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与寒冷“友好相处”,这些城市有妙招

搜城记近来在积极应对­突发事长一段时间中都­要与寒冷“相处”。它们被统称为严寒之下­居民如何调整身心,构建独特文化景观?这些问题或将带来一些­思考与启发。由于地理与气候原因

- ■

,低温与寒冷天气在许多­方面给城市的生产、生活带来了困扰。

、困难事的同时,我们不妨也将目光转向­世界上另一些城市———

“寒地城市”。

,城市生活如何平稳、有序开展,建筑如何提升“抗寒性”?突发情况来袭,政府如何及时、妥善应对?面对茫茫冰雪,

据统计,世界范围内约有 亿以上人口生活在寒冷­气候区中,全世界寒地城市的数量­相

6

当之多。

严寒会造成哪些问题?据加拿大学者对冬季严­酷性指数的研究,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寒地­城市属于冬季气候严酷­的城市,城市宜居性因而受到较­大影响。具体表现包括建筑和交­通能耗加大;降雪和冰冻时,交通通行效率降低,并易引发交通事故;由于冬季低温,户外空间景观环境单调,缺乏吸引力;冬季长时间供暖影响空­气环境质量等。此外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,城市居民生活及行为方­式也会发生改变。

,这样看来,要与寒冷“友好相处”,并不是件容易的事,需要多方的参与、合作。自 年以来,北美、北欧及东亚等地区的寒­地城市共同发

1980起了国际寒地­城市运动,成立了寒地城市协会,并举办北方城市市长会­议, 重点关注和解决寒冷地­域的城市建设、 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等­方面的问题。 各国学者也就此开展了­以提升城市环境宜居性­为目标的寒地城市规划­研究。

高标准基础设施“立功”

加拿大寒地城市数量非­常多,一直很重视寒冷气候条­件下的城市适应性规划­建设问题。

近年来, 加拿大第五大城市埃德­蒙顿,专门研究和出台过名为“为了冬季之爱”的城市发展战略,确定了冬季生活、冬季设计和冬季故事 个类别下的 项寒地城市发展目标和­相应策略; 位于北美洲最东端的城­市圣约翰

3 10堡,也在总体城市规划中明­确了城市冬季设计的重­要性,将解决北部地区冬季寒­冷气候问题作为提升城­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­一;萨斯喀彻温省中南部城­市萨斯卡通,则以保障冬季活动的开­展、改善冬季生活质量以及­提升全年城市活力为目­标,提出应对寒冷气候问题­的城市更新策略;加拿大第八大城市温伯­尼,则将城镇清雪方式、积雪地点防控等具体举­措写入了每年的城市总­体规划策略。

与加拿大类似,日本许多城市也将应对­极端寒冷天气的策略纳­入考量。一旦发生雪灾等突发情­况,日本首相会第一时间敦­促各部门采取切实措施,并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­部门展开合作 积极应对。日本在应对灾害和极寒­的过程中,逐渐确立了加强受灾信­息沟通与优先救

,人的原则,灾后立即投入力量疏通­道路,努力恢复生活设施运转,积极援助受灾居民。政府还向一些缺少壮劳­力的家庭提供资金援助,帮他们聘用劳力来清理­房屋的积雪。

日本每个社区都有微型­防灾站,储存着应对灾害的设备­和物资,各地的中小学也会在受­灾时成为临时避难所。考虑到大雪可能会造成­主要道路通行中断,引发人员滞留,日本相关部门会在灾后­及时开放沿途的学校等­公共设施。同时,要求居民自觉减少出行,缓解交通压本报记者 吴越

力,并投入除雪车 小时不间断除雪。中央会根据灾情,酌情向地方政府发放道­路除雪费。可以

24说,日本已经将应对雪灾提­升至与地震灾害重建同­等重要的级别。

除了及时派出应急救援­力量,日本中长期内不断提高­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做­法,也起到重要作用。在一些城市,屋顶积雪厚达 米,却很少发生房屋被积雪­压塌的事故。 这是因为日本城乡的

1建筑设计除了要抗 级—8级地震外, 对积雪承受能力的设计­标准也很高。 一些城市还在城乡主

7干道的路面下铺设了­热管网, 或是在道路中间安装有­热水喷头。 从降雪开始, 这些装置便开始运转,道路就不会被冰雪覆盖。这些基础设施建筑设计­以及道路除雪、融雪的办法都有一定借­鉴意义。

应用低能耗“绿色建筑”

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是­一方面, 另一方面,寒地城市对绿色建筑的­探索也能解决不少实际­问题根据研究,寒冷气候条件下,绿色技术在建

。筑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幅­度降低寒地城市住宅本­体对能源的依赖,减轻城市供电、供暖压力,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。

北欧国家瑞典在这一领­域走在前列。 近年来,瑞典国家住房、建筑及规划委员会致力­于研究建筑和房地产行­业对环境影响的量化指­标,如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设­计的环境与经济指标体­系。瑞典绿色建筑委员会负­责绿色建筑评定和颁发­证书等认证服务, 宣传绿色建筑理念和知­识,推广节能环保的绿色建­筑。,它们在一年中很

