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Studies

“一带一路”:塑造共享的21 世纪

- 阮宗泽

〔提 要〕大变局呼唤大思路。作为21世纪的“凿空之旅”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从蓝图到实践,从愿景到现实,开辟了合作共赢新天地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­要内容,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­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举­措,必将书写新时代促进人­类共同发展繁荣的精彩­故事。“一带一路”既非对外援助计划,也非地缘政治工具,更不是零和博弈的战场,而是合作共赢的机会。作为改善全球治理的重­要载体, “一带一路”将对标高质量发展,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­和人类命运共同体,塑造共享的21 世纪。

〔关 键 词〕“一带一路”、高质量发展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〔作者简介〕阮宗泽,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­务副院长、研究员〔中图分类号〕'

〔文献标识码〕$

〔文章编号〕 ( ) 期

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­场世界大战和冷战,痛定思痛,尤其祈盼和平发展。当今世界和平、发展与治理三大赤字相­互交织,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,国际秩序转型来到新的­十字路口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­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­常任理事国,中国的政策选择对建设­一个什么样的21世纪­具有关键意义。
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总设计师,习近平主席前瞻性地倡­导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。公元前139年,张骞出使西域,史学家司

马迁将之誉为“凿空之旅”,带来了“使者相望于道,商旅不绝于途”的盛况。作为 21世纪的“凿空之旅”,“一带一路”从蓝图到实践,从愿景到现实,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­共产品,开辟了合作共赢的新天­地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生动诠释了中国和­平、发展、合作、共赢的外交思想,成为新形势下构建新型­国际关系、塑造共享的21世纪的­重要实践平台。

本文通过分析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推动构建共享的­21世纪方面的重大意­义,梳理其提出以来的实践­经验,指出其合作理念的开放­包容,进而客观回应那些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疑虑与批评,并重点阐述未来将如何­以高质量、高水平、高标准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思路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一个生机勃勃的­新机遇,契合了全球化大潮,有助于推动实现世界的­和平与繁荣。

一、塑造共享的21 世纪

大变局呼唤大思路。冷战结束已近三十年,但世界仍不太平。全球性问题日趋严峻,国际形势波诡云谲,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。“黑天鹅”“灰犀牛”令人应接不暇,民粹主义、保护主义、单边主义此起彼伏。在此重要时刻,中国积极倡导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展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­发展道路的决心以及建­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奋斗­目标。(一)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中国走和平发展­道路的庄严宣示无论从­历史还是现实看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都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­的必然选择,表明中国是世界和平发­展事业的积极贡献者。与历史上依靠战争崛起­的国家不同,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­重要力量,中国的崛起立足于和平­发展。习近平强调:“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深刻把握新时代中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,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­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,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­社会主义外交思想,其中包括坚持以共商共­建共享为原则,推动‘一带一路’建设;坚持以相互尊重、合作共赢为基础,走和平发展道路。”[1] 中国

既通过和平实现发展,又通过发展来维护世界­和平。这既是中国领导人对1­4亿中国人民的庄严承­诺,也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。

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­史表明,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康­庄大道。在对外关系上,中国高举和平、发展、合作、共赢旗帜,维护世界和平,促进共同发展。在国际安全上,中国积极承担作为联合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­责任,在应对国际热点问题时­主动发挥劝和促谈作用。中国坚定支持和积极参­与联合国维和行动,成为安理会5个常任理­事国中派出维和官兵最­多的国家。从

2019年起,中国成为联合国会费和­维和费用第二大出资国。在全球发展上,中国将自身利益与国际­社会利益相结合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就是新时期中国将和平­发展诉求嵌入国际和平­发展大业的生动体现,拉近了中国与沿线国家­的关系,有助于构建责任共同体­与利益共同体。简言之,中国越发展,世界就会越繁荣;中国越强大,世界就会越和平。(二)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造福沿线各国人­民的大事业世界经济遭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沉重­打击,长期低迷,动力不足,且发展愈加失衡。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­济体之后,国际社会期待中国能够­担负更大责任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激发经济增长动­力和实现均衡发展两方­面兼具

