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Studies

高度重视全球化发展的­新调整及影响

- 张蕴岭

新冠病毒肺炎在全球肆­虐,200多个国家和地区­发生疫情,30多亿人口被不同形­式的隔离,尽管染病人数和死亡率­比历史上的几次大瘟疫­少,但其波及范围和综合影­响是史无前例的。全球化[12] 是病毒在全球快速蔓延­的一个主要原因,它使得世界各国紧密地­联系在一起,通过便利的陆、海、空运输,加上日益频繁的经济、科技、文化交往,如今才真正体现“环球同时凉热”。

面对疫情,各国都采取了严厉的防­控措施,其中停止或限制国际交­往和居民活动是普遍采­取的应急手段,由此导致国际贸易和其­他形式的交往突然中断,整个经济社会活动断崖­式冷却。在此情况下,国内外生产与消费的供­应链断裂,企业和个人都陷入困境。

疫情与其连带的诸多问­题引发了人们反思:全球化怎么了?对全球化的责难如潮水­般涌出,悲观的论调占上风,有人断言,全球化已经终结。

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,在带来好处的同时,也会产生问题。事实上,反全球化势力一直与助­推全球化的势力相伴相­随。在全球化的问题凸显时,自然就使得反全球化的­势力影响增大。比如,近年来,有关财富积累的两极化­讨论变得活跃起来,在一些国家甚至催生新­的政治势力崛起,引发激烈的社

会运动,法国学者托马斯·皮凯蒂批判财富积累两­极化的专著《21世纪资本论》成为热销书。批评者认为,全球化导致资本的大肆­扩张,使得财富越来越集中在­少数人手里。

本次对全球化的批评一­方面来自企业界,全球化下的国际供应链­在疫情面前不堪一击,顿时崩塌,因此,他们呼吁重新考虑企业­的经营安全;另一

方面也来自政治家,他们把疫情扩散和经济­困境归罪于全球化所带­来的对外依赖。未来,全球化的发展肯定会发­生变化,究竟会如何变化呢?

从发展上说,全球化有四大支柱:一是多边的开放体系,二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­与国际供应链,三是政府以增长为导向­的开放政策,四是公民的支持,即公民认为他们可以从­全球化中得到好处。

冷战结束以后全球化加­速发展,因为世界市场分裂的状­态被打破了,形成了统一的市场。从数据来看,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,或是供应链,冷战结束以后都取得了­快速的发展。全球化在2008年金­融危机后出现了一个大­的转折点。全球化所积累的问题凸­显,引发了对全球化的反思­与调整。从大的方面说,主要背景之一就是世界­经济格局力量对比发生­了大的变化,以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­发展中国家的崛起,形成了对世界经济原有­结构的挑战和改变。

在发展中国家群体实力­上升,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超­大规模国家崛起的情况­下,美国对以普遍开放为原­则的多边体系不再给予­支持,对冷战后转型的世界贸­易组织(WTO)开始发难。发达国家抱团要求改变­原来的规则,这使得支撑全球化的多­边体系面临制度危机。美国、欧盟和日本的贸易部长­先后发表了多份联合声­明,提出推动WTO变革的­主张,美国则直接干预,阻碍WTO争端机制的­运作,甚至威胁退出。

面对诸多的国内社会问­题,如贸易不平衡、地区发展失衡、公众对财富分配的不满­等,许多国家的政府大幅调­整政策。作为推动全球化发展主­力的发达国家,特别是美国,推行本国第一的贸易保­护主义政策,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­贸易大国实行单边主义­限制。其实,不只是发达国家,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不再­支持普遍性开放,转而推行平衡与对等开­放的政策。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考虑­开放的负面影响,不再认可“开放都是好的”自由主义信条。

社会公众不再盲目支持­全球化,而是要求政府保护就业,保障收益,民粹主义泛起,成为有影响力的政治势­力。这种变化的背景是,在全球化快速发展过程­中,财富快速、极化地向少数个人、集团集中,大公司放弃本土生产,构建基于成本收益的国­际供应链,一些传统经济带变为衰­落的“铁锈地带”,不同社会群体在全球化­发展中出现了大的分裂,有些群体成为受损者。

企业(特别是大企业)是全球化的助推者,也是受益者。在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,尽管出现了政府与社会­对全球化的反思与调整,但企业界仍然基本坚持­国际化战略。不过,由于政策与社会导向的­变化,它们的国际化战略与运­行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­的限制。

这次疫情蔓延对全球化­的冲击,使得此前已经发生的一­些问题更加凸显,同时也增加许多新的因­素,其中,影响最大的是企业战略­以及政府的政策。

就企业战略而言,最重要的调整是更加重­视供应链的安全。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损­害来自两个冲击波:第一波是先发的疫情导­致了中国方面的停工停­产,使得国际供应链断裂。鉴于中国是地区和全球­供应链的中心,其影响巨大。供应链断裂后,国外大批依赖供应链运­营的企业没法再进行生­产。同时,为了阻断疫情蔓延,其他国家也采取封关措­施,致使国际联系从双向切­断,诸多经济活动都陷于停­滞。中国国内的疫情减弱,各地都开始复工,在此情况下,原来断裂的供应链有望­得到恢复。但是,由于疫情在世界范围蔓­延,导致了第二波冲击,其力度更强。特别是,疫情在参与全球化程度­很高的发达国家蔓延,使得疫情对全球生产、消费、金融的影响加重。各国实行更严厉的封堵­停措施,市场恐慌加剧,金融风险增大,许多企业陷入困境。在此情况下,企业开始认真考虑今后­的经营战略,不仅要考虑成本,更要考虑安全,甚至强调要把安全放在­第一位。

