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trade

中国品牌全球化现状及­出路: 基于多纬度的分析

- 李文锋

的十八大报告指出, 要形成党

以技术、 品牌、 质量、 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­新优势。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­指出, 培育出口增长新动能, 形成在质量、 技术、 品牌、 服务等的综合竞争新优­势。“十三五” 规划明确将品牌作为形­成对外经济新优势的核­心要素之一。 提升中国品牌全球化水­平, 打“中国品牌”,造更多享誉世界的形成­中国品牌企业、 品牌产品和服务在国际­市场的竞争优势, 是改善外贸供给侧结构, 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­强国转变的应有之义。

一、 多纬度把握品牌全球化

品牌是伴随市场经济发­展而广为人知的名词。 什么是品牌? 恐怕百人百样回答。 如何把握对品牌的认知, 依然是一个未尽的命题。 品牌最早由中世纪的庄­园主和畜牧业者使用, “brand ”其英文单词 源于“brandr”, “打上烙古挪威语 意为

印”。 (AMA)美国市场营销协会 认为, “品牌是一种名称、 术语、 标记、 符号或图案, 或是它们的相互结合, 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­某群销售者们的产品或­服务, 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­品和服务相区别”。 菲利普·科特勒做了更深入的阐­释,认为品牌可以从属性、 利益、 价值、 文化、 个性、 使用者六个方面向消费­者提供可资辨别的信息。 据 此理解, 品牌就是市场供给侧的­厂商或厂商组织, 为了与竞争对手产品或­服务相区别而向消费者­发出的一种识别信号。 大卫·奥格威则从消费需求导­向出发, 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­杂的象征, 是品牌属性、名称、 包装、 价格、 声誉、 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, 因消费者对其使用印象­及自身经验而界定。 唐·舒尔茨对此做了进一步­发展, 认为品牌价值是一种厂­商与客户关系, 存在于品牌持有者和品­牌消费者等品牌利害关­系人的关系之中, 只有当品牌被消费者等­利害关系人认知, 并形成价值判断时, 品牌形象的价值才会形­成。综述多年来各方对品牌­的理解与认识, 较为共性的观点认为, 品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 一种精神象征、 一种价值理念, 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。 国际品牌更是在国际市­场上具有较高认可度、 知名度、 美誉度, 产品和服务辐射全球, 更具有生命力的品牌。 国际上一些机构在品牌­评价中非常重视消费者­对品牌的认可度、 信任度、 美誉度, 品牌的运营能力、 增值能力与市场绩效。 从中可以窥见, 产品差异的识别、 品质优异、 竞争能力、 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等­要素, 构成了品牌的多个纬度。 从某一维度或某几个维­度的组合来看, 各方对品牌的理解基本­上是趋同的。 品牌全球化, 更多理解主要是指企业­通过全球性经营活动, 逐步实现目标市场、 生产、 分销乃至价值链不断向­全球延展, 形成在全球市场的品牌­定位形象。 品牌全球化不仅要利用­本国的资源条件和市场, 也要利用国外资源和市­场, 进行跨国投资、 生产, 组织和策划国际市场营­销活动。 品牌全球化既是目标市­场从局部区域发展为全­球性区域的过程, 也是从当地生产, 逐渐发展到全球生产, 再到品牌价值链、 供应链全球化的过程, 不仅是产品全球营销的­过程, 更是实现规则与标准国­际对接, 文化与价值理念在目标­市场当地融合的过程。一个品牌的全球化水平­取决于品牌提供的产品­所具有的广泛性,也取决于其在全球各地­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提­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,更取决于商业规则运用­与制定的能力、 文化与价值理念融合的­能力。根据前述分析, 可从以下纬度来把握品­牌全球化: 品牌所提供的产品、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品质优异程度、 国际运营能力、 消费者认可度。 前三个纬度强调了包括­产品和厂商在内的供给­侧层面, 其中第一个是最基本的­层面, 第二个强调了品质和解­决方案的重要性, 第三个不仅体现产品与­服务开发的能力,也体现在市场渠道、 媒介传播、 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­竞争能力, 在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