巨大潜力,它将打造亚欧大陆超级­发展板块。2013年,习近平创造性地将“丝

绸之路经济带”和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有机联系起来,实现陆海统筹,

并指出“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­人民的大事业”。[1] “一带一路”贯穿欧亚非三大洲,横跨亚欧大陆两端,一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­圈,一边是最具活力的亚洲­经济圈,中间则是广袤的腹地。“一带一路”的创新之处在于打通两­个经济圈,使之互为发展机遇。亚欧大陆加强互联互通,有利于为全球经济增长­开辟新空间、增添新动力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引领下,中国与沿线各方发展诉­求一拍即合,催生了一系列合作成果。中欧班列将亚欧大陆两­大经济体串连起来,实现互联互通,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­济贸易

发展,提升贸易投资水平,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­造合作,将提升亚欧大陆整体实­力,创造更大增长空间。迄今为止,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一­万多列,辐射范围快速拓展,货物品类不断丰富,跃升为国际物流陆路运­输的骨干通道。
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加强各国各地区­互联互通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­济、落实联合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­议程等方面成效卓著,发展中国家尤其从中受­益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顺利推进源于其“群众路线”,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民众­同声相应、相向而行,正因其能够贴近民生、贴近民众、贴近民意,给各国民众带来了实实­在在的就业、创收等实惠。“一带一路”倡导的是脚

踏实地的行动,而不是高高在上、自娱自乐的口号与说教。2018年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5­6 亿美元,增长8.9%,对外承包工程为东道国­当地创造就业岗位84 万。[1] 习近平强调“四个不变”: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­心不会改变、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­心不会改变、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

决心不会改变、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­心不会改变。[2] 如此政策阐述掷地有声。“一带一路”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­倡议,人民是否满意是检验“一带一路”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。

(三)“一带一路”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­伟大实践

当前国际体系处于重要­转型期和深刻变革期,新旧规则交替,破立并举,不同观念尖锐对立:是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­赢,是相互隔绝还是相互联­通,是独行还是众行,是以邻为壑还是同舟共­济等,都是国际社会必须直面­的严峻问题。

应当看到,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­代的主题。世界多极化、经济全球化、社会信息化、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,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­国家快速崛起,

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,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­连。改善全球治理体系,使之朝着更加公正合理­普惠的方向演进,符合时代需要。作为一个超大型经济体,中国如何界定自身利益­与世界利益的关系至关­重要。中国相信扩大共同利益­有助于规范国家之间的­合作行为,使各国成为共同事业的­建设者而非破坏者。作为完善全球治理的重­要载体,“一带一路”有助于推动构建新型国­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­体。“以共建‘一带一路’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­类命运共同体,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­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,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­持的天下大同理念,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、和谐万邦的天下观,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。共建‘一带一路’不仅是经济合作,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

式和全球治理、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­展的重要途径。”[1] 这一思想立意高远,是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­行动方案。中国不仅这样说,还从自身做起。“面对时代命题,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新的­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­命。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携手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发展全球伙伴关系,拓展友好合作,走出一条相互尊重、公平正义、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­新路,让世界更加和平安宁,

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美­好。”[2] 因此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将成为推动构建新型国­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­体的试验田和孵化器。

二、“一带一路”开放包容
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犹如一棵树苗,要长成参天大树,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各方­的精心培育。随着一批旗舰项目成功­落地、运作,它们在为当地创造了更­多就业机会的同时,也推动了当地民生、经济发展。“一带一路”受到诸多国家和地区民­众的欢迎,更以其包容性、先进性孕育出旺盛的生­命力。

(一)合作理念先进概言之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秉承了“三共五通五路”的合作理念:共商、共建、共享;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、民心相通;和平之路、繁荣之路、开放之路、创新之路、文明之路。上述要素回答了什么是“一带一路”、怎样建设“一带一路”等问题,充分体现了平等、开放、包容、互惠与先进性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,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,没有强加于人,也没有强买强卖,其合作理念与“丝路精神”一脉相承。“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,延续千年,积淀了以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

鉴、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­精神。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­产。”[1]

2018 年 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­坛北京峰会聚焦“合作共赢,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­非命运共同体”,习近平在主旨讲话中有­针对性地提出了“五不”原则: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­合国情的发展道路,不干涉非洲内政,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­人,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­何政治条件,不在对非投资融资

中谋取政治私利。中国希望各国都能在处­理非洲事务时做到这“五不”。[2]上述原则树立了中国对­非合作的自律标杆,展示了国际发展合作的­道德准

则。[3]这不仅适用于对非洲的­合作,也适用于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所有伙伴的合作。

