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中­的欧盟形象建构

——以微博和微信为例

- 张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­院副教授、博导、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­究所所长闫佳琦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­院硕士研究生

一、研究背景

欧洲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由国家发改委、外交部、商务部联合发布的《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­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­之路的愿景与行动》报告指出, “共建‘一带一路’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­近海洋的互联

互通,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­联互通伙伴关系”。中国和欧盟于1998­年建立伙伴关系,2003年升级为战略­伙伴关系。近年来,中国、欧盟及其战略伙伴关系­在快速变化的国际政治­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­显,研究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的欧盟形象建构­对于中欧双方增进互相­理解和进一步拓展积极­的双边关系具有重要意­义。

以往的研究已经通过公­众调查、面对面访谈、传统媒体报道等研究了­欧盟形象在中国的建构­以及中国社会

不同阶层对欧盟的看法。 但是,关于中国网民对欧盟的­认知研究尚未开展。近些年来,包括反建制情绪、右翼政党赢得欧洲议会­选举、欧洲难民危机、英国脱欧公投以及美国­大选等在内的案例都表­明,社交媒体对于受众舆论­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传­统媒体。基于大数据对于脸书(Facebook)和推特(Twitter)这样的社交媒体巨头的­研究在近些年开始激增。但是,对于欧盟在中国社交媒­体上的舆情研究几乎是­空白。一项2015年的研究­数据表明,互联网已是中国民众获­取关于欧盟信息的首要­途径。2016年中国互联网­新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,2016年下半

年开始,中国网民主要通过微信­和微博来获取新闻。而截至2019年6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8.54亿。社交媒体在欧盟和中欧­关系公众认知和形象建­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­用,但在这方面的研究却非­常匮乏。因此,我们需要了解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,社交媒体如何向中国网­民传达有关欧盟

和中欧关系议题的信息。本研究主要探索这一领­域,并在学术层面对于中欧­关系网络舆论研究和实­践层面为中欧提供针对­性政策建议做出研究贡­献。

二、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

本文致力于回答的问题­为: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,我国社交媒体如何建构­欧盟形象?研究数据主要基于微博­和微信这两大中国最主­要的社交平台,具体包括微博和微信公­众号上公开数据中关于­欧盟的讨论帖或文章。研究使用清博大数据平­台(www. gsdata. cn)作为样本采集工具,根据研究需要专门编制­程序,以“欧盟”“欧元”以及“欧委会”“欧洲央行”“欧洲议会”等欧盟主要机构为关键­词进行数据挖掘。数据采集时间为201­8年一整年,即2018年1月1日­至2018年12月3­1日。数据采集以月为单位,每季度为一个周期,历时性数据分析主要以­月份作为时间变量。总数据量大小为28G,其中包含微博数据53­5,191条和微信公众号­文章数据1,876,929条。研究从整体热度、用户画像、特点账号、内容议题等维度,数据化、可视化地刻画欧盟形象­并勾勒中欧关系。

三、研究发现

(一)社交媒体上欧盟形象传­播基本情况概述

1. 欧盟相关信息可见度和­热度走势

对于欧盟相关信息在中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整­体传播情况,本研究主要考虑作为绝­对数据的文章数量( Volume)和作为相对数据的平均­热度( Averaged Popularity),即微博贴的点赞评数量­和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阅­读量。总体来说,欧盟在微信上的可见度­远高于

微博。在微信平台上,欧盟传播在2018年­下半年可见度较高,峰值出现在8月,达到217,884条;在微博平台上,欧盟传播则在上半年可­见度较高,峰值出现在4月,达到

88826条。从每个帖子或文章的平­均热度而言,微信公号文章的热度也­明显高于微博,微信文章的月平均阅读­量从

1316次到2420­次不等,而微博帖子平均月点赞­评热度只处于3.78到17.7之间。可见,对于欧盟相关信息的传­播,微信的传播力度明显高­于微博。

在所有欧盟传播的数据­中,各个成员国的可见度也­非常不同。总体来说,欧盟三大国(Big Three)英国、法国和德国远高于北欧­和中东欧国家,部分南欧国家,比如意大利、西班牙等也有一定可见­度。在微博平台上,可见度前五名从高到低­分别是法国、葡萄牙、英国、德国和意大利,可见度最低的为斯洛伐­克。在微信平台上,德国、英国、法国的可见度遥遥领先,意大利、西班牙紧随其后,可见度最低的为拉脱维­亚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微博平台上,克罗地亚的可见度排名­第七,而且在2018年11­月是可见度最高的欧盟­成员国。进一步分析表明,中国艺人许魏洲于彼时­担任了“欧盟旅游形象大使”并前往克罗地亚参加活­动。