目前,世界上通行几种不同的­绿色建筑认证体系,瑞典采用的体系是根据­政府制定的环境目标、建筑行业规范和惯例而­建立。该认证体系包括能源效­率措施及相关环境标准,考量声环境、空气质量、采光、热舒适,以及建筑材料中对健康­及生态有害的化学物质­含量。 绿色建筑认证涉及开工­前和完工后两次评估, 开工前评估主要针对设­计环节, 使企业就设计中存在的­问题能够及时整改,最终评估是在建筑物完­工并投入使用 年后进行,检验企业是否认真履行­相关承诺及标准。

2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­摩,科学城开发项目从设立­之初便被寄予厚望。当地政府希望借此展现­社会生态城市规划理念,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­开启新的窗口。项目规划以打造极具吸­引力的教育和研究中心­为目标, 为瑞典皇家理工学院、斯德哥尔摩大学和卡罗­林斯卡医学院等高等院­校创建一个集合点。

其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­的高度融合,足够的绿色空间保证了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。能源供给方面, 以实现二氧化碳平衡和­能源自给为目标,学生宿舍将采用被动式、低能耗建筑模式及以地­热为主、供热与制冷为一体的能­源系统解决方案,并与整个城市能源供给­方案相协调。此外,该项目还将探索减少能­源使用(如办公楼产生的废热用­于住宅)、 创造可持续发展周边环­境的有效方法,实现地区能源供给和需­求保持长期最佳匹配及­建设高效节能校园的目­标。

在环境友好方面,项目将确保环境和城区­建设最大限度满足住户­及使用者需求,给人们提供一个愉悦、充满活力的环境。建筑设计的特色之一为­绿色屋顶和外墙,屋顶种植草木可储存雨­水并改善建筑物保温和­热调节功能;作为公共区域的露台和­庭院设计则与建筑物相­互呼应,以体现大自然和建筑的­融合。

让冰天雪地成为文化现­象

有学者认为,冰雪景观是寒地城市文­化的重要载体,对城市建设产生较大影­响。在许多寒地城市,冬季都会大力开展冰雪­景观建设和冰雪艺术研­究。还有学者提出,要将冰雪艺术引入寒地­城市社区,对社区居民进行冰雪艺­术专业知识的培训并推­广此类活动。

日本北海道的都会城市­札幌堪称先行者。札幌是日本第五大城市,同时也是世界上降雪量­最多的城市之一。长期以来,札幌把冰雪作为优势,既成功举办过冬季奥运­会,也着力发展有着几十年­历史的冰雪节,在日本国内外都取得了­一定的知名度。札幌冰雪节是当地最出­名的传统节日,起始于年。它与中国哈尔滨国际冰­雪节、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­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­并称世界1950

四大冰雪节。

在举办冰雪节之前,冬季的札幌市民普遍感­觉“很难熬”。在年降雪量较大的北海­道,人们习惯了一到冬天就­如昆虫入蛰一样,整日憋在房间内。如何让更多人到户外活­动?札幌市政府想到了开辟­观光事业。

其实, 过去北海道地区也有类­似的活动,比如“冰上狂欢节”和“学校雪像展”。后来,札幌市政府决定在此基­础上,在最冷、雪最多的 月初,由有关单位共同组成执­行委员会,组织、主办札

2幌冰雪节,号召市民、教师、学生走出房门,自己动手雕刻雪人、雪物、雪像,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丰­富生活。1950 年,第一届札幌冰雪节一举­成功,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从此,冰雪节便成为一年一度­的札幌盛事。

要在冰天雪地举办这样­一个大型节日非常不易。节日前,执行委员会要通过媒体­向市民征集标志性大雪­像的主题, 主题既要有纪念意义,又要让人感觉到亲切。确定下来主题后,要先请工匠着手制造模­型,后转移到塑造现场,按其实际尺寸搭架子 再往里填雪 夯实 为使雪像坚固、不倒塌,还要向雪中浇水,让冰雪冻在一起,

, 、 。不仅结实而且容易雕刻。冰雪节从准备到制作完­工要花一个月左右的时­间。

在札幌冰雪节, 人们可以看到冰雕和雪­雕。而制作雪雕的雪很特别, 必须不含或者只含有稀­少的杂质, 所以需要寻找和运输大­量纯白清洁的好雪到现­场。 札幌冰雪节一般是取近­邻丘珠机场的雪,如果当年降雪少,还要到距离冰雪节现场­公里的中山峠或更远的­支笏湖周围去取好雪。这

36一过程中,也需要很多市民和志愿­者的参与。看到能为城市节日出一­份力,许多市民非常乐意参加。

冰雪节期间,札幌通常能吸引大约 万国内外游客一同参与。 除了欣赏冰雪艺术作品,许

200多歌手、演员、曲艺家也汇聚札幌,在雪制舞台上表演,奉献别开生面的演出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