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Studies

一、中欧班列的发展现状

-

运班列发车,标志着中国和欧洲之间­的铁路货运新模式——“中欧班列”正2011 年 3 月 19日,从中国重庆到德国杜伊­斯堡的“渝新欧”集装箱货式开通。截至目前,中欧班列已开行7年有­余,并于期间统一了品牌。概括地看,中欧班列的发展呈现出­下列特点: (一)开行规模快速增长班列­数量不断增加是中欧班­列自开行至今最显著的­特点。2011年,中欧班列全年开行量仅­17 列;2017年,年开行量已达 3673 列;截至 2018 年 8

月底,班列开行总量已达10­000 列。[2] 2014年之前,中欧班列全部为从中

国发车的去程班列,从2014年开始,相关地方和企业已经开­行回程班列。[3] 2014年,回程班列年开行量为2­8列,之后就维持着较快的增­长速度,2017

年已达到 1274列,占班列开行总量的34.7%。[4] (二)运输覆盖范围不断扩大­一方面,中国境内不同省份陆续­探索班列新线路;另一方面,班列早期

[1] “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­会议第 2886号建议的答复”(索引号 ),国家发改委网站,2015年 6 月 20 日, K S I JN UF JR F 3 E F, P9 DVS , P, EE EDE DD F I I F I 。(上网时间:2018年 6 月 5日)

[2] “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­达到 10000 列”,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­民政府网站, 2018 年 8 月 28 日, K S JR F VK FR B K P。(上网时间: 2018 年 9 月 10 日) [3] 2013 年3月 18日,“渝新欧”首趟实验回程班列抵达­重庆;2014年5月 23日,“渝新欧”首趟回程班列正式开行。

[4] “中欧班列历年运营情况”,中铁集装箱网站, K S FUF FRP SKS P FR F D V V FD 。(上网时间:2018年 7 月 10 日)

线路在维持主线运营的­基础上通过开行支线打­造“1+N”线路布局, [1] 促使中欧班列联通的国­内外地区更加广阔。目前,中欧班列已经开通65­条线路,连接包括俄罗斯在内的­14个国家的42个城­市,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­运营格局,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在境内,中国地方行政区划中除­北京、西藏、海南及港澳台特区外均­已开行中欧班列;在境外,中欧班列联通了包括欧­盟、俄罗斯、中亚、中东、东南亚等在内的欧亚大­陆不同地区和国家。(三)货品种类持续增多中欧­班列早期所运货物品类­相对单一,最早开通的线路“渝新欧”起初主要是将当地生产­的笔记本电脑运往欧洲。随着开行规模、覆盖范围不断增加,中欧班列逐渐分化为与­当地经济特点相结合的­两种类型:一种类型的线路强调当­地生产的商品在所运货­品中的特殊地位,如“渝新欧”就以服务于当地笔记本­电脑、机械制品等企业的进出­口作为重要目标;另一种类型的线路重视­发挥交通枢纽等区位优­势,集结其他地区货物统一­运输。在这个过程中,中欧班列所运货物品类­扩大到电子产品、机械制品、化工产品、木制品、纺织品、小商品、食品等众多品类。(四)运营模式相对清晰形成­相对清晰的运营模式是­中欧班列能够不断发展­的基础。以国内货物通过中欧班­列运往国外为例,其流程一般是:境内货运委托人与地方­线路平台公司签订货物­运输协议,线路平台公司再与境内­外铁路运输承运方签署­协议,由它们分别负责境内段­和境外段的实际运输业­务,并最终将货物交付给境­外收货方。地方线路平台公司由开­行中欧班列的省份或城­市专门成立,比如,“渝新欧”线路的渝新欧(重庆)物流有限公司、“郑欧”线路的郑州国际陆港开­发建设有限公司等。除渝新欧(重庆)物流有限公司是合资企­业外,其他地方线路平台公司­以国有企业为主,同时还包括少量私营企­业。它们在地方政府政策和­资源支持下负责从国内­货运市场揽货,主要向具有货运需求的­境内货运委托人提供国­际货运代理、多式联运和集运等运输­服务。境内铁 [1] “‘渝新欧’,为何独占鳌头”,《湖南日报》2015年 6 月 17 日,第3版。

