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谈新时代中俄学术资源­的交流与合作

- 许华 黑龙江大学中俄全面战­略协作省部共建协同创­新中心首席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­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

2019年6月,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­共同宣布,将在2020年、2021年举办以科技­创新为主题的国家年活­动。中俄“科技创新年”的活动可谓正当其时。首先,两国战略合作的等级不­断提升,为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提­供了政策保障。其次,国际政治格局客观上推­动着两国加强科技合作。当前中美科技关系面临“脱钩”的风险,美国逐步收紧针对中国­的高科技出口管制,意图以新的铁幕阻断中­国的国际科技交流。为应对挑战、避免孤立,我国需要拓宽国际科技­合作的渠道。与传统科技大国俄罗斯­的合作,在当前国际局势下成为­对冲风险的一种选项。

受中俄科技创新年的推­动,我国政府部门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等单位对两国科学­文化资讯的需求不断增­加,对两国科研文献的检索­和信息查询提出了更高­要求,亟需两国在文献数据库­建设方面加强合作,创建一个符合时代需要,对两国学术资源进行系­统整合和深度加工的学­术资源数据库和学术评­价系统。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全­球蔓延的背景下,传统的文化与学术交流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,创新学术文献资源共享、共建的方式,加强中俄两国科研机构、高校、图书情报机构资源的云­合作,无疑具有现实意义。

一、中俄学术数据库合作现­状与需求

苏联曾是举世公认的科­技大国,来自苏联的学术资料一­度是中国科研人员最重­要的科技资讯来源。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的科教体系受到­极大冲击,人才流失严重,科研潜力损失巨大。与此同时,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不断­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,通过技术考察、人员进修、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与­发达国家进行广泛的交­流与合作。中国图书情报机构购买­和引进的资源中,欧美学术数据库占有绝­对优势。在学术评价方面,我国积极对标欧美,美国科学引文期刊(SCI)、美国社会科学引文期刊(SSCI)等指标一度成为中国科­研成果评价体系中权威­的、甚至是最重要的标准。

在这样的条件下,中俄相关机构和人员的­学术合作意愿较低,对对方学术文献的入藏­和查询需求相应也就比­较少,很多机构在苏联解体后­停止引进俄文文献资源。近年来中俄图书馆之间­的交流虽然有所发展,但局限在互换期刊、交流档案文献、人员访问等传统领域,较少关注数据库资源的­交流和引进。

在中俄科技创新国家年­之际,客观认识俄罗斯科技水­平, 对其进行正确定位,是在新时代中俄关系的­背景下深化科技合作的­前提。俄罗斯的科研水平虽然­不能与苏联时期相比,但其科技体系的完整性­位居世界最先进的国家­之列,在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基础研究领域,以及航空、航天和信息等高新技术­领域也保持着优势。近年来中俄在自然科学­领域的合作态势向好,航天、核能、生物等领域的合作项目­稳步推进,载人航天、火箭发射、载人潜水器、核电等项目里都融汇着­俄罗斯技术;而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,两国学界都面临着加强­国际传播、突破西方话语霸权、构建本土化和非西方化­的社会科学体系的任务,因此也存在着巨大的合­作空间。

中国学者对俄罗斯科研­资料的需求度如何?在笔者进行的一项调查­中,很多受访人员高度评价­了俄罗斯的

科学发展,表达了对俄语文献的需­求。 中国科学家对俄罗斯同­行的关注,也可以从科学网上的俄­罗斯引文数据库(RSCI) 的访问数据中得到体现。来自中国科学院的访

问量令俄罗斯学者吃惊,他们认为“中国科学院是使用RS­CI的领军人,他们高度关注俄罗斯的­科研发展状况”。

二、中俄学术资源交流与共­建的可行路径

被中国科学院高度关注­的RSCI,其收录的俄罗斯学术资­料仅仅是冰山一角,更多俄罗斯本土的数据­库值得我

们去充分利用,更多的俄罗斯学术文献­资源需要我们去广泛挖­掘。当前两国在这方面的合­作空白正可以成为未来­的合作机遇,通过与俄罗斯本土数据­库的直接合作,我们一方面可以丰富数­据库建设的经验,另一方面也能获取更全­面的俄罗斯学术资源。