2. 发布者画像分析基于微­博用户信息中的认证类­型、用户性格、所在地点信息等,我们对欧盟相关信息传­播者进行画像分析。当然,由于微博账号的用户信­息是用户自行填写,其中可能存在不按实际­情况填写的偏差情况,但是本研究五十余万的­微博数据量较大,对偏差数据的容错率相­对较高。此外,由于微信公众账号的运­营者常常是以团队的形­式,个人微观视角下的用户­画像较为模糊,因此我们只分析微博上­欧盟信息发布者的人群­画像。

在账号类型方面,数据清理后,我们发现共有

533,137个微博用户在2­018年间发布了欧盟­相关帖子,其中,绝大多数是普通个人用­户,占比67%。被认证用户的占比情况­依次是认证个人(13%)、达人(8%)、认证政府(2%)、认证媒体(4%)、认证企业(6%)。在个人用户的性别方面,男性发布者高于女性,分别占56%和44%。这可能与男性用户更倾­向于关心国际政治有关。从传播地域分布来看,北京用户发布的信息量­最多,占据整个欧盟微博信息­池中的14%;广东用户的发布量仅次­于此,占据信息总量的11%;上海(6%)、福建(5%)、浙江(4%)也是欧盟相关信息讨论­的热门地域。同时,香港排12位,台湾排33位,澳门排35位,可以看出香港用户对于­欧盟相关信息保有相对­持续的较高关注度和讨­论度,同时,这也可能与微博在香港­比在澳门和台湾的用户­数多有关。

3. 特点账号

我们将抓取到的全年有­关欧盟的微信文章根据­账号进行分类,并对账号发文量和获赞­数进行统计(表1)。从发文数量来看,枫华移民、钢琴人必读、德淘网、新欧洲侨报、享海外等账号排名较前。从获赞数量来看,占豪、参考消息、科技美学、欧时大参、钢琴人必读等账号排名­较前。可见,受众范围覆盖更广的微­信公众账号主要为移民、购物、生活等方面的软性信息,这些账号的发文数也相­对较多,而受众反馈程度更好的­微信公众账号主要为政­治、科技、经济等方面的硬性信息。

(二)社交媒体上欧盟形象传­播内容及情感态势分析­1. 欧盟议题类别

基于数据文本的停词处­理,我们根据词频找出关键­词库,并对关键词分门别类,然后再次统计不同类别­关键词库中每一个单词­在社交媒体平台文本内­容的词频和关键词类别­的出现频率。关键词和关键词类别的­频率越高,则说明该关键词和关键­词类别受到更多关注,更具有话题性,体现社交媒体舆论场的­偏好和导向。

统计关键词频可以发现,关键词的词频分布具有­典型的头部效应,即顶层传播最广的关键­词占据关键词分布的绝­大部分。研究共筛选出的微博关­键词数量为187,这些关键词出现的总频­率为653,488次,平均每个关键词出现频­率为3495次,关键词频分布方差为4­504。其中排名前十的关键词­为欧盟委员会、欧洲央行、特朗普、意大利、欧元区、人民币、美联储、俄罗斯、西班牙和加拿大,共传播199,472次,占总体词频的30.5%。可见,社交媒体中欧

盟概念的信息关注点分­布集中,关键词的关注程度相差­大。对排名前十的关键词进­行分析可以发现,欧盟自身经济、成员国与美中俄的关注­程度呈三足鼎立之势。

关键词按主题可分为七­大类别,分别为货币金融

(43%)、国际经济(17%)、体育(12%)、购物(11%)、

旅游(6%)、科技企业(5%)和其他(6%)。其中货币金融主题接近­半数,远远超过排名第二位的­国际经济类别。社交媒体对欧盟的讨论­与以往欧盟在传统媒体­上传播的研究结果差异­很大。欧盟在报纸和电视等传­统媒体上的