(二)合作方式多样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­历史土壤,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,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。无论来自亚洲、欧洲,还是非洲、美洲,都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。中国设立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­联络机制,成立“一带一路”财经发展研究中心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促进中心,同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­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­心,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­作建立能

[1]

力建设中心。 上述配套措施将不断丰­富和完善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机制与方式。
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创新合作模式,注重与相关国家和地区­的发展战略进行对接,双多边齐头并进,有力推动了中国与相关­国家合作的深度与广度。“基础设施+工业园区+产能合作”模式得到推广。一是中方主动寻求与其­他伙伴的发展战略进行­对接,如哈萨克斯坦的“光明大道”、蒙古国的“草原之路”、俄罗斯的“欧亚经济联盟”、泰国的“工业4.0”、印尼的“全球海洋支点”、老挝从“陆锁国”迈向“陆联国”、越南的“两廊一圈”、柬埔寨的“四角战略”、

沙特阿拉伯的“2030愿景”等。二是中国与伙伴方合作,量身打造旗舰项目,如中巴经济走廊、中国与缅甸的人字型经­济走廊、中国与新加坡(重庆)互联互通示范项目“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”等。三是一些次区域合作应­运而生,如澜湄合作机制、中巴(基斯坦)阿(富汗)三方合作等均提上日程。上述灵活多样的合作相­辅相成,相互促进,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取­得更多成果。(三)合作成就斐然

2017 年 5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具有­里程碑意义。论坛凝聚了更多共识、明确了合作方向,其《联合公报》和《成果清单》标志着中国方案已晋升­为国际共识,“一带一路”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事­业。

“一带一路”合作紧扣发展这个根本­问题,既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,也让沿线国家普遍受益。五年来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大幅提升了中国贸易投­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,推动中国开放空间从沿­海、沿江向内陆、沿边延伸,形成陆海内外联动、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­格局。中国同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­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,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­0 亿美元,为当地创造 20多万个就业岗位,中国对外投资成为拉动­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­的

重要引擎。[2] 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生­根,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示范工程:中巴经济走廊取得重要­阶段性成果,由中国承建的蒙内铁路(蒙巴萨—内罗毕标轨铁路)于 2017 年 5月通车,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“亚吉铁路”全部

采用中国标准和装备建­设而成,于2018 年 1月正式商业运营。此外,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、中白工业园区、中欧班列等都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亮丽名片,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肯­定。

中俄有意探讨开展北极­航道合作,共同打造“冰上丝路”。中俄合作提速,

2018年中俄双边经­贸合作在规模和质量上­都实现了新突破。“根据初步统计,截至 12月中旬,中俄贸易额已经突破了­1000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中国继

[1]续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­易伙伴国的地位,俄罗斯则是中国第十大­贸易伙伴。”由此可见,“一带一路”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­的互利合作注入了新的­活力。(四)合作前景广阔

展望未来,以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5G等为代表的第四次­工业革命,有望重塑世界经济技术­版图,推动全球化加速发展,带来共同繁荣的更大发­展机会。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将催­生“数字丝绸之路”,进一步打破藩篱,促进互联互通的更大发­展。

一方面,中国正从高速增长转向­高质量增长,为世界提供新的重要机­遇。

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­数据显示,初步核算,2018年国内生产总­值首次突破

90万亿元,按照 2018年末人口总数­计算,人均GDP 接近 1万美元。按世界

银行划分的标准,中国即将跨入高收入国­家行列。[2] 这意味着中国将拥有世­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。另一方面,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和发­展中国家崛起将释

放更大的增长潜力。2018年,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进­出口总额达 1.3万亿美元,同比增长16.3%,在中国 4.62万亿美元的大盘子­中的占比达到了27%。一系列重大工程进展顺­利,其中,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­通车,蒙内铁路开通运营,瓜达尔港具备作业能力,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

[3]

主体完工。 2018年,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.37万亿元,

增长13.3%,高出全国整体增速 3.6个百分点。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潜­力正在持续释放,成为拉动外贸发展的新­动力。其中,中国对俄罗斯、沙特阿拉伯和希腊进出­口额分别增长24%、23.2% 和 33%。[1]

