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trade

日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­及对中国的启示

- 谢世清(副教授) 许弘毅

2015 ,年被提出至今 我国从

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 已经经历了一年多的理­论探索和实践检验, 其模式日渐成熟, 学界对此的讨论也在不­断丰富。 尽管这是一个, ,崭新的概念 但横向来看 中国并不是第一个通过­供给管理和产业结构调­整刺激经济的国家, 美国、 英国、 日本等国也曾进行了类­似的实践。 这些改革有成功有失败, 更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­训。其中, 日本的国情和发展路径­与中国有较大的相似性, 也曾进行过与供给侧结­构性改革类似的尝试和­调整, 因而本文将日本作为主­要的研究对象。作为东亚经济体, 日本在经济管制、 产业政策等方面与美国、 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有­一定差别, 但与中国有许多共通之­处。 日本并没有经历过自由­资本主义思潮的浸润, 政界和商界行事风格深­受东亚文化圈影响, 因而产业结构和产品供­求关系很大程度上被政­府和大财团主导。 不同于欧美的自由放任­思想, 日本政府较多地参与和­干涉经济事务, 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出口­贸易方面。 历届政府对供给侧的调­整和改革也经历了一个­过程。 日本政20 60 90 年代,府从 世纪从 年代至持续着进行经济­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。目前已有的国内文献, 研究了 不同时间段的日本供给­侧改革。 任(2016 ) 20泽平 讨论了发生在 世

70 21

纪 年代和 世纪初的两阶段改革, 前者是日本主动进行产­业换挡, 后者是经济泡沫破裂后­的被迫调整。 、 ( 2016 )郑有国 高文博

20 50 70分析了 世纪 年代和 年代的两次供给侧改革­改革。 本文则选

20 80

取 世纪 年代由首相中曾根康弘­领导的改革作为研究对­象, 同一时期美国里根总统、 英国撒切尔夫人也对供­给侧进行了成功调整。 对各国改革政策进行横­向比较, 会发现美英的改革注重­减政减负, 而日本的改革侧重于供­给结构, 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­革更具借鉴意义。

一、 供给侧改革理论分析

19

(一) 世纪 “萨伊定律” (Say)

称萨伊 是经济学界“供给学派” 第一人并不为过。 他第一个旗帜鲜明地提­出供给侧相较于需求侧, 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更重­要的地位。 18 19萨伊是 世纪末 世纪初法国的古典政治­经济学思想家, 也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­的坚定。 “生支持者 他最著名的论点是产给­产品创造需求”, 也即所谓的“萨伊定律”。 萨伊的观点自提出起就­引发许多争论, 马尔萨斯便站在他的对­立面上, 认为需求侧在经济刺激­中起到更大的作用。 供给与需求管理何者在­政策上更加有效, 是之后近二百年经济学­界的焦点话题。萨伊的供给理论相关论­述, 是· ( Adam为了捍卫亚当 斯密

Smith) 等人自由竞争市场有效­性的思想, 为了解决商品生产过剩­造成的供需错配和失业­等问题。 对萨伊观点的全面分析, 需要考虑其社会背景和­这一理论所要回答的问­题。 萨伊所处的时代, 欧洲社会的市场经济正­在建立过程中, 摩擦和,“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非自愿性” 十分常见; 另一方面,失业 之后困扰资本主义经济­多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­的端倪已经开始出现。 这,

一背景下 人们逐渐开始怀疑亚当·斯密 “”看不见的手 理论是否合理,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­寻找不平衡的原因。萨伊的论述本身是严谨­而科学的。 它的前提假设可以被总­结为两条: 第一,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充分, 生产和供给决策基于对­社会和个人效用的充分­理解; 第二, 货币仅作为商品转移的­手段, 其价值保持不变, 也不会因为持有货币而­带( , 2016 )。来效用 金鑫 基于亚当·斯密 “看不见的手” 理论,萨伊得出结论: 只要发展生产力和保证­供给能力, 具有完全信息的生产者­会使供给的数量和种类­匹配消,

费者的需求 从而使经济持续繁荣。 只有商品的生产和供给­过少,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