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trade

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下基础设施建设推­动国际产能合作的思考

———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­王晓芳(教授) ① 谢贤君(博士) ① 赵秋运(博士后) ②

-

一、 问题的提出

(一)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际产能合作现状

2015 《年国务院推出 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­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》 ( 〔2015〕 30 号),国发 提出总“

体任务是 将与我装备和产能契合­度高、 合作愿望强烈、 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­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,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­场, 以点带面, 逐步扩展”, “将并进一步指出我国产­业优势和资金优势与国­外需求相结合, 以企业为主体, 以市场为导向, 加强政府统筹协调, 创新对外合作机制,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健全服务保障体系, 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­备制造合作, 有力促进国内经济发展、 产业转型升级, 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, 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”, “近期以亚洲周边国家和­且非洲国家为主要方向”。 值此, 我国国际产能合作初见­成效, 这一方面“一带一路”

与 沿线国家具有与我国产­业契合度高、 合作愿望强烈、合作条件和基础较好密­不可分, 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实施­由点到线、 由线到面的国家产能合­作战略推进的重要成果。 总体而言, 从近几年我“一带一路”

国与 沿线国家产能合作的实­际情况来看, 在各产能合作 的支点国家中, 有些并未展现出其。应有的产能合作属性 具体可从2017 “一带一路”年 沿线国家的“相对重要性排名和我国­对 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排­名看出, 1 2 所示。如表 和表

1 ,“基于表 可以看出 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合作紧密程度­较高的主要集中在亚洲­地区, 如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、 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­在国际产能合作的支点­国家中的排序均较靠前; 2 表明,表 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 30沿线国家投资排名­前位国家也主要集中在­亚洲地区, 其中, 前五位分别为俄罗斯、 哈萨克斯坦、 马来西亚、 新加坡及印度尼西亚, 280 9投资总额分别为 亿美元、 180 6 、 172 3 亿美元、亿美元

152 7 亿美元、 133 7 亿美元, 投资

1 13 72%、 8 82%、占比分别达

8 42%、 7 46%、 6 53% , 前五位总44 95% ,投资占比达到 可见地区合作紧密。 另外, 投资行业方向主要集中­在能源、 金融、 房地产、 科技及交通领域, 一方面彰显了我国与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合作领域的广­度, 另外一方面投资方向由­劳动力密集型农业等领­域过渡到资本、 技术密集型行业。 ,“由此可见 一带一路” 沿线实施产能合作的支­点国家在区位优势、 人口与资源环境优势、区域政治影响力和辐射­力优势等方“一带一路”面与我国 倡议具有较高的契合度, 也展现了沿线国家与我­国在产能合作领域具有­高效的机制, “一带一路”成功带来了 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以及­对周边国家的辐射效应。

3 2017 5

表 报告了截至 年 月“一带一路”我国与 沿线国家基,础设施合作进展概况 总体上铁路、 航空、 港口、 海上物流和跨境光缆等­基础设施合作项目的国­家数量突飞猛进, 合作线路不断攀升。

表 报告了我国对外直接投­资部分2016 2017

行业在 年和 年的比重比较结果, 相比租赁和商务服务行­业、 批发和零售行业及制造­业, 以信息技术, 电力、 热力、 燃气及水生产供应, 交通运输, 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基础­设施建设的投资所占比­重较小, “也远远不能满足 一带一路” 国际产能合作对基础设­施建设的要求。

(二)“一带一路” 国际产能合作中行业潜­力分析

“一带一路”为反映我国与 国家未来国际产能合作­的深度和广度, “一可以行业合作潜力指­标来刻画带一路” 国家与我国的产能合作­潜力, “一带一路”进而甄别 国际产能合作条件下最­具优势的行业。 本文基于行业投资效率­指数来刻画投资的无效­率水平和行业投资发展­潜力, 即: 当实际投资规模达到最­大规模时, 不存在投资非效率; 当实际投资规模小于最­大规模时, 投资存在非效率, 非效率意味着存在行业­投资发展的潜力。 且投资效率指数值越小, 表明实际投资规模与最­大投资规模距离越大, 行业合作空间越大, 即行业合作潜力越具明­显。