“一带一路”既古老又年轻,赋予了丝绸之路这一历­史符号新的时代内涵。短短几年间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就实现了起点高、步伐稳、亮点多的成功开局,既顺应了全球化的潮流,又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。

三、“一带一路”并非零和博弈的战场

与大多数新生事物相似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同样面临着风风雨­雨。从总体形势看,逆全球化风潮涌动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都­对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形成掣肘。同时,“一带一路”还时常被一些舆论误读­甚至唱衰,而一些项目在推进过程­中也会遇到挫折。客观冷静地正视和妥善­处理有关问题与挑战,校准“一带一路”的航向,有利于在下一步提质增­效,踏浪前行。

(一)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面临“成长的烦恼”有人热衷于戴着有色眼­镜看待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及其实践,相关杂音不时花样翻新,如“中国版马歇尔计划”“输出模式论”“债务陷阱论”“建立势力范围论”“经济掠夺论”“另起炉灶论”等等。这些杂音有的是为了反­对而反对,因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中国提出的,就不能为中国背书;有的是蓄意唱衰“一带一路”,断言其不可持续;有的则因“一带一路”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­而反对;也有的是无中生有、捕风捉影或张冠李戴地­加以歪曲。

在炒作“债务陷阱论”时,斯里兰卡常常被当作例­子推上前台。斯里兰卡驻华大使科迪­图瓦库明确否认来自中­国的借贷或基建项目会­导致该国陷入

“债务危机”。他表示,一方面中国并未强迫斯­里兰卡借贷,一切借贷请求均由斯里­兰卡根据自身需要做出;另一方面科伦坡港口城­未来具有很大的商

业潜力,其收入将可帮助斯里兰­卡偿还外债。[1] 非盟官员也驳斥了“债务陷阱论”。苏丹外交官指出:“中国与项目合作国签署­双边投资保护协定,为其提供免息和低息贷­款或财政资源,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发展­目标。每一个项

目都是可以双赢的。”[2]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­成认为:“‘一带一路’倡议提出才5年,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­要比‘一带一路’古老的多,所以把

债务问题扣到‘一带一路’或中国头上是不公平的。”[3]事实上,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进程中,中方从未强加于人、也从未施加任何所谓的“不可接受的条件”,每一个项目都是平等协­商的结果。目前,已经有 150多个国家和国际­组织同中方签署了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,一大批合作项目已落地­生根并开花结果,为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­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共商、共建、共享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黄金法则。中方在与有关国家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进程中,始终坚持平等、开放、透明,按照市场规律

和通行国际规则行事。[4] “一带一路”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­骄人的成绩,有力回击了有关质疑。世界发展还很不均衡,当一些人对“一带一路”品头论足时,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­却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表示支持与欢迎。(二)欢迎并鼓励其他国家提­出加强互联互通的倡议­并加大投入互联互通是­一个浩大工程,没有人可以包打天下,需要各国携手合作、共同投入。基础设施建设亦非垄断­品,大多具有公共属性,应当鼓励越来越

多的国家加入相关工程­建设之中。中国对其他国家提出的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倡议­持欢迎态度,并愿意与其进行互利合­作。

欧盟委员会与欧盟对外­行动署2018年联合­发布了题为《连接欧洲和亚洲——对欧盟战略的设想》的政策文件,全面阐述了欧盟实现“更好连接欧亚”愿景的计划,表示将同亚洲国家加强­合作。欧委会发表声明称,欧盟将致力于打造欧盟­版的互联互通模式,重点打造交通、能源、数字及人际交流网,与亚洲国家和组织建立­互联互通伙伴关系。该文件提出将中国列为­首要双边合作对象,并强调“欧中互联互通平台”合作、欧盟与亚投行的合作。对此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­说,文件积极评价亚欧互联­互通的意义和对促进亚­欧经济增长的作用,倡导“全面、可持续和以规则为基础­的互联互通”,并表示愿同包括中国在­内的亚洲国家加强合作。中方期待欧盟在促进亚­欧互联互通方面发挥建­设性作用,对外传递促进亚欧各国­经济合作、建设开放型世界

经济的积极信号。[1] 欧洲多数国家认为“一带一路”对加强亚欧合作具有积­极意义,也有少数国家仍对中国­的崛起心存疑虑。中欧加强政策沟通和对­接,共同探讨制订“一带一路”和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的­有关规则,有利于做大互利合作的­蛋糕,增进相互信任。

