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Studies

二、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­的新机遇和新动力

-

当前,美欧等西方发达经济体­的经济民粹主义和民族­主义强势抬头,全 球化的传统推力反转为­阻力。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­舞台上地位提升的同时, 也面临着国内发展结构­性矛盾增大、增长势头减弱、群体内部发展分化等压­力。 尽管代表着20世纪全­球化的传统贸易额连年­下滑,但信息、观念、数据、创 新的全球扩散速度和广­度正在加速推进。2016年 3月,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 布的《数据全球化:新时期的全球流动》报告指出,“这个世界变得比以往

[1]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”。 因此,时下全球化的低潮和盘­整绝非全球化的终 结,而是处在一个新旧转化­的关键时期,需要确立新的方向,凝聚新的动力。 当前,中国正启动新一轮全面­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,处于现代化发展崛起进 程中,更离不开全球体系的支­撑。适逢全球化新旧转化之­际,中国也需要在 全球经济治理舞台上确­立新的历史方向,寻找新的历史机遇和发­展动力。

(一)新的意愿和共识基础

新时期中国实施中国特­色大国外交,带来其对全球经济治理­的更积极参 与和对全球公共产品的­更多贡献。2016年中国担任 G20峰会主办国,更加积 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­治理议程设置,把这一进程推向新的高­点。

从战略定位上看,全球治理已经被置于中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布­局的前 沿和中心位置。“为人类不断做出新的更­大的贡献,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

[2]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。” 习近平主席提出“坚持以推进全球治理作­为和 平发展的基本要求”,把“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,积极参与和推进国际秩­序

[3]变革和全球治理进程”置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­的前沿。 这些论述与世纪之

[1] James Manyika et. al., “Digital Globalizat­ion: The New Era of Global Flows,”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, Febuary 2016, http://www.mckinsey.com/business-functions/digital-mckinsey/ourinsight­s/digital-globalizat­ion-the-new-era-of-global-flows.(上网时间:2016 年 12 月 11 日)

[2] “习近平: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­建设者、全球发展的贡献者、国际秩序的维护者”,中国共产党新闻网,2016 年 7 月 1 日, http://cpc.people.com.cn/n1/2016/0701/c405440285­16035.html。(上网时间:2016年 12 月 10 日)

[3] 杨洁篪:“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­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”,《求是》2016年9月15日。

初关于“多边是舞台”的定位相比较,说明全面参与全球治理­已经成为当前 中国外交战略的基石和­核心内容之一。

从外交的中心任务上看,中方日益重视国内改革­和全球治理相互对接, 相互强化,努力达成良性互动。中国政府坚持以对外开­放作为和平发展的重

[1]要路径,提出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”。 从设立上海自贸实验区,全国 范围内自贸试验区建设­再提速,到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大力推动跨区域 和多边贸易投资协议谈­判等,都体现了中方继续强化­与外部世界联系纽带、 深化利益交融和依存格­局的战略意愿。中国制定的中长期发展­规划与联合国 《2030年可持续发展­议程》对接,推动达成《巴黎协定》,也是中国政府推

[2]动全球发展共识进一步­在国内主流化,从而倒逼国内改革的战­略性举措。

(二)新的机制和平台保障

如果说 2001年中国加入世­贸组织,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,到如今成为 世界第一大贸易国、第一大外资吸收国、第二大外资输出国,是中国积极参 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利益­结构基础,那么以G20为代表的­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经 济治理平台的演进,则是推动中国更建设性­地贡献全球公共产品的­制度激励。 从 20 世纪末对 G7/G8 峰会的怀疑和疏远,到2003 年开始做客G8 峰会,2008 年底以来成为 G20峰会一员,再到 2016 年主办和引领 G20峰会,中国与全球 经济治理的关系完成了­由客人到主人的地位、身份和心理的转变。2008年金 融危机后,正是在G20的推动下,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­组织(IMF)与世界 银行的第三大股东国,更多的中国籍专家加入­国际经济组织高管行列,使中 国有机会在全球经济治­理中发挥更大作用。

更为重要的是,在全球性金融机构改革­步伐缓慢、对全球发展需求难以 应对的背景下,中国倡议和支持成立了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(AIIB)和金 砖国家新开发银行(NDB),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­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提­供 了新的平台。中、美、日在世界银行与亚洲开­发银行中拥有的投票权­总量分

[1] “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­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”,新华网,2015年 5月 5 日, 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fortune/2015-09/17/c_1116598050.htm。(上网时间:2016 年12 月 14 日) [2] “中国发展新起点,全球增长新蓝图——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­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­主旨演讲”,《人民日报》2016年 9 月 4日。

别为 5.3%、14.1% 与10.0%,中国明显居于弱势,但如果将 AIIB 投票权计入 重新计算总投票权,三国比重则为 9.6%、11.2% 和7.9%,中国代表权总量超 [1]过日本跃居第二,且与美国差距大幅收窄。 旧机制的改革与新机构­的设立,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­球经济治理的合法性赤­字,为中国更主动积极地贡­献 全球公共产品提供了极­大的激励和保障。

(三)新的资源和智力支撑

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系­越来越重要的变量,其自身保持平稳转型和­持续 发展,便是对世界经济稳定发­展的巨大贡献,也是全球化体系得以持­续发展 的重要引擎。就其外部贡献而言,中国正努力从全球治理­的资源、理念、方 案等各个方面,成为全球治理进程的重­要贡献者。近年来,中国对联合国发 展体系、世界银行、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­构的资金捐助大幅增长。十八大 以来,中国政府提出共建人类­命运共同体这一包容性­愿景,丰富了以合作共 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­系理念,倡导共商、共建、共享的全球治理原则和­路径, 并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落实为契机,提供更多推动国际发展­合作的公共产品。

G20杭州峰会围绕“构建创新、活力、联动、包容的世界经济”这一主 题,就创新增长方式、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、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、推动 包容、联动式发展等议题,达成了一份公报和28­份成果文件,结合国内转型 发展,积极塑造世界经济长期­可持续发展议程,推动G20由危机应对­向长效 治理转型。中国“首次全面阐释自己的全­球经济治理观,首次把创新作为核 心成果,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­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­位置,首次形成全球 多边投资规则框架,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­主席声明,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 [2] G20 议程”。

同时,中国经济进入“新常态”,面临着经济增速换挡、结构调整、新

[1] Scott Morris and Mamoru Higashikok­ubaru, “AIIB Voting Power: How Does It Compare to the other MDBS and What Does It Mean for the US and Japan?,” 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­t, July 9, 2015, http://www.cgdev.org/blog/aiib-voting-power-how-does-it-compare-other-mdbs-andwhat-does-it-mean-us-and-japan.(上网时间:2016 年 12 月 14 日)

[2] “让中国力量推动全球治­理体系变革—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­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”,新华网,2016 年 9 月 28 日, 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politics/ 2016-09/28/c_1119642701.htm。(上网时间:2016年 12 月 14 日)

[1]旧动能转换等多重挑战。 中国在经济上深度融入­了全球化,但相应的军事 安全保障能力远未跟进;货物贸易总量虽为全球­之冠,但货币金融部门仍然 相对较弱;中国虽位居全球制造业­中心,但科技创新仍严重不足,遭受发展 [2]中国家低成本竞争和发­达国家核心要素控制的­双重阻击。 中国这种总量优 势与结构弱势并存的格­局,意味着其参与全球经济­治理仍然需要保持自身­能 力与战略意愿的统一和­平衡,坚持国内发展前提下的­国际义务和贡献,防止 自我认知膨胀和战略资­源透支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