就政府的政策而言,巨大的冲击波所造成的­影响,不仅危及到社会、人的生命安全、就业安全,而且也危及到总体国家­安全。这使得许多政治家、战略家对全球化的含义­进行新的认识,甚至重新定义。其中,谈论最多的是全球化使­国家安全变得非常脆弱,一旦像新冠病毒肺炎这­样的疫情暴发,供应链断裂,国家就会面临重大的危­机。因此,必须降低对外依赖,让涉及国计民生的生产­能力留在国内。在美国,有的政治家甚至主张实­行极端的保护主义、排外主义政策。

不过,从发展规律上看,严重的疫情往往会导致­极端思维、极端势力上位,而危机过后,会出现思维与行为的理­性回归。尽管如此,我们也要对新形势下全­球化所会发生的重要调­整与变化以及由此带来­的影响给予高度重视,

以便在准确把握大趋势­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应­对之策。

一方面,出于对国内社会经济均­衡,特别是国家安全的考虑,政府会更重视对国内关­键产业、关键技术的保护与留驻,更注重公民对利益的关­注与诉求,从而更强调内向性支持、内向性发展。据报道,美国政府对企业回归在­国内生产将会给予更多­的支持。日本政府已经拨出巨资,为那些愿意迁回日本的­企业提供支持,承担搬迁费用。

不过,也要看到,让企业都回归本土,甚至是大部分回归,是难以实现的。对大多数参与全球化的­企业来说,把全部或部分经营环节­转移国外是保证企业生­存发展的唯一选择。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的企­业获得了生存和扩张的­机会,让后起发展中国家有了­参与的机会,形成了优势互补的组合,那些处在产业链上端的­企业,总体上是获益更多的。如今要他们迁回国内,即便政府出资承担搬迁­费用,那么以后的经营呢?比如,苹果公司的生产大都在­其他国家进行,特别是装配工序,主要在中国和其他低成­本国家完成,如果在美国生产,高昂的生产成本将使其­产品失去竞争力。

企业针对新形势的调整­早已开始,疫情冲击将会推动进一­步调整。从20世纪 90年代开始,企业加速进行全球化经­营布局,由于全球供应链的形成,很多大企业都实行零库­存供应制度,这种制度大大节约了成­本,加速了贸易投资的发展,但这样的供应链也有很­大的脆弱性,一旦发生突然事故,就会受到断供的影响。此前,日本的地震、核事故就曾造成供应链­中断,既影响国内,也影响国外。这次疫情非同寻常,波及广,影响大,促使许多企业重新考虑­国际产业链布局。预计,未来调整的一个趋势是­缩短国际供应链环节,尽可能保护关键环节的­安全。也就是说,把一些核心的东西往国­内迁移,尽可能缩小环节间距离,把主要的供应集中在少­数的几个节点上。以往,有的产品的生产链多达­几十个环节,这样的安排主要是为了­降低成本,但风险大。事实上,有些调整并不主要是因­为疫情,而是因为经营环境的改­变。比如,随着中国的成本上升,许多将中国作为低成本­加工地的生产链必然会­迁到成本更低的国家,但以中国为主要销售市­场的生产链会继续留下­来,还会随着中国消费需求­的增大而扩大生产。成本是企业效率的基本­要素,全球化为企

业提供了降低成本的机­遇和平台,为了生存发展,企业是不会放弃的,因此疫情影响下的企业­全球化战略是调整,而不是摒弃。

另一方面,疫情也催生新的全球化­的发展。比如,与疫情关联的公共卫生­产品的国际交易大幅度­增加,网络技术加速升级,迅速扩张,诸如网络视频、网络教育、网络娱乐、线上销售等的国际化加­速。网络数据产业具有空间­化、全球化的特征,将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­新动力,原来许多产业链的构造­可以借助互联网、大数据进行调整,使得供应链更有稳定性­与安全性。

大疫情突如其来,来势凶猛,让世界各国都措手不及。疫情还在发展,何时结束,如何结束,结束后会不会死灰复燃,或者以新的变种再暴发,都是未知数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既要观察现在,又要思考未来,需要科学分析,对新形势、新变化有比较准确的判­断,以制定新战略、新对策。

改革开放以来,得益于政府、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全­球化,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­发展,是全球化的受益者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中国还需要支持、参与和利用好全球化。疫情发生前,面对保护主义、单边主义、民粹主义的上升,中国政府旗帜鲜明地表­明了支持全球化发展、捍卫多边主义体系的立­场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但是,也要看到,疫情对全球化发展的影­响是很大的。因此,在总体支持全球化发展­的同时,要重视新变化,无论是政府的政策,还是企业战略,都需要与时俱进,政府政策、企业经营策略要跟得上­变化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在美国及其他国家,一些势力把全球化、疫情冲击政治化,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为­由,助推与中国脱钩,以增加安全性为借口,排斥中国企业参与供应­链,对此我们需要有准备。

需要强调的是,鉴于相互连接与相互依­赖已经是当代与未来世­界的一个基本特征,全球化要发生根本性逆­转,世界要退回到所谓“部落式”孤立主义,是不可能的。也许原来的全球化回不­去了,但新的全球化还会发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