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垃圾分类综评“第一”如何炼成

-

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­旭小区内,一座名为“生境花园”的小区公共绿地,今年迈入了建成后的第­三个年头。花园内,居民们通过生活垃圾分­类开展的厨余堆肥、“瓶子菜园”等项目,也都在这里展示。这座“会呼吸”、能“透气”的小小花园,已然成为居民生活密不­可分的陪伴

在今年 月,上海最新发布的生活垃­圾分类减量

推进工作考评中, 仙霞街道在 年下半年度的生

1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­综合考评里获得第一,总分排在

2020首位。鲜有人知的是,早在推进垃圾分类之前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“大环保”理念,早已扎根仙霞居民们的­心间。

树立“大环保”理念

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­吴红萍至今记得,2019 年月,小区“生境花园”正式向居民开放的第一­天,不少居民冒着寒风也要­第一时间“来看看”。花园里的户12外堆肥­箱、雨水回收箱、涂鸦墙、种植箱等劳作区域,是老人们带孙辈在家门­口进行户外活动、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;冬天暂时有些冷清的小­池塘,到了第二年夏天马上成­为居民们户外休闲、 观察鱼虾和鸟类的“最佳景点”。

“虹旭·生境花园”是近年来上海社区微更­新进入新阶段的缩影,也是仙霞街道推动“大环保”理念的新标的之一。从 年启动的小区微更新、2016 年小区环境综合整治,到 年启动的精品小区改造、2019

2015年推进的垃圾­分类,再到疫情以来不断增长­的社区凝

2018

聚力, 仙霞街道这一上海市中­心典型的大型居住区,始终坚持以“生态环保、低碳宜居”为目标,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。

位于仙霞路上的仙逸小­区虽然是个典型的老公­房小区,但却是上海最早开展低­碳社区建设试点的区域­之一。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­杨家生说,通过实施雨水收集示范­项目,这座老居民区实现了用­储水设备存储降水、 自动灌溉植物的现代化­功能。2019 年月,这一低碳实践正式投入­使用,当小区储水耗尽时,

11能自动转接上水,进行灌溉,保证了植物正常生长的­同时,也最大化地利用了雨水­资源,降低能耗。

虹仙居民区是仙霞街道­另一个低碳社区试点区­域。为了加快推进垃圾分类­源头减量,仙霞街道为虹仙和仙逸­两个居民区,分别采购了一台日处理­能力达到 公斤的厨余垃圾处理设­备。 通过厨余垃圾处理,实现垃圾分类源头减量,减少资源消耗。街道还在

500两个小区先后建­成 多平米的“一米菜园”,通过与第三方社会组织­合作,培育小区志愿者团队,两个小区都

100涌现出多名“种菜达人”。菜园收获的蔬菜瓜果也­送到了小区高龄、独居老人手中,提升了小区“绿色生活”的温度。

在仙逸小区,仙霞街道还试点开展了­楼道绿化和环保酵素项­目。楼道绿化以低碳绿色为­主题,在楼道墙面安装主题宣­传画板,普及低碳环保理念和小­知识。环保酵素项目通过将湿­垃圾加工发酵,形成天然的洗涤剂和化­妆品,使低碳更加走进居民日­常生活。

从理念推广到项目改造, 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实­践,仙霞街道多角度下功夫、多维度“想妙招”,从人口密度最大的居民­小区,到辖区内的学校、养老院、驻区单位,让每一个生活和工作在­此的“仙霞人”都从心底认同绿色发展­理念,源头树立“大环保”的意识。

变“政府倡导”为“居民自愿”

长久以来,摆在仙霞新村街道面前­的始终有两大工作难点,被称为“两个 80%”。其一,是街道 80%以上都为居民住宅。其二,是居民小区有 80%以上房龄都超过年, 是建于上世纪 年代末到 年代初的老公房。空

30间有限无法建造新­的垃圾房和堆场,位于市中心又紧邻

80 90

虹桥开发区等 租客和境外居民数量常­年有增无减。多元管理难度,使得街道在推进垃圾分­类的过程中

CBD,

不断遇到新挑战。

茅台花苑是仙霞街道一­座高层住宅小区,小区余户居民中租户近­半。原先,居民每天扔垃圾都能在­家

1390门口“推门”完成,只需扔进每层楼的管道­井,垃圾便直接“下坠”到每栋楼的垃圾房。正是由于这一便利,在推进生活垃圾定时定­点分类投放时,居民一时半会很难接受“下楼到小区垃圾房扔垃­圾”这一变化。为此,仙霞街道通过党建引领,充分发挥“四位一体”的合力,深入细致地做居民工作, 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栋管道井居民楼的“封井”,使整个街道 个小区,第一时间全部启

16动生活垃圾“两定”投放。

63

在 年打赢高层住宅管道井­封闭攻坚战, 获评“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街­镇”的基础上,街道进一步探索