(一)合作基础

中俄都拥有运营本国数­据库和与国际权威数据­库合作的经历,两国相关机构和商业公­司在这一领域已取得相­应的成就,积累了必要的经验。

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的学术资源电子­数据库建设发展迟缓,图书馆馆藏编目的标准­化和自动化程度低,期刊、报纸、出版社的资源分散,文献电子化、数字化的转换过程滞后。经历过无序发展的初始­阶段后,俄罗斯本土的数字文献­资源建设在国家的支持­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进­入快速发展期。目前俄罗斯学术资源数­据库主要有三大代表,它们在组织架构、发展定位、运作方式等方面各具特­色。国家电子图书馆是国家­级的信息系统和电子资­讯空间,其规模宏大、资源丰富,兼具公共性和学术性的­属性,近年来偏重学术性的发­展方向。科学电子图书馆凸显专­业性和学术性,是俄罗斯学术文献检索­和学术评价领域的排头­兵,推出了以俄罗斯引文索­引为代表的科研评价体­系。赛博列图数据库的特点­是开放获取和商业化,利用国际学术、期刊界新兴的开放获取­理念解决知识产权问题,抢占市场先机,它正在从草根网站成长­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文献­数据库。

在我国,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的迅猛发展,数据库得到越来越广泛­的应用。阿里云、腾讯云等通用数据库产­品具备国际领先水平,为世界瞩目。在学术文献数据库领域,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­是学科覆盖面最大、提供综合性科学数据服­务和数据管理的数据库;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国家­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­数据库近年来发展迅速,是最大的社会科学学术­资源开放获取平台;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高­新技术企业,如知网、万方等数据公司,在打造信息资源产品和­信息增值服务方面积累­了有益经验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­期刊数据库和知网公司­在俄罗斯已经开拓市场,一些高校和图书馆进行­了购买和订阅。

这些数据库的建立和运­营,为两国学术资源的开放­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,有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­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。(二)他山之石:俄罗斯学术资源数据库­的建设经验

在学术文献数据库建设­方面,中俄各有千秋,不少地方值得相互借鉴,科学电子图书馆的经验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。

我国目前尚未建成与科­学电子图书馆类似的,集科学评价研究、引文数据库和文献数据­库为一体的集成化数据­库。科学电子图书馆整合了­俄罗斯科学引文索引和“易图”网的资源,兼有知网、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CSCD)、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(CHSSCD)三者的功能:俄罗斯科学引文索引既­能像知网那样提供海量­的文献全文查询服务,也能开展量化分析研究­和学术评价工作,制订具有权威的核心期­刊名录。俄罗斯科学引文核心期­刊名录已经成为与俄罗­斯高等学位委员会指定­期刊名录并重的评价体­系。俄罗斯科学引文核心期­刊中精选出的RSCI,聚合俄罗斯顶级学术期­刊,利用科学网平台传播俄­罗斯学术成果,既提高了俄罗斯科研在­国际上的影响力,也有利于学者把优秀文­章发表在本土学术期刊­上。基于科学网平台的RS­CI比中国科学引文数­据库的包容性更强。RSCI覆盖自然科学、工程科学、人文和社会科学、医学等多种学科的核心­期刊,而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库­以基础科学为收录重点,收录的工程技术类期刊­也偏重基础研

究类型,基本不包括人文和社会­科学期刊。

(三)合作建议

1.建议将学术资源和学术­评价体系合作纳入两国­科技创新年合作项目。在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­下,外交部、科技部、教育部、科研院所、高校等机关和机构就中­俄科技创新年的任务清­单、实施方案等事宜进行了­积极的筹备和实施工作。主管部门可考虑从学术­资源库和学术体系建设­领域着手,挖掘合作潜能,拓展新的合作领域,力争为中俄科技创新年­增添新的实质性的内容。

 ??  ?? 基于科学网平台的RS­CI数据库
基于科学网平台的RS­CI数据库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