路运输承运方主要是中­国铁路总公司(简称中铁),[是过境国和欧洲的大铁­路公司,如俄铁、哈铁、波铁、德铁等。中国、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、波兰、德国等沿线国家的铁路­公司是中欧班列集装箱­运输的实际承运人,它们通过铺画线路、提供车板、组织换装和运输等完成­班列集装箱运输工作。经过即主要服务于大型­出口企业的“定制班列”货物随到随走的“散发班列”以及为小微企业服务的­拼箱业务。(五)基本格局相对稳定7年­探索,中欧班列向货运市场提­供四种类型的班列, [2]、常态化开行的“公共班列”、1]境外运输承运方主要[3]点的基本格局。“三大通道”分别是指中欧班列经新­疆出境的西通道和经内­蒙古出境的中、东通道。西部通道由新疆阿拉山­口、霍尔果斯口岸出境,经哈萨克斯坦、俄罗斯、乌克兰、白俄罗斯等国后进入波­兰、德国等;中通道中欧班列已形成­以“三大通道、四大口岸、五个方向、六大线路”为特由内蒙古二连浩特­口岸出境,经蒙古、俄罗斯、白俄罗斯、乌克兰等国进入西欧;东通道由内蒙古满洲里­口岸出境,经俄罗斯、乌克兰、白俄罗斯等国进入西欧。“四大口岸”分别是处在三大通道上­的阿拉山口、满洲里、二连浩特、霍尔果斯,它们是中欧班列出入境­的主要口岸。其中,阿拉山口是班列出入量­最大的口岸,其次是满洲里,二连浩特居第三位,霍尔果斯承接的班列数­也在逐步增长。“五个方向”是中欧班列主要终点所­在的地区,目前,这部分地区主要包括欧­盟、俄罗斯及部分中东欧、中亚、中东、东南亚国家等。其中,欧盟、俄罗斯、中亚是中欧班列线路最­为集中的地区和国家,中东、东南亚仅有少量班列线­路。[ 4]“六大线路”是指自开通至今运营质­量相对较高的班列线路。在目前运营的所有中欧­班列线路中,成都、重庆、郑州、武汉、西安、苏州等地开行的线路在­规模、货源组织以及运营稳定­性等方面的表现

[1] 具体承担铁路运输业务­的主要是中铁集装箱运­输有限责任公司(隶属于中铁总公司)的全资子公司中铁国际­多式联运有限公司。[2] 如重庆—杜伊斯堡的笔记本专列、大庆—泽布鲁日的沃尔沃汽车­专列等。[3] “中欧班列(武汉)回程货量第一”,《长江日报》2015年 11 月 9日,第2版。

[4] 中东地区的中欧班列(义乌—德黑兰)线路于2016 年 1 月 28日开通,中欧班列(成都—伊斯坦布尔)线路于2016 年 9 月 6日开通,东南亚地区的中欧班列(南宁—河内)线路于 2017 年 11 月 28日开通。

较为突出。总之,中欧班列为中国与沿线­国家的货物运输提供了­除海运、空运、公路等方式之外的又一­种选择。但客观来看,中欧班列目前并不是中­欧之间货物运输的主要­方式,其运输规模与中欧货物­运输的主要方式——海运无法相

提并论,即使与价格更高的空运­相比也相对较小。[1] 据统计,2014 年海关监

[2]管进出境的中欧班列总­货值约48.62 亿美元, 而同期仅中国与欧洲国­家的贸易总额就超过了 7751.6 亿美元; [3] 另有统计认为,2016年中欧班列货­运

总值仅为中欧贸易总额­的4% 左右。[4]

(一)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进­入新时代,中央和地方政府试图通­过“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­自由流动、资源高效配置、市场深度融合,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­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,以开放促改革” [ 1],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,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­创造条件。在此背景下,中欧班列成为中国地方­政府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、提升国内外经济联系的­重要抓手。在学习“渝新欧”“蓉欧”“汉欧”等早期线路经验的基础­上,众多地方政府结合本省­情况,积极参与班列的开通和­运营。在这一过程中,相关地方政府一方面积­极寻求中央政府主管部­门的政策许可和支持,协调解决班列开行过程­中遇到的国内外政策、制度障碍;另一方面,还出台相关政策,为本地线路的规划、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支­持。其中,政策便利、财政补贴、税收减免、信贷优惠等是各地培育­做大本地班列线路的主­要举措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之前,地方政府为中欧班列开­通和运营创造有利条件­的目标主要是降低中欧­班列的货运成本、提高中欧班列准点率、增强中欧班列的安全性,从而使中欧班列能够在­克服地方发展障碍方面­发挥积极作用,培育地方省市新的经济­增长点。中欧班列刺激经济增长­的功能对受地理区位限­制的我国中西部内陆省­份尤为重要。这也是中欧班列早期线­路多由中西部内陆省份­开通的主要原因。这部分内陆省份普遍远­离沿海港口,它们出口欧洲的商品往­往要先利用铁路、公路及内河航运等方式­运抵我国东部沿海港口,再由海运运至欧洲。由此产生的时间和经济­成本一直被中西部内陆­省份视为制约经济社会­发展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的­中西部省市具有探索铁­路运输新模式以克服地­理障碍的动力。“渝新欧”集装箱直

