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高效高质宝兴里旧改如­何解“天下第一难”

天,当年启动当年收尾当年­交地354解放调查居­民 100%自主签约,100%自主搬迁

- ■本报记者版

JIEFANGDAI­LY

唐烨年的第一天,倪龙扣一家搬进了新房———一套 多平方米的叠层复式三­房

2021一厅,宽敞明亮、阳光充沛,与她曾住了大半

110

辈子的 平方米老房相比,用她的话说“生活简直翻了天”。

8.8倪龙扣的老房位于黄­浦区金陵东路上的宝兴­里地块。这里是绝对的市中心“黄金地块”,距外滩一步之遥,但蜗居其中的居民却过­着“72 家房客”的日子:生活空间逼仄,还在使用手拎马桶,晚上睡觉打地铺时脚丫­要伸到桌子下,夫妻吵架都不敢大声,因为隔音太差……

年 月 日,宝兴里地块最后一户居­民搬离, 标志着这一地块旧改征­收结

2020 12 25

束。自此,涉及 证居民、143 证单位的宝兴里旧改项­目,也创下了上海大体量旧­改项

2119目的新纪录:从宝兴居民区二轮征询­签约启动算起,仅用 天,就实现了“当年启动、当年收尾、当年交地”,以及居民的“100%自

354主签约、100%自主搬迁”。

前者代表着高效, 后者意味着高质。宝兴里旧改,为何能成为上海旧改高­效高质的“样板”?

把旧里群众当亲人

金陵东路 号对面, 就是宝兴里弄堂。这是一个有来头的弄堂,诞生了新中国

381上海第一个居委­会。时光荏苒,曾经荣光的弄堂如今在­硬件上已无法满足现代­人的生活需求。“走出弄堂是外滩的高楼­大厦,回到家中还要拎马桶。” 倪龙扣这样描述当时生­活的反差与心理的落差。原来住在福建南路八十­四弄 号的陈裕生夫妇,昨天再次来到曾经的家­拍照留念。11

为回应宝兴里居民要求­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愿­望,2019 年 月, 包括宝兴里弄堂在内的­宝兴里地块拉开旧改大­幕。

8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­旧改:从上到下对旧改的认识­高度一致。这是宝兴里地块旧改实­现高效高质的第一个关­键。

市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宝­兴居民区,部署协调推动地块旧改­工作。 市里的大会上,市领导多次强调,“旧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,也是民心工程”,“把旧里群众当亲人”,旧改工作“事关群众居住条件改善,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身­体健康,直接检验着各级领导干­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”……在加深了对旧改重要性­与紧迫性的认识下,各方力量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。

黄浦区领导带头走访旧­改居民,面对面做思想工作;深入旧改指挥部、实地到居民区,解决旧改中遇到的难题;地块所属的外滩街道党­工委成员全部上阵,每位党工委委员包干 到 户旧改居民;街道干部下沉基地,分片包干、责任到人……

100 300再难也要迎难而­上,坚持不放弃。居民盼旧改,但诉求多种多样,黄浦区党员干部设身处­地为居民着想,与居民推心置腹交流。

在旧改这样一件既涉及­群众切身利益、又涉及城市发展的大事­实事上,党和群

“众的目标是一样的,群众不仅是旧改的受益­者,也是城市更新的贡献者。在工作中,我们深深感受到,正是因为居民群众相信­党和政府,所以愿意提出诉求。即便暂时不愿意签约,背后也是有切实困难和­矛盾存在,我们尽力帮助解决。”黄浦区旧改办专职副主­任朱佛海说。

宝兴里弄堂一户居民,有一处临街门面房在此­次征收范围, 此前迟迟不肯签约。他提出,想让他签约,要帮他找一套同样可经­营的门面房。 看他想继续经营的愿望­迫切,朱佛海等协调相关区属­企业按照他的要求,为他物色了一些适配的­门面房。考虑到他年事已高,又观察到他原来经营的­门店生意不太好,朱佛海从这户居民的角­度出发,劝他不要再如此辛苦继­续经营。这户居民看到政府很有­诚意帮助自己解决问题,也考虑到自己身体状况,不再坚持要门面房,主动完成了签约。

宝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­徐丽华记得,第一次开旧改征询会议­时 居民讨论十分热烈。有居民顾虑重重,说“我们房子虽然小,

,但住在市中心地区,看病、买东西非常方便,实在不想动了”。怎么办?

居民区党总支和征收事­务所很快就成立了临时­联合党支部,集中全员力量,向居民做好解释工作。“做饭难、上厕所难、洗澡难,这样的房子待着不舒服。再如何更新改造 都不如旧改对生活改善­彻底。”一遍遍说,徐丽华与居委干部的嗓­子都说不出话,

,但他们还是不断地去居­民家做工作 为了能碰到居民 他们常常早上 时就到岗,

。直到深夜还在居民家中,这样的状态持续了

, 7

很久……

 ?? 本报记者 海沙尔 摄 ??
本报记者 海沙尔 摄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