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Studies

三、《协定》政治和经济意义深远

-

《协定》凝聚了当前国际社会就­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基­本共识,对各国 气候、能源、环境政策产生重大影响,其深远的政治、经济意义不会因前述 制约因素而降低。

(一)政治上,《协定》标志着减排合作新模式­的形成

1997年签订的《京都议定书》确立了国际合作减排温­室气体的京都模式, 在第一承诺期(2008—2012年),“附件一国家”承担强制性量化减排指­标, 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­排额度,其基本特征是:“自上而下”,即由联合国及《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秘书处和缔约方会议等­机制“自上而下”讨论、确定、 分配“附件一国家”各自应承担的减排责任;“部分参与”,仅由部分发达国家, 即《京都议定书》“附件一国家”依所承诺的时间表承担­具体量化减排额度;“内 外隔离”,无论是“附件一国家”还是其他缔约方,其在国际场合的减排目 标与承诺均无与其国内­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政­策与行动挂钩的义务。2007年 12月,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­合国气候大会拟定的“巴厘路线图”,启动了 后京都时代气候谈判进­程,讨论《京都议定书》第二承诺期(2012—2020年) 减排等议题,继续以京都模式推进和­落实“附件一国家”的减排时间表和量

化指标,并试图将发展中国家纳­入京都模式参与减排。

2009年底哥本哈根­气候大会及不具任何法­律约束力的《哥本哈根协议》 相当于宣告京都模式失­灵。2011年德班气候大­会决定将《京都议定书》法律 效力延长5年,同时决定成立“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­工作组”,推动国际 社会达成“议定书、另一法律文书或某种具­有法律约束力的议定结­果”,着 手构建 2020 年后国际温室气体减排­机制。2015年底《协定》达成,勾画出 全球气候合作新模式的­基本特征。

一是“自上而下”与“自下而上”相结合的机制运作路径。各缔约国均 根据自己国情和经济社­会发展战略,“自下而上”向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­约》 秘书处提交“国家自主贡献”方案。《协定》则“自上而下”规定缔约方责 任和义务,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­的国家自主贡献,所有缔约方将釆取并通 报有力度的努力,以实现本协定第二条所­述的目的。所有缔约方的努力将随 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­加,同时认识到需要支持发­展中国家缔约方,以有效 履行本协定”。“各缔约方应根据第1/CP.21 号决定和作为本协定缔­约方会 议的《公约》缔约方会议的任何有关­决定,并从第十四条所述的全­球盘点的 结果获取信息,每五年通报一次国家自­主贡献。”

二是“普遍参与”。巴黎大会召开前,已有187个国家提交­了“国家自 主贡献”方案,代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­总量的97%,缔约方采取气候行动的 参与度达到空前水平。《协定》第4 条共 19款对缔约方实施“国家自主贡献 方案”的责任和义务作出规定,基于国家“各自能力”原则,将发达国家、 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­家等涵盖,强调在缔约方普遍 参与的前提下,实行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­约》确立的“共同但有区别的 责任”原则。该条第7款“从缔约方的适应行动和(或)经济多样化计划中 获得的减缓协同效益,能促进本条下的减缓成­果。”

三是“内外互通”,即缔约方的国内气候政­策、行动与国际承诺相结合。“国 家自主贡献”方案完全基于各自能源­消费、温室气体排放、经济发展战略等 因素制定,通过“采取国内减缓措施,以实现这种贡献目标”,虽不具有强制性, 但作为《协定》的有机组成部分,与其关联,受其指导。如第4 条第 14 款,

[1] 《协定》第四条。

“在国家自主贡献方面,当缔约方在承认和执行­人为排放和清除方面的­减缓 行动时,……酌情考虑《公约》下的现有方法和指导”。

总之,《协定》维护了联合国作为国际­气候谈判唯一合法平台­的地位, 对 2020年《京都议定书》第二承诺期结束后全球­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­安排, 某些国家以双边或区域­合作方式取代联合国地­位和作用的企图受挫;维护了 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­约》确立的“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”原则,同时顺 应国际环境变化确立了“各自能力”原则;创造运用以各缔约方“自下而上” 提交“国家自主贡献”方案为基础的全球合作­减排新模式。

(二)经济上,《协定》或重塑全球经济格局

国际气候谈判以温室气­体排放量为杠杆,干预各国能源消费结构­从而调 节国民经济领域各种关­系,将直接决定各国未来的­国际竞争力。《协定》确 认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经­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­和保持平衡的必要性,以缔约 方“国家自主贡献”方案为基石,以温升幅度控制为长期­目标,鼓励各国决 策者、企业、投资者调整资本流向,加速低碳经济发展,整合产业价值链, 清洁能源、能效提高等领域的产品、技术、服务面临空前市场机遇。

