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建议为滨江注入一点嘉­年华气氛

专家把脉

-

记者: 在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­都市、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版­图中,滨江占据什么样的地位?

徐妍(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­促进中心主任): 浦江两岸在空间方位上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 而且这个片区相对集聚,店多成市。我们看到西岸已经形成­了包括龙美术馆、余德耀美术馆、油罐艺术中心、西岸艺术中心在内的美­术馆集群,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­刚刚在那里举行。 东岸、杨浦滨江、黄浦滨江等也诞生了越­来越多的剧场和展厅。

滨江的许多剧场和美术­馆都是由工业遗产改造­而成的,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———空间大、色彩纯、风格简洁。这些空间在改造之后,本身就是艺术品,很有感染力,容易成为“网红”,吸引年轻人拍照打卡。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空间­的魅力发掘出来,用艺术创作、表演去激发这些空间的­活力。在滨江的文化场馆建设­中,需要更多的“网红空间”,在不忽视功能的前提下,注重视觉效果。先把观众吸引过来,再用好的艺术内容把观­众留住。

记者:在这样的空间,什么样的演出和展览可­以把观众留住?

徐妍:这些工业空间特别适合­一些现当代的演出。 比如 年我们举办的第二届空­间艺术季,和浦东新区合作,选中

2017

了民生码头的 万吨筒仓作为展馆。这座筒仓建于 世纪 年代,曾是远东最大的粮

8

仓,21 世纪初停业,废弃了十多年。改造后,8

20 90万吨筒仓吸引了很­多人排长队来看。我们和中国上海国际艺­术节合作,请来了爱沙尼亚电视女­子合唱团,在这里举行了一场不插­电的沉浸式演出。北欧风情的空灵之音在­空旷的谷仓里发出, 因为空间内部挑高有十­几米,回声非常美,就像在教堂一样。

记者:伦敦有一个以泰晤士河­为名的艺术节,未来上海有没有可能办­一个江畔艺术节?

徐妍:上海如果办一个江畔艺­术节,我认为可以很好地把上­海的海派文化、江南文化融合进来, 这些文化特质都是和水­分不开的。我们可以挖掘利用好这­些本土文化资源,让滨江的文化场馆联动­起来,通过市场化的途径,办一个有底蕴、有个性、有吸引力的艺术节:滨江的文化氛围营造中­还缺什么?记者

。徐妍:我们缺的不是演出和展­览,是文化生活的体验。 现在大家都在谈文旅融­合,要吸引游客来上海滨江­游览、看戏,不能只满足单一需求, 而要增加丰富多彩的体­验。比如有的滨江区域离中­心城区腹地较远,吃喝拉撒都成问题。 我们 年办第三届空间艺术节­的时候,杨浦滨江缺咖啡馆、缺便

2019利店。我们当时为了办活动特­别引入了一家便利店,结果市民络绎不绝。

为什么草莓音乐节那么­火?就是因为它不仅仅有演­出,还有集市、有美食。周末和朋友一起去,可以听到喜欢的乐队,还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。是这种综合的文化体验­吸引了观众。

记者:不同的滨江区域如何形­成差异化的文化定位?

徐妍:浦江两岸每一片区域都­可以有自己的个性。我工作的地方靠近黄浦­滨江世博段。那里已经有当代艺术博­物馆,当代艺术激发了很多年­轻人的灵感。日常在相邻的黄浦滨江­转悠, 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吹萨­克斯,有人打鼓。这是一个市民自发形成­的户外艺术空间。

比如说,是否可以在滨江区域扶­植民间艺人呢?就像时下流行的“开放麦”,只要你有才华,都可登上这片舞台。就像东京涩谷街头,时髦年轻人玩 cosplay,已经成为城市不可缺少­的风景。还有奥地利林茨,是多瑙河边最大的港口­城市,曾被评选为“欧洲艺术之都”。每年夏天,这里有一个欧洲规模数­一数二的街头艺术节,各种街头艺人会跑来这­里表演,吸引了许多游客。

上海目前还是比较缺少­这样的 “嘉年华”氛围。滨江区域空间开阔,不易干扰到附近居民的­生活。杂耍、默剧、乐队、嘻哈都可以在这里表演,给他们一片天地,人才自然会集聚,创意自然会涌现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