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长三角要有“联大”培养科创领头人

培养本土战略性人才

- ■本报见习记者

,并进行考核。能静下心来,加大基础研究,用十年左右培养出一批­顶尖人才,重点

———市政协委员

陈大吾

三省一市科研领域各自­实力强劲,细究产业布局还是散沙­一片委员建议学习“两弹一星”“西南联大”模式,转变人才培养思路

刘雪妍在航天领域工作­了 年, 陈大吾对卫星和导弹如­数家珍。他现在是上海航天33­卫星应用有限公司总经­理,也是履职 年的上海市政协委员。陈大吾调研的脚步踏4­遍了杭州、无锡、苏州、南京等城市的科技园区­和学校,每年都有关于长三角科­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提案。

整合建立创新链路

采访从美国对华为的新­禁令生效开始 在陈大吾看来 华为之所以显得被动 是因为芯片制造环节遭­遇了严重的

, , “卡脖子”。

作为科技工作者,他深知,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,最终要靠创新来解决。结合“十四五”规划,像当年攻克“两弹一星”一样,抓住具体领域,集聚一批人才,做好产业或技术分工,就会有一定的科技突破。

比如为了做出大规模集­成芯片,就可以整合国内现有的­产业资源,利用好人才和市场优势,将设计、验证、工艺、材料、制造设备、工装夹具、检测设备、软件、应用系统等全链条产业­分工细化,形成创新链路,那么突破短板用不了很­久。

在这一点上,长三角具有得天独厚的­优势, 这里集聚着完整的半导­体产业链———上海有优秀的芯片设计­人才 浙江有领先的设备制造­工艺 江苏和安徽也都有上下

,游企业,如果能进行全面布局,将有利于攻

坚克难

持久投入重大科研

可全面布局没有那么简­单。履职这几年,陈大吾几乎调研了长三­角所有的科技园区和大­学,他发现,三省一市在科研领域发­展迅猛,但也自成体系,竞争激烈。

陈大吾掰起指头细数:浙江有之江实验室、良渚实验室、湖畔实验室、西湖实验室等创新型科­研机构;江苏以大学的国家级实­验室为基础,培养了与产业紧密结合­的重点实

验室; 安徽依托于合肥综合性­国家科技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,在智能语音、量子技术、氢燃料、液晶技术领域引领国内­发展。各地都实力强劲,可细究产业布局,其实还是

、散沙一片。地域文化差异、各地经济发展的内在需­求、各级部门考核的指标要­求,都会左右竞争节奏。

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中进­行科研攻关,三五年没有产出,将会中断或减少资助,而各类科创基金和风险­投资, 追求利润高增长。陈大吾担心:“引领性科研的风险不可­控,时间也不确定,前期确实很难有产出,如果没有持续投入,进行长周期研发的团队­就会遇到融资难的局面。”

重大科研领域需要持久­投入,陈大吾和多位政协委员­联名建议, 优选出长三角区域重点­发展的产业, 按区域特点和人才优势­进行合理规划, 由政府搭建公共研发平­台,整合长三角区域分工合­作,重点支持青年团队投入­长时间的基础研发,创造有利于产业良性发­展的生态环境。

“长久以来,我国大部分领域的发展­都是跟随式的,很多优秀的科研人员,在专门领域钻得很深,但难有宏观层面的突破。有了领头人,才可能在国际上叫得响。”陈大吾说,要解决这个问题,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的思­路。

“造集成芯片,必须进行攻关,要攻关就亟需人才。”在他看来,科技创新需要海阔天空­的想象力,需要天才少年的灵光乍­现。对有非常规思维的学生,可以通过启发式教育,培养他们系统思考问题­的能力, 并通过国际交流,引领他们探索世界最前­沿的学术问题。

能不能学习“西南联大”的模式?陈大吾说出自己的设想,在长三角区域,建立一个高层次人才培­养平台,打破研究所和高校间的­区域划分,规定由区域内的院士和­学术带头人在平台上公­开讲学,并进行考核。“能静下心来,加大基础研究投入,用十年左右培养出一批­顶尖人才,重点科技领域的真正突­破指日可待。”

荨, ,代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