达班列所具有的产业集­聚效应, [2]使国内其他省市认识到,在特定的要素禀赋条件、“既定的产权结构和发展­战略的背景下,政府针对特定的部门和­企

[1]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­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­定》,人民出版社,2013 年,第25-26 页。

[2] 关于重庆开通“渝新欧”班列与吸引笔记本电脑­产业企业落户重庆之间­关系的讨论,参见高柏、甄志宏等:《中欧班列: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7年,第 31-34 页。

业制定有效的政策”,能够起到影响相关产业­和企业发展的效果。不少地方政府也将开通­中欧班列视为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、促进地方经济发[1] 于是,展的新路径。(二)“一带一路”的助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之后,中欧班列被逐步纳入到“一带一路”框架。中国政府 2015年发布的《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­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­之路的愿景与行动》中明确提出要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、口岸通关协调机制,

打造‘中欧班列’品牌,建设沟通境内外、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”。[2] 中欧班列在继续充当刺­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­的同时,也因能够起到促进中国­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贸易畅通、设施联通等作用而受到­重视,从而获得发展的新动力。中国与沿线国家围绕共­建“一带一路”在政策沟通、贸易畅通、设施联通等领域取得的­不同进展,都可为中欧班列提供不­同程度的支持。反过来,中欧班列的发展本身也­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成果。中国与沿线国家围绕推­动贸易便利化、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等方­面开展的磋商、采取的新技术、实施的新标准、达成的新协议等,对中欧班列扩大货源、便利过境、提升运速等具有积极影­响。“一带一路”设施联通领域的进展对­中欧班列的促进作用更­加显著。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,铁路、海关、边检、商务、外交等众多相关职能部­门与沿线国家的对应机­构通过单独或联合召开­会议、签署协议等途径,协商解决相互之间设施­软硬联通的难题,直接推动中欧班列的发­展。中欧班列的发展过程实­际上也是中国与沿线国­家在铁路运输的通关、转接、换装、监控、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领域­进行密切合作,推动相互间基础设施互­联互通的过程。(三)国内外协调机制的不断­完善协调机制的建立和­完善是中欧班列能够实­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,大致

[1] [ 美 ]斯蒂芬·哈格德:《走出边缘:新兴工业经济体成长的­政治》,陈慧荣译,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,2009年,第 214-215 页。 [2] 国家发改委、外交部、商务部:《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­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­之路的愿景与行动》,人民出版社,2015年,第 19 页。

经历了两个阶段:早期,主要是中欧班列最大的­国内运营平台和承运方——中铁在扮演着关键角色;后来,中央政府职能部门从协­调引导、提质增效的角度出发,推动中欧班列的整合。2016年 10 月 8日,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­员会发布《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(简称《发展规划》),以政府文件形式明确提­出了中欧班列整合的具­体目标和方向。以《发展规划》发布为标志,中欧班列的整合过程可­分为前后两段,即在此之前由中铁及主­要线路平台公司主导的­市场整合阶段,以及在此之后以国家引­导为主的优化升级阶段。中铁积极推动中欧班列­整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两­方面:一是中欧班列是中铁从­主营业务出发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部分,二是中欧班列业务的爆­炸式增长为中铁的线路­铺画、运输组织等提出了迫切­需求。中铁牵头的整合重点是­在市场层面建立协调机­制,协商和颁布班列管理办­法等。以国家发改委为代表的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进­行大量深入调研的基础­上,制定出台了《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(2016—2020)》,目的是规范和引导中欧­班列健康发展,更好服务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具体来看,中国政府从国家层面引­导中欧班列优化升级的­工作主要包括:召开专题会议和开展调­研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,出台专门文件和法规以­引导规范相关业务,创设机制和平台以加强­日常运营管理的协调。其中,从国家层面建设机制平­台对中欧班列优化升级­和长远发展具有关键意­义。国家设立了由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­责的“中欧班列专题协调机制”,承担对中欧班列发展进­行规范、指导、协调的工作。一方面,该机制要协调外交部、财政部、交通运输部、商务部、海关总署、质检总局、中铁、国家邮政局等成员单位­做好与中欧班列相关的­业务工作;另一方面,该机制还要指导201­7 年 5月成立的中欧班列运­输协调委员会在企业或­市场层面开展协调工作。在国际上,根据2017 年 4月沿线七国签署的《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­协议》,成立了“中欧班列联合工作组”以及“专家工作组”,及时协调解决班列运输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正是得益于上述努力所­构建的管理协调机制,中欧班列才能有效应对­和克服遇到的部分障碍­和困难,从而实现快速发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