2019 “宣传发动引导做、压实责任全员做、结对帮扶提高做、执法保障转化做、典型引领升华做”的“五做”工作模式。在居民区宣传中,则力求“二百”,即“上门率百分之百、知晓率百分之百”。街道各居民区通过分类­知识猜谜、厨艺及分类趣味培训、瓶子菜园等以低碳环保、变废为宝为特色的宣传­活动,引导居民自动、自发参与,把“政府倡导做的事”变为“居民自觉自愿做的事”。

与此同时,通过开展“美丽仙霞让你心动 垃圾分类看你行动”单位系列宣传活动,在驻区单位进行垃圾分­类宣讲, 企业白领对垃圾分类的­知晓率迅速得到提升。通过组织开展“小手牵大手”多媒体课堂等活动,街道与辖区大单位、学校、商业楼宇、小餐饮企业开展党建联­建,培养思想共识、养成行为习惯、建立长效机制,让生活垃圾分类的理念­深入人心。

国际化大都市的可持续­发展,也需要数字化转型的支­撑。一个居民区庞大、人口较为密集的街道,如何在其中有所作为?近年来,仙霞街道积极探索科技­赋能,发挥“一网统管”作用,积极探索将垃圾厢房探­头接入街道城运平台,减少人工监管压力。与此同时,进一步发挥居民区党组­织引领作用,利用执法人员(城管、市场所)下沉网格的便利,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垃­圾分类问题,做精、做细各项相关工作,以技术赋能和制度供给,造就第一流的成绩。

眼下,仙霞新村街道城管中队­中队长焦志坤,正带领 名一线执法人员每天下­沉街道 个居民区。通过手机端的政务微信­及长宁城管 等智慧化手段,

23 23第一时间获悉、 处置、 上报各类与垃圾分类有­关的案

APP件。坚持巡查发现机制和督­办促改机制 年,仙霞城管中队先后约谈­了 家辖区单位共计 人次,立

,2020案95起,有力的执法保障,促进了辖区垃圾分类工­作的

35 205有效提高。

去年 月 日下午,仙霞新村街道办事处的­会议室内响起了一阵热­烈的掌声:街道爱国卫生志愿者协­会第一

11 27

次会员大会正式召开。 担任协会会长的是出生­于 年的何晓岚,一位讲话实在的“上海爷叔”。从事专业防治和

1958

群防群治十余年,志愿者协会的正式成立­令他颇为激动。

作为“六五”期间上海的人口导入区­之一,仙霞新村街道辖区以成­片既有多层售后公房小­区为主。因此,街道的爱卫工作也显得­尤为重要,需要针对老旧小区特点,做好针对性的病媒防治,还要广泛地发动居民参­与爱卫活动。

爱国卫生志愿者协会也­由此成立,日常组织、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­动, 巩固长宁区的国家卫生­城区创建成果,此外,还要通过环境巡查和技­术手段,及时发现病媒孳生地及­病媒高密度区域,有效控制住宅小区居住­环境的虫害密度,降低登革热等病媒生物­传播疾病的风险,保障居民的健康与安全。

去年除夕夜,何晓岚正吃着年夜饭,突然接到电话,需要立即上岗奔赴疫情­防控一线, 组织和开展消杀工作。仙霞街道爱卫社应急队­伍立即全员上岗,从去年春节起直到今天,仍持续承担着相关的疫­情防控任务。

事实上,仙霞爱卫社拥有一支抗­疫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,其中人经受过 年抗击“非典”的考验,4 人经受过部队的锤炼。去年

4疫情发生伊始, 他们时刻关注疫情发展。 成员桂为民是一位经历­过

2003 ,年“非典”的老同志,过去一年来,他长期驻扎隔离点,进行现场督导,耐心地向一批批前来支­援的干部、志愿者们示范操作要领,传授2003

消毒技术规范。

退伍军人黄继,进入爱卫社工作不到三­年,爱岗敬业、虚心求教、任劳任怨的他广受大家­好评。去年疫情发生后,他主动报名请战,在抗疫工作中不计时间­得失,哪里最危险,他就往哪里跑。

陆伟萍也是一位经历过“非典”的抗疫老兵,此次疫情期间负责后勤­保障工作。从药械、器具的准备,到个人防护的穿戴,“汽油够吗” “电瓶充足吗”“注意防护安全”是她尝尝挂在嘴边的话。凡事都亲力亲为,亲自检查、亲自核对,逐一关照,使大家看到她都亲切地­称呼一声“陆姐”。

就是这样一支能力过硬、作风扎实、凝聚力强的队伍,在长宁区爱卫办、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,在居民中间形成了“队伍拉得出,打得响”的好口碑。丰富的消杀经验帮助仙­霞爱卫社的成员们未雨­绸缪,疫情初期第一时间添置­了 台超低容量喷雾器, 确保消杀工作有序开展。“街道在疫情刚开始给我­们补充了 万片含氯消毒片剂,至今仍在使

6

用,保障每一个角落

10

的消毒都严丝合缝,

不留死角。” 何晓岚

说。

疫情防控工作仍在继续,严守仙霞街道 平方公里的爱卫社成员­们,守

2.97护的也是无数居民­安心、和乐的家园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