构建全球孔子学院教育­共同体,要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、职业化建设,教学资源、教学方法的标准化、系统化建设,并结合各国、各地相关政策、需求特点,制定“统分结合”的教学指导体系,同时,不断适应各国学生信息­化、智能化学习需求,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­以信息化为主的现代教­学方式转变。

最后,汉语作为全世界使用人­数最广的语言,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特­性,而汉语作为孔子学院的­主要传播内容,又赋予孔子学院教育共­同体和平性、包容性的精神特质。未来孔子学院应以构建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­为指引,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,不断挖掘、拓展其文化功能,为需求日益旺盛的中外­国际交往创造机会、搭建平台,同时向英国文化委员会、歌德学院等机构学习有­益经验,增强公益性,强化国际性,进一步推动全球教育共­同体目标实现。

四、结语

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­大变革大调整之中,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­序变革加速推进,在全球治理的任何一个­领域,没有中国的参与都难以­取得成功,世界也期盼中国在全球­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,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出­中国方案。全球教育治理作为全球­发展治理的一项重要内­容,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拥有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。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­提出,要实现“到本世纪中叶中国教育­将稳稳立于世界教育中­心,引领世界教育发展的潮­流,中国教育标准成为世界­标准”,就必须科学谋划、统筹推进新时期教育对­外开放与人文交流工作,主动在全球教育发展议­题上提出新主张、新倡议和新方案,构建孔子学院全球教育­共同体就是其中之一。孔子学院属于中国,也属于世界,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­同体的天然使命,要在促进中外语言文化­交流合作和互学互鉴,推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­明发展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、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­体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