5行业投资效率指数如­表 所示, 具有合作潜力的行业分­布如图

1 所示。 0 3投资效率均值不超过­的行业分别包括信息传­输、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 电力、 热力、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­业, 房地产,

交通运输、 仓储和邮政业, 以及水利、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­五个行业, “一带一路”表明其在 国际产能合作中行业合­作潜力较大。

“一带一路”虽然在 国际产, , 、能合作中 信息技术 电力 热力、 燃气及水生产供应, 交通运输, 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基础­设施建, “优设行业合作潜力较大 但以结构、 促转型、 新动力、 稳增长”为特征的中国经济新常­态, 对我国传统产业比较优­势正形成严峻的挑战。 比如, 劳动力市场因成本、 流动性等限制出现劳动­力比较优势的弱化, 进而有可能带来劳动力­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­的弱化, 从而对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一­定程度的影响。 因此, 在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­整的背景下, 进一步推动国际产能合­作以实现经济的提质增­效, 并以输出最优的资本、 产能来嵌入新的全球创­新链, 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须基­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­级、 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及­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为­前提。 承载上述前提条件的关­键在于中国依托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持续扩大基础设施­建设, 进而重塑产业空间格局­以及重构产业发展战略, 从而与我国区域产能的­承接力相互适应。 有鉴于此, 本文将基于新结构经济­学的“一视角来探讨我国在持­续扩大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中推进沿­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的­能动效应及运行机制。

二、 推进 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新内涵: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

林毅夫在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” 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结­构经济 学, 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结构­主义理(

论 主要强调政府在经济发­展中)

的作用和地位 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在­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发展­轨迹的研究, 并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­实际, 从初始资本劳动力要素­禀赋、产业结构升级、 劳动力转移、 技术进步的后发优势、 制度效率改进潜力等角­度分析经济增长动力因­素,进而强调国家采取产业­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政­策发挥产业比较优势以­扶持经济发展的策略; 这不仅有助于解释发展­中国家的后起之秀通过“产业后发优势” 实现经济转型与增长, 而且对于国家和地区实­现绿色经济增长具有重­要的战略意义。理论层面而言, 新结构经济学可以 说是古典经济学和结构­主义理论的一次结合, 即新结构经济学采用新­古典的方法来研究在经­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­和经济结构演变的决定­因素; 从中国实践经验来看, 主张国家对经济适度引­导, 并依据中国的劳动力相­对密集、 资本相对稀缺的要素禀­赋, 产业结构比较优势来发­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­出口导向型产业, 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­和经济转型。 因此, 后发国家应当遵循比较­优势, 循序渐进实现产业升级, 而非一蹴而就直接模仿­发达国家资本密集的产­业结构。 这也很好20

地解释了 世纪末中国迅速发展但­许多新兴经济体陷入中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。 即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没­有

考虑自身劳动丰富、 资本稀缺的要素禀赋, 盲目模仿西方发达国家­的生产模式, 集中发展资本密集型产­业, 从而导致自身的资源配­置并没有达到最优,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落后­地位。 而中国则考虑自身劳动­要素丰富、 资本相对稀缺的国情, 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比较­优势,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­业, 从而在全球经济竞争中­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。 值得注意的是, 一个经济体的禀赋特征­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,因而是动态的。 即新结构经济学认为, 如果一个国家在发展的­过程中, 从劳动丰富国家转变为­资本丰富国家, 那么相应的, 其应当从劳动密集型产­业结构转为资本密集型­产业结构。 而新结构经济学的另外­一个核心要点是,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, 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­完善负 有责任, 在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­时期时, 应以积极的经济发展政­策支持经济体的基础设­施建设, 从而消除经济增长瓶颈; 在短期内可降低失业率­提高需求水平, 稳定经济增长, 长期内可提高经济增长­率水平, 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以­弥补支持基础设施投资­所产生的赤字支出, “超越凯恩斯主义” 理论。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, 经济体的禀赋特征是动­态变化的; 而经济也可能处于衰退­或者下行阶段, 此阶段是扩大基础设施­建设最佳时期, 为使经济体的禀赋特征­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的变­化, 此时就需要增加可消除­经济增长瓶颈的基础设­施建设投资, 以此作为反周期的经济­政策措施, 这对提升经济增长率具­有积极作用。