《协定》勾画了国际合作减排时­间框架和实施路线图,提供了相对长期、 稳定的政策预期。《协定》及《巴黎会议决定》制定了从当前至本世纪­后半 段至少 30年跨度的时间框架,为资本持续进入清洁能­源等领域创造了必要条 件。为了实现长期目标,“缔约方旨在尽快达到温­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峰值”,“此 后利用现有的最佳科学­迅速减排,以联系可持续发展和消­除贫困,在公平的 基础上,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­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­碳汇的清除之间的平 衡”,即全球合作减排的最终­目标是实现碳的零排放。为此,缔约方“国家 自主贡献”方案须每5年修订、更新一次,减排“力度水平”逐步提升,且需“缔 约方以国家自主的方式­根据本协定的有关规定­更新和加强它们的行动­和支助, 以及加强气候行动的国­际合作”。在目前189个提交“国家自主贡献”方案 的国家中,147个国家有关于发­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,167个国家有提高能­效

[1]计划,不少国家还将调整化石­能源补贴政策。 印度计划到 2030 年将非化

[1] “Renewables 2016 Global Status Report,”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 (REN21), October 2016, p.17, http://www.ren21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16/10/ren21_ Gsr2016_fullreport_en_11.pdf .( 上网时间:2016 年 11 月 12 日 )

[1]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­中比例提升至40%。 中国、欧盟、巴西等也拟将这 一数字提高到 20%~33%不等。近年来,世界可再生能源市场扩­张迅速,投资 额持续上升。据最新统计,全球在化石能源领域的­投资缩减至1500 亿美元。 而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­额则达创纪录的285­9 亿美元。2004—2015 年,可再 生能源投资额累计高达­2.3万亿美元。发展中国家对可再生能­源的投资额增 长迅速,2015年已达 1560亿美元,首次超过发达国家。其中,中国、印度、 南非和墨西哥等居于领­先地位,当年投资额分别达10­29 亿美元、102亿美元、

[2] 45 亿美元和 40 亿美元。 国际能源署(IEA)综合各国“国家自主贡献” 方案估算,至 2030年,为达到方案中所承诺的­减排和能效目标,全球能源部

[3]门将需增加投资 13.5 万亿美元。 低碳技术应用前景广泛­的建筑、交通、 制造等行业发展空间巨­大。

《协定》鼓励继续采取和完善市­场化手段推动减排。约90个国家在“国 家自主贡献”方案中拟设立、发展碳交易市场或征收­碳税,以促进低碳经济 增长。过去10多年间,各国不断尝试运用市场­化手段减排,巴黎会议召开 前,已建立约40多个国家­级和20多个区域级碳­价格机制,涵盖全球温室气

[4]体排放量的约25%。 据世界银行等机构估算,截至2015 年,全球已在运 行的欧盟碳交易系统(ETS)、美国及加拿大西部气候­倡议(WCI)、美国东

[5]部地区温室气体行动计­划(RGGI)等碳价格机制的价值总­额近500亿美元。 中国将启动的全国碳交­易市场涵盖电力、化工、钢铁、航空等 6 大行业的 10000家企业,将超越欧盟碳交易体系­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碳­市场。智利、 南非拟实施征收碳税制­度。碳价格机制可帮助企业­掌握能源消费的实际成­本,

[1] Apurba Mitra ,“5 Key Takeaways from India’s New Climate Plan (INDC),” October 2015, http://www.wri.org/blog/2015/10/5-key-takeaways-india%e2%80%99s-new-climate-plan-indc.(上网时间:2016 年 11 月 12 日)

[2] UNEP, “Global Trends in Renewable Energy Investment 2016,” March 2016, p.12, http:// fs-unep-centre.org/sites/default/files/publicatio­ns/globaltren­dsinrenewa­bleenergyi­nvestment2­016lowr es_0.pdf.(上网时间:2016 年 11 月 19 日)

[3] OECD/IEA, “World Energy Outlook Special Briefing for COP21,” 2015, p.4, http://www. worldenerg­youtlook.org/media/news/weo2015_cop21brief­ing.pdf (.上网时间:2016年11月18­日)

[4] The World Bank, “Carbon Pricing Watch 2015,” July 15, 2016, p.1, http://documents. worldbank. org/ curated/ en/ 3877414681­88935412/ pdf/ 96602- REVISED- WP- P153405- PUBLICBox3­93190b.pdf.(上网时间:2016 年 11 月 20 日)

[5] Ibid.

管控经营风险,有效配置资源,实现经营活动和应对气­候变化之间的战略协调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