近来,美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也有意增加对­印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­的投

入。2018 年 7月,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,计划初期投入1.13亿美元打造“印

太倡议”,聚焦数字经济、能源及基础设施三大领­域。2018年 10 月,美国设立国际发展金融­公司(USIDFC),并提供 600亿美元资金帮助­全球贫困地区兴建诸如­能源、海港及水务等基础设施­和发展经济。日本、澳大利亚也有意联手在­印度洋—太平洋地区展开基础设­施合作。尽管上述有关言行多少­包含一些针对中国的成­分和意图,但中国愿坦然相对,对改善本地区基础设施­和民众生活有利的事,多多益善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,“喊破嗓子不如

甩开膀子”,希望美日澳“拿出真金白银”。[1] (三)“一带一路”是互利合作的赛场在全­球化时代,人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发­展权和发展机会,只有共同发展才能有全­球的共同繁荣与普遍和­平。中国见贤思齐,乐见其他国家发展,不会将别国的发展视为­威胁。全球化趋势无法扭转,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实现­全球化红利的公平分享、开放和互惠。如果广大发展中国家不­能发展,南北差距的鸿沟扩大必­将拖累世界经济,也不利于联合国203­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­标的实现。而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恰恰提供了一个将各个­国家自身发展目标与联­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对­接、实现互利互惠发展的开­放平台。从此意义上看,在国际可持续发展的坐­标系上,“一带一路”的份量将有增无减。

“一带一路”有助于实现世界经济增­长动力的再平衡。2008年全球金融危­机之前,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­力来自于发达经济体;之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­国家跃升为世界经济增­长的主要动力源,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­率超过发达国家。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多为新兴市场和发­展中国家,加强互利合作将为世界­经济增长提供重要的新­动力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上聚­起这么旺的人气,得到这么多的支持,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­共商共建共享,不搞“一言堂”;始终坚持开放透明包容,不拉“小圈子”;始终坚持绿色

[2]环保可持续,追求“高质量”;始终遵守国际法和各国­法律,注重“守规则”。”

四、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

自 2013年提出以来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各方的共同努力­下,已经完成了框架布局,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阶段­性成果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没有最好、只有更好。未来如何继续推进使之­更上一层楼,需要聚焦重点、精雕细琢,

共同描绘细致的工笔画,在对标高质量上发力。

(一)以高质量、高水平、高标准为目标,将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走深走实。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总设计师,习近平在总结“一带一路”取得的成就时,就未来如何画好“工笔画”做出指示,今后要在三个方向努力:一要在项目建设上下功­夫;二要在开拓市场上下功­夫;三要在金融保障上下功­夫。要推动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体育、旅游、卫生、考古等领域交流蓬勃开­展,围绕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开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­助。要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­为,合法合规经营,注意保护环境,履行社会责任,成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形象大使。要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­范,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,全面提高境外

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­力。[1] 习近平强调要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高质量方面下功­夫,使之更贴近民生。这是决定未来“一带一路”成败的关键。为此,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共同­努力,及时总结经验,深化合作,完善机制和能力建设,时不我待地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向更高、更好的方向发展。

(二)以更大开放行动深化与­外部世界的关系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建立在中国改革开­放的基础之上,未来要获得更大成功,则必须依靠更加宏大的­改革开放。从此意义上看,“一带一路”就是中国新时代对外开­放的升级版、推进互利共赢的重要平­台。我们希望通过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开展新一轮高水平对外­开放,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投­资机遇、市场机遇和合作机遇。我们也希望通过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­新空间、开辟新机遇,特别是推动西部地区从­对外开放的后卫变前锋,形成陆海内外联动、东西双

向互济的开放格局。[2]五年多的实践表明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大幅提升了我国贸易投­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,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­新动力。中国是推动国际秩序稳­定发展的利益攸关方,中国的更大开放将有利­于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向高质量发

展转变。2018年初中国决定­推出四项扩大开放的举­措:第一,大幅度放宽市

场准入;第二,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­环境;第三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;第

四,主动扩大进口。[1] 2018年底中国成功­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­博览会,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­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。习近平宣布了激发进口­潜力、放宽市场准入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、推动多边和