三、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际­产能合作的新契机

(一) 推进 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­进双向产业结构升级, 提高内生经济增长

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的优良直­接关系到沿线国家产能­合作的贸易成本。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,产业集聚能够带来规模­经济的增加和运输成本­的降低, 扩大基础设施建设, 提高基础设施投资, 能够产生产业空间集聚­效应, 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。 一方面, 对基础设施建设东道国­来说, 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, 在短期内不仅可以扩大­东道国的投资、 消费等需求, 而且还能增加就业、 创业水平, 提高经济产出水平; 长期而言, 东道国基础设,

施的完善 不但能够降低生产运输、 要素流动、 搜寻匹配、 组织交

易等贸易成本, 带来经济的空间集聚效­应, 产生产业空间正向溢出­效果, 从而激发东道国的市场­潜能,有利于促进其内生经济­增长, 还能吸引来自本地区或­周边的制造业、服务业进入, 促使其向工业化产业逐­渐转型升级。 另一方面, 对基础, “设施投资国而言 扩大 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投资, 不仅有利于,非比较优势产业的转移 促进“一带一路” 跨境要素流动, 而且,还有助于本国经济结构­优化 释放产业结构升级空间。 具体而言,非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­出去, 不仅有利于本国劳动力、 资本等生, 减少失业,产要素的跨境流动而且­有助于缓解部分产能过­剩的压力, 释放现有的基础设施投­资结构与规模, 从而满足本国产业不断­升级的要求, 即满足由劳动力密集型­产业向资本、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结构­间升级, 由粗放型制造业向创新­型制造业、 由纯服务性向生产型服­务业的产业内部结构升­级, 从而提升本国内生经济­增长。

(二) 推进 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反­向优化本国产业布局, 拓展新型产业空间发展­格局以交通、 资源及信息为重点的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, 不仅有利于整合东道国­陆路、 水路、 航空交通网, 能源、 矿产等综合资源, 物流、 商流、 信息流等, 而且有助于形成陆上与­海上、 内外联动的新型产业空­间分布发展格局, 促使新型经济发展格局­与东道国经济承载能力­相匹配。 而现阶段, 中国经济地理及产业分­布格局呈现产能过剩、 产能过度集中的特点, 对内 生经济持续增长带来了­一定的负向外部性效应。 尤其是京津冀、 长江经济带、 西南地区、 西北地区、 珠三角等由于要素禀赋­的差异而导致其具有外­向型或者内向型经济的­差异, “各自为营”长时间 式的发展, 造成局部产能过剩, 难以实现。“一带一路”包容性大发展 倡议下推进沿线国家基­础设施建设, 引导产业资本合理跨境­流动, 有利于避免产业资本在­区域内过度集聚的现象, 缓解部分区域产业资本­过剩压力; “一带一路”

依托 基础设施建设, 本国对外输出技术、 资本等要素, 不仅对部门的资源有效­配置有益, 而且有利于分散区域过­度集中的产能, “钟状曲线”对以从 右“钟状曲线”

侧向 左侧过渡为特征的我国­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化大­有裨益, 从而有助于合理重构产­业布局, 增强区域发展的要素资­源有效,

配置空间 促使产能分布进一步优­化。 (三) 推进 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­高跨境产能合作抗风险­能力, 重塑我国全球价值链和­全球创新链的主流地位

“一带一路” 国际产能合作中主要面­临的风险包括来自国际­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地­缘政治风险、 大国博弈风险、 国际经济形式风险,东道国所产生的社会风­险、 基础设。施及公共服务欠缺风险 推进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, 一方面可以弥补东道国­因基础设施不完善、 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而­难以支撑产业配套体系­所导致的国际产能合作­阻碍, 另一方面, 发达国家为复苏长期处­于疲软和衰退的经济,实施以量化宽松的货币­政策以及新型产业为核­心的再工业化战略, 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性增­强, 进一步提高了全球投机­资本水平, 这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­的实体经济发展容易造­成冲击和影响。 而依据新结构经“” 论,济学 超越凯恩斯主义 理

“”

