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艺术生成的伟大与冒险

-

刘庆■

保罗·克利被认为是 世纪最难理解的画家之­一, 他的画就像谜一样充满­未知与玄

20幻。从他的画作中,我们既能看到印象主义、后印象主义、立体主义、表现主义、抽象主义、未来主义、 象征主义等艺术流派的­风格特征,又能发现对儿童艺术、原始艺术、东方艺术、古罗马艺术、古埃及艺术的吸收借鉴,因此,我们很难对克利进行归­类。

另外一方面,正如学者萨利斯所指出­的那样,在克利的作品中出现了­许多前所未有的事物,没有可用来比较、参照的东西,也没有提供足以理解它­们的条件,“他的作品抗拒着被人理­解:既没有艺术哲学留下的­任何概念,也没有艺术史所阐述的­任何分析形式用来把握­克利作品中那些从未出­现过的事物”, 所以研究克利是困难的, 对他的研究成了思维的­冒险。那么最近由复旦大学出­版社出版的苏梦熙博士­的 《使不可见者可见———保罗·克利艺术研究》, 似乎可以称得上是对上­述这一难题的回应与挑­战了。

“艺术并不是呈现可见者,而是使不可见者可见。” 作者认为这正是克利作­品主题丰富性与形式技­法多样性的根源之所在,是一直潜藏在克利心里­所追求的艺术目标。本书正是围绕克利的这­一观点展开研究,探寻克利的创作奥秘及­其作品的深刻内涵,并将其视为克利最为重­要的艺术理论,挖掘克利艺术理论的肌­理与特质。

当然, 作者首先将克利还原到 世纪初期———那个他生活的时代背景­与所处的历史

20场域之中, 来考量克利艺术理论的­变革性、实验性与前卫性,指出克利旨在构建一个­同自然平行的艺术世界。这一观点很容易让我们­联想到塞尚的观点,即在他的眼中,艺术不再是模仿自然,而是要创造与自然平行­的对等物,这是艺术发展到现代的­诉求与结果, 即不断申明与强调艺术­的自律性, 从而肯定艺术独立的价­值与意义。 故克利与塞尚这些现代­主义画家都极力摆脱自­文艺复兴以来建构的那­样一套三维透视法则, 并在突出形式的独立性­上作出革新 所以 在书的一开始,作者就从形式入手,强调克利对色调、线条、色彩等形式

。 ,

要素的重视。

但本书并不仅仅满足于­对克利的画作做形式分­析 而是进一步追溯克利艺­术理论的哲学基础 将克利的这一艺术理论­上升到,

艺术哲学的高度 来剖析克利艺术与世界­之间的关系 作者抓住了 生成 这一关键术语,并

,以此作为突破口进入克­利的艺术世界 通过对

。 “”克利形式要素的 生成性 的探索 理解克利

, “中间世界 是如何构建并发挥作用­的 对于克

“” ,

利来说 真实的自然无法被视觉­全面捕捉,之

” 。所以如此 是因为它们遵循着宇宙­的动力原则

,和个体身体的深度而不­断地生成和变形 理解

,并展现这种生成和变形­是艺术创作的任务,这

,也是克利使“不可见者”“可见 的哲学基础。在这一部分的探讨中 本书联系相关的美学理

”论,尤其是引入德勒兹、利奥塔 梅洛 庞蒂、海

德格尔 福柯等思想家对克利的­阐释 深入探

、 -讨克利的艺术观念 指出他的 生成 既是一种

、 ,哲学意义上的反思 又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­反

, “”

抗 作者借此展开艺术与哲­学之间 艺术与思

想之间的对话 揭示克利艺术理论的审­美之

。 、

维 思想之维与生命之维 这构成了该书的重

心之所在。

、 ,本书除了立足于艺术美­学与艺术理论研究外,还旁涉艺术史、自然科学 社会学 心理学、符号学、人类学、传记等领域,力图呈现保罗·克

、 、利的精神个性与艺术风­貌。 同时还梳理了克利与音­乐、诗歌、歌剧、神话、悲剧等艺术之间的关系,来共同破解其作品主题­与形式的变化之谜。另外, 还专门谈到了克利艺术­与东方艺术之间的关联, 特别是克利艺术同中国­艺术之间的联系,指出一方面克利受到了­中国漆画、中国诗歌与水墨画的启­发, 另一方面他也对现代东­方艺术造成了广泛的影­响,比如赵无极、朱德群等都受到克利的­影响。

该书立足于克利的理论­和教学笔记 并结合绘画作品,深入克利自身的文本,特别是那些

,尚未被翻译过来的文本, 试图还原克利艺术理论­的全貌,填补了国内克利研究的­许多空白。当然,这不是克利艺术理论研­究的全部,但作者为我们呈现了克­利艺术理论中最为出彩­的乐章。正如克利的挚友以及最­权威的克利研究者格罗­曼所写的那样:“当克利向外界展示他自­己的时候,我们得到的信息永远只­是他全部思想的片段。克利就像一位伟大的魔­术师,他的作品魅力永存,变幻无穷”。

《使不可见者可见———保罗·克利艺术研究》苏梦熙 著

复旦大学出版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