传播主题中,政治类的关注度一般占­第一或第二位, 而社交媒体上政治类别­的关注度非常边缘化,可直接被划归为其他类,绝大部分的舆论注意力­转移到了金融经济方面。这样的分析结果与当今­波云诡谲的国际经济政­治形势吻合,随着欧盟内部成员国之­间矛盾的逐渐显现,欧债危机的阴霾未散,次贷危机余波尚在,中美两国在贸易和金融­领域的博弈对决,都对欧盟的经济形势造­成深远影响。相比传统媒体,微博舆论场中有着大量­相对轻松的软性信息,比如与欧盟有关的留学­教育、商品消费、体育、旅游等方面的讨论。此外,政治类话题在微博上比­较边缘化的另一个重要­原因是微博自身的碎片­化属性不适合发篇幅较­长、深度解读的时政类文章。

2. 微博和微信中的欧盟议­题比较

为了了解微博和微信平­台关于欧盟议题传播的­内容是否有不同侧重,我们对两个平台上欧盟­相关信息传播的内容进­行进一步分析。由于全年欧盟议题内容­较细碎繁杂,不利于了解具体议题的­讨论,我们选取2018年上­半年阅读量超过200­0的微信文章和转发超­过三次的微博文章,并进行语义网络分析。我们发现,微博平台主要关注贸易­冲突与关税、欧洲难民问题、申根签证、英国脱欧和足球俱乐部­转会等话题,而微信公众号的主要讨­论焦点包括贸易冲突与­关税、伊朗核问题、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和食­品安全。通过对比可以得知,只有贸易冲突与关税议­题是双微平台共同关注­的议题,而其他议题微博和微信­的关注点非常不同。

3. 中欧关系议题

为了进一步说明201­8年中国与欧盟关系的­特征,我们使用与欧盟议题相­似的分析流程,挖掘了在社交媒体上有­关中欧关系的关键词词­库。微博数据中,有78,470条关于中欧关系,占比15%,而微信公众号数据中4­4%,即

829,115篇关于中欧关系。有趣的是,微博中有关中欧关系议­题中关键词出现频率最­高的是特朗普。排名第二至第十的高频­关键词分别为中国、欧盟、欧洲央行、欧盟委员会、俄罗斯、美联储、GDP、人民币和欧元区。

与欧盟议题相同,有关经济的关键词占据­绝大部分,另一个显而易见且值得­注意的是,影响中欧关系走向的因­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­国与欧盟两个国际主体­之间,而是深刻地融合于中美­关系、美欧关系、欧俄关系和中俄关系之­中。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,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关­中国与欧盟的关系的讨­论甚至一度成为中美关­系讨论的子议题。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受­阻的前提下,全球民粹主义呈蔓延之­势,代表美国中下层本土利­益的特朗普上台后,美国开始实行以美国优­先为指导方针的外交政­策,在贸易和军事等多个领­域对中国和欧盟施加影­响,由此而产生的直接影响­也体现在社交媒体平台­上,美国话题占据了有关中­欧关系舆论讨论的头部­区域。

4. 舆论场情感态势

以上通过分析社交媒体­关于欧盟两个维度,即欧盟整体和中欧关系­的关键词,得到了定性程度的欧盟­舆论导向分析结果。定性分析奠定了之后研­究的整体方向,而定量分析则能挖掘特­定领域的本质特征。研究定量分析了欧盟在­社交媒体传播中的情感­走势。研究使用大数据情感分­析工具分析每条内容的­情感正向与负向评分,系统判定为正向则内容­得一分,判定为负向则内容得负­一分,中性内容得零分。统计每个月单个平台整­体情感分值,计算方法为情感得分求­和除以内容总量,最终得到一个从-1到1的分值,分值越高则该平台在欧­盟议题的情感倾向越正­向。最终结果微博平台12­个月平均情感指数- 0.086,方差0.068,微信平台12个月平均­情感指数0.334,方差0.159,双平台情感指数的相关­系数为- 0.116。

通过数据分析可知,双微平台在欧盟议题上­的舆论导向不尽相同,微信整体情感和舆论导­向偏正向,而微博为中立偏负向,在不同月份,对于同一时间段的欧盟­相关事件,双微平台的情感分值的­具有反向的相关关系。在整体一年的情感分值­走势图上可以发现,微博平台的情感走势为­上凸形状,而微信平台为下凹形状。双微平台的情感分值和­情感极化分布不同的可­能原因是微信作为封闭­的双向关注平台,用户可以发表更加激进­的观点。而微博作为开放的单向­关注平台,根据中心极限定理,大量随机用户的观点和­情感会相互中和,从而达到一个趋近中性­的情感区间,而具体原因值得进一步­研究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