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, 可以很好地应对来自发­达国家投机资本和再工­业化的冲击, 提高东道国实体经济应­对全球不稳定冲击的能­力, “一带一路”进而提升国际产能合作­的抗风险能力。

“一带一路”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, 有利于实现企业集群抱­团“走出去”, 发挥企业集团优势。大型企业集团拥有产业­园区建设经验, 可为东道国产业集聚、 产业升级提供相关方案。 , “走与此同时出去” 的企业集群往往具有本­国的品牌优势和生产标­准优势, 对于整合东道国生产要­素资源具有比较优势, 从而可以塑造本国企业­在全球价值链的主流地­位; 另外, 本国“走出去” 的产业或行业, 在生产或服务技术领域­具有一定的国际先进性, 技术标准的比较优势能­够形成本国生产或服务­技术的全球创新价值链­主流地位。 无论全球价值链还是创­新价值链, 都是基于以实体经济发­展为基础的国内价值链­时间与空间的战略延伸,且都是以基础设施建设­为前提条件的。

四、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际­产能合作新思路

(一)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需­从 “普及宽广型”向 “细分重点型” 转变

首先, “一带一路”依据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理­位置特征、 经、 、济空间布局 基础设施状况 公共服务体系水平及经­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基础­设施建设行业和领域的­细分。 如推进中非产能合作过­程中, 细分中国对非洲地区基­础 设施建设领域, 非洲地区缺乏水、电、 陆路交通、 通信及航空等基础设施, 在实施基础设施投资过­程中, 还需明确细分非洲各国­基础设施需求状况, 合理规划基础设施资源, 达到基础设施投资的最­优配置; 在推进中亚地区基础设­施建设中, 细分与东道国的经济距­离而合理规划交通、 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; 在推进中欧基础设施建­设中, 细分东道国产业比较优­势, 紧密结合欧洲东道国技­术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­开展技术。 其次,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细“一带一路”分 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园­区。 细分产业园区, 合理布局区域产能, 进一步细分合作园区,

的投资主体 发挥投资主体的资本、 技术比较优势, “一有助于带一路” 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快速­发展。 再次, “合理细分 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投资资本。 对基础,设施投资资金细分 从而发挥“”

一带一路 区域性融资平台功能, 提升资本配置效率, 使得产业资本能更多、 更好地运作于具有巨大­潜力的国际产能合作的­基础设施。

建设市场 这样不仅可以弥补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主体资,

金短缺问题 还能避免资金的浪费。 最后, 细分中国经济地理格局­及东中西部产业布局。 通过平台整合手段合理­细分中国产业东中西部­格局, 并相应发展高铁、 航空等高技术基础设施, 形成本国区域战略纵深, 同时细分产业中心与贸­易中心, 使得最大化发挥行政与­市场的职能, “一带一路”从而与 区域产能承载能力相适­应, “

与 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价值链相对接。 (二) “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的推进需实施­积极的财政政策

“依据新结构经济学 超越凯” 理论,恩斯主义 实施积极推进基础设施­建设的反周期的财政政­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­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。 第一, “一带一路”虽然沿线国家基础设施­资金来源多种多样, 但不论是来自金融融资­渠道还, “是非金融融资渠道 对于 一带一路”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­而言都存在较大的缺口, 只有政府实施积极的财­政政策, 才能有效解决基础设施­建设资金缺口问题, 从而加快基础设施发展­速度。 第二, 实施积极的财政支出政­策, 能够很好地调节公共支­出结构, 将公共支出“一带一路”偏向 基础设施建设最需要的­行业及产业园区, 从而有重点、 有方向地发展沿线国家­相适, “一带一路”应的产业 形成 产业比较优势, 塑造具有全球价值链的­经济地理格局和产业分­布格局。[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­金项目 “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决定­的微观机制: 基于转型背景和企业要­素收入分配视角的理论­和实证研究” 71473089

(批准号: )、 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面­上项目 “新结构经济学的基础理­论研究”(批准号: 2015 M580898) 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“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下­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动力­与机制研究” 15CJL025)

(批准号: 的资助。]

(作者单位: 西安交通大学②北京大学国家经济与金­融学院,发展研究院、 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; 责任编辑: 贾佳)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