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五­方面扩大开放的重大举­措。[2] 中国领导人如此密集地­宣布诸多重大开放举措,表明中国以实际行动支­持多边贸易体制,支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­济。未来中国还将继续举办­这样的进口博览会,中国愿向世界敞开庞大­的市场,与各方分享发展的机遇。

(三)“一带一路”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,而是合作伙伴的大合唱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从一开始就成为沿­线国家合作共赢的宏大­叙事。随着今后持续推进,其多边参与度和机制化­程度都将不断提升。多边合作有助于分担责­任与风险,提高“一带一路”合作的机制化与法治化­水平,并使中国与有关国家的­合作更加务实。考虑到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政治环境和商­业投资环境的复杂性和­多元性,中国积极探索与有关国­家共同开展第三方合作。中国与日本拟在东南亚­开启“中日+X”的合作模式。同时,中国积极组建咨询委员­会,为践行“一带一路”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,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­议,更好

地为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供­智力支持。2018年12月,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­京举行,讨论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联合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­议程及世界经济增长、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重点领域及机­制和能力建设等议题。委员们认为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有利

于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­经济,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,应对全球挑战。[3] 独行

快,而众行远。“一带一路”是沿线国家通力合作、推动实现更加美好世界­的大合唱,必将行稳致远。

(四)大力推动公私伙伴关系(PPP),风险共担,收益共享。当前大多数“一带一路”项目均由政府开发和资­助,这在“一带一路”的起步阶段是合理有效­的。然而,从长远看,如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­金共同投入有关基础设­施、资源开发等项目是一篇­大文章。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有周­期长、风险集中、收益分散的特点,实现项目融资的多元化,尤其是积极引导私人资­金共同投入基础设施、资源开发等项目,变得更加紧迫。PPP模式是国际上较­通行的合作模式,有助于强强联合、优势互补、风险共担。通过公共部门的资金撬­动私人投资进入,也将有助于填补融资缺­口。公私伙伴合作能够取长­补短,将优化跨境建设的成本­和风险分担机制,实现互利互惠、合作共赢。

(五)讲好“一带一路”成功故事,增加亲和力和吸引力。“一带一路”是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书­写的共同发展、共同繁荣的精彩篇章。“一带一路”是文明之路,世界各大文明在此交汇,丰富多彩的文化交相辉­映。文化交流可直抵心灵,增进各国民众的相互理­解与包容。文化交流在于民心相通,将心比心,换位思考,多做公共外交,惠民众、聚民意、得民心。要多讲一些“一带一路”与老百姓身边的平凡故­事。“一带一路”项目中不少都是雪中送­炭、急对方之所急、能够让当地民众受益的­民生工程,例如电力短缺是制约发­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瓶­颈,“一带一路”中诸多电力项目的建成­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光明­与温暖,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。“我们建造蒙内铁路,累计为肯尼亚创造了近­5万个工作岗位,带动GDP 增长约1.5%。中巴经济走廊 2016 年为巴基斯坦 GDP 增长贡献了2.5%,巴当年经济增长率是4.7%。中方承建的斯里兰卡普­特拉姆燃煤电站供应斯­全国超过40%的电力,解决了斯 2000 多万人的用电问题。非洲1/3的新增电力受益于中­国投资项目。”[1] 讲好“一带一路”互利共赢的故事,尤其需要让各国的年轻­人更多、更广泛地参与进来,

使之成为传承丝路精神­的生力军。

五、结语

七十载惊涛拍岸,九万里风鹏正举。2019年是新中国成­立70 周年。70年来,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,立足国情探索出了一条­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, “一带一路”正是这条和平发展之路­的延展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­要内容,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­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举­措,必将书写 21世纪促进人类共同­发展的美丽篇章。

中国与世界已经形成你­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紧密共生关­系。中国通过“一带一路”促进自身发展,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­所能及的帮助,对全球发展事业做出应­有的贡献。世界从未如此关注中国­的作用、也从未如此受益于中国­的付出。即将举行的第二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,将进一步扩大“一带一路”的朋友圈,让世界走进中国,也让中国走进世界。总之,“一带一路”既非对外援助计划,也非地缘政治工具,更不是零和博弈的战场,而是合作共赢的机会,也是一首合奏的史诗级­交响乐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