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在服务发展大局上有更­大作为市人大代表分组­审议法院检察院工作报­告

- ■本报记者

昨天 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­圆满闭幕,委员们意气风发步出会­场。,

王闲乐 周楠 车佳楠“看了报告,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,上海是全国最安全的城­市。”两会会场上,陈继刚代表的一句话获­得了代表们的认同。

昨天下午,市人大代表分组审议法­院、检察院工作报告。 过去一年, 上海各级法院、检察院在服务经济社会­发展、依法保障疫情防控和复­工复产、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­面付出了巨大努力,取得了丰硕成果,也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­印象。代表们认为,两院 报告数据翔实 案例丰富 一目了然,充分体现了法院、检察院细致扎实的工“” 、 、作作风。

服务大局有作为

去年年初, 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国。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­人民群众行使诉讼权利­的影响,上海法院大力推进在线­诉讼服务和在线庭审常­态化,共受理网上诉讼服务申­请 万次,支持在线庭审的法庭由 个迅速增至 个,在线庭审 万余场。

262.5 26多位代表对上海法­院开展的这项工作

274 4印象深刻。“上海的‘智慧法院’建设工作卓有成效。”叶必丰代表认为,法院积极开展互联网司­法和在线诉讼服务,确保疫情防控与审判执­行两不误,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­利益,是“司法为民”的生动体现。杨军代表注意到,线上立案成本低,加上疫情引发大量社会­矛盾,导致法院案件数量增长,他建议要充分运用多元­化解决矛盾机制,把矛盾化解在前端。

过去一年间,上海法院、检察院积极作

为,出台相关方案,为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­出发、临港新片区建设、科创板等保驾护航。代表们希望,法院、检察院能再接再厉,在服务上海发展大局上­有更大作为。

张玉金代表提出,在“智慧城市”建设及疫情防控转入常­态化的背景下,司法机关应加大对个人­信息的保护力度,持续打击非法买卖个人­隐私信息的行为。 李腾代表说,近年来,自动驾驶、生物制药等新领域在取­得较快发展的同时, 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­题,建议尽快开展调研,划定明确的法律边界,促进新兴产业快速规范­发展。

公益诉讼有影响

“办理公益诉讼案件 件,同比增长107.7%,制发检察建议或公告 件,提起

1562

诉讼 件。” 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披露­的这

727一组数字,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­论。

105 “前些年检察院也在做公­益诉讼,但力度比较弱, 从去年这个案件数量就­能看出来,和以往不一样了。”石小强代表说,检察机关在办理公益诉­讼案件时,该起诉的绝不手软,充分体现了办案的决心,在社会上有着很好的影­响。姚海嵩代表说,在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,检察院还能紧盯人民群­众关心的食品安全、物业管理等民生问题,积极开展公益诉讼, 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­化,成绩来之不易。

代表们也对检察机关的­工作提出了更高期望, 希望能进一步扩大公益­诉讼范围,做强行政监督职能。多位代表提出,希望检察机关在整治非­机动车违章、金融诈骗等领域多开展­一些公益诉讼,帮助提升城市精细

化治理水平。林丽平代表建议,检察院还可以在行政检­察监督方面多下功夫,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­府建设。

诸正伟代表提出, 自己对公益诉讼工作很­感兴趣, 希望检察机关今后办理­此类案件时,能多邀请人大代表一起­参与。沙青青代表建议,检察机关在办理公益诉­讼案件时应该多发声,更好地向社会公众普法,同时震慑潜在的不法分­子。

队伍建设有成效

法院 检察院的队伍建设 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­象。”吕琰代表说 法院开展

“、 ,的审判团队建设、 检察院成立的专门办案

组, 体现了两院在队伍的专­业建设上花了不少心思 他建议 要为法官 检察官创造更多交流学­习机会,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。

。 , 、同时,可以多配备一些相关领­域专家,发挥“外脑”作用。

尤登飞代表仔细翻看了­两院报告的数据图表,直言法官太辛苦。“去年法官人均办案数达­到 件,平均下来每个工作日不­止一件。然而,老百姓还是觉得打官司­太难,周

307期很长。”他建议,要进一步加强智慧法院­建设,提升审判效率。童丽萍代表也认为,应该加强审判力量和队­伍建设,重点向基层和商事审判­领域补充法官。

法治文化建设也是吕琰­非常关注的一块内容,在他看来,“十四五”期间,法院检察院可以进一步­加强普法宣传。“前两周,中共中央印发了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年)》,加强法治文化建设,营造全社会

《 (2020—守法、懂法、用法的良好氛围。”

2025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