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Studies

一、大国外交:中国外交不断演进的风­格第一阶段为 1949-1979 年。

-

虽然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”这个概念刚出现不久,但是中国的大国外交 早已有之,并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­的演进过程。

中国古代曾长期是世界­人口大国、地理大国、经济大国、文化大国,有 时也是军事大国、政治大国。即使是近代遭受西方列­强欺负的时候,中国也 仍然是世界人口大国和­地理大国。

身为“大国”,自然就有“大国外交”。朝贡体系就是古代中国­大国外 交的突出体现。乾隆皇帝拒绝与英国通­商,尽管体现了他的傲慢、封闭与偏 狭,但也反映出其大国情怀。1863年,同治皇帝在给林肯总统­的信中称:“朕 [1]承天命,抚有四海,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,彼此无异也。” 尽管此时的 清王朝已经被西方列强­打败了两次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,中国一国对八个 西方列强,虽然以惨败为结局,但也体现出晚清朝廷未­将其统治下的中国视 为一般的中小国家。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­好几个大帝国,有些曾经的大国, 如奥匈帝国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,从此分崩离析,退出大国行列;而中国却 一直追求大一统,大国秉赋得以留存。巴黎和会未能给中国以“战胜国”待遇, 引发“五四运动”,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­民众仍怀有大国情结。

以实现民族解放和复兴­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­从来未将中国看成一个­普 通国家,正如毛泽东所说:“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­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, [2]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­光复旧物的决心,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­的能力。” 正是出于这种认知,中国外交一直蕴含着大­国外交的“气派”。

概括地讲,新中国的大国外交经历­了三个阶段: 这时的中国不仅是人口­大国、地理大国,还

[1] 转引自[ 美 ]亨利•基辛格著:《论中国》,胡利平等译,中信出版社,2012年,第 7页。 [2] 《毛泽东选集》第1 卷,人民出版社,1991年,第 161 页。

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需要,同时也基于为世界做出­更大贡献,在继续高举和平 旗帜的同时,又在旗帜上加上发展的­内容,高度重视世界共同发展­问题,将 自己的发展与世界各国­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。进入21世纪后,随着全球治理 问题特别是非传统安全­问题越来越突出,加强国际合作成为世界­多数国家的 诉求。中国不仅高扬合作的旗­帜,而且还强调共赢,要同世界实现合作共赢。

第三阶段始于 2013 年。 规划新蓝图。 历经五年的全球金融危­机使西方发达国家遭受 重创,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加­速。而中国则是新兴国家的­代表,崛起势头举 世瞩目。伴随着综合实力的增长,中国的国际地位相应提­升,世界许多国家 都期待中国发挥“大国作用”、承担“大国责任”。与此同时,中国作为大 国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­挑战日益突出。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­要,同时也是 顺应维护世界和平、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,中国外交应当更加有所­作为,因 此也就更加需要展现“大国外交”。中共十八大之后的领导­集体在外交事务 中仍然坚守着韬光养晦­的精神实质,“奋发有为”的一面更加让世界瞩目。

正是出于顺应中国的需­要和世界的期待,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个­概念应 运而生,使得早已有实的中国大­国外交得到了“正名”。当然,提出中国特 色大国外交这个新概念,并不是简单地为中国的­大国外交追认一个名份。提 出这个概念的重大现实­意义至少体现在三个方­面。一是与中国的国际身份­定 位相适应,中国外交的大国外交特­质更加明显。从联合国到二十国集团,从 金砖国家到“一带一路”,从世界经济稳定到各领­域国际安全,中国都发挥 着普通国家甚至是地区­大国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­新概念 就是要反映“大国外交”这种现实。二是随着中国大国外交­特质的凸显,中 国特色也愈加鲜明。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外­交,在很大程度上还有传统­大国 外交的色彩,比如结盟。中国确立全方位和平外­交后,有别于传统大国外交 的特色越来越明显。但是由于中国的综合实­力相对有限,大国地位不够突出, 所以中国特色在第二阶­段展现得不够充分。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­外交这个 概念,就是要让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充分展现。三是提出这个新 概念,更主要的是着眼于未来,要根据世界新形势和中­国新地位为中国外交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