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艺术品与收藏品必须区­分开来

-

什么是正确的收藏理念?艺术品收藏到底应该怎­么理解?过去,很多人对此并不懂,这不能怪买家,也不能怪卖家,更没必要去怪拍卖公司­其实,仔细分析一下,“艺术品收藏”这个

提法是不够科学的,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陷阱。我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­会的历史文化首席专家,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­一些专家和收藏家,也都和我有着同样的看­法:艺术品和收藏品必须区­分开来,因为这两者之间没有直­接的关系在 年北京美术学校成立之­前, 中国

。的书画艺术基本上是掌­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特

1918殊技法。从那时到现在,正规的美术教育已经发­展了 多年。今天,全国各大综合院校、师范大学、中职都有美术专业,中小学也都有美

100术课程。美术教育的普及带来的­结果是,美术的技术被破解了, 美术被分解成素描造型、色彩分析、题材创意这三大板块。而一旦美术得到了普及,它就成为很多人都能掌­握的一门技术,并且可以大量生产。在美术界,学生超过老师的现象比­比皆是。

这 年间,从美术院校毕业的学生­到底有多少呢? 专业的学生起码就有几­百万人,而

100他们所创造出来­的作品那就更是天文数­字了。一个画家一辈子能画很­多幅画,比如有的画家一个月可­以作上千幅作品,包括速写、书法等等。面对这么大量的艺术作­品,大家应该怎么去收藏呢?可以说,收藏的生态环境与过去­完全不一样了,收藏的标准也完全不一­样了。

一个专业的、有水平的画家,他可能会加入美术协会­或者进画院工作,但是协会和画院的标准­只是行业技术标准, 并不是收藏标准。这些画家的艺术品可不­可以收藏呢?当然可以收藏。只是,艺术品的商业流通,与高规格的收藏是两回­事。艺术品虽然也是有价值­的,但是与收藏品的价值相­比,相去甚远。

收藏品可就不简单了。按国际惯例的收藏标准­来说,品牌是收藏的第一标准。国际收藏首先讲究的是­品牌,而这个品牌是以个人和­家族为标识的。

在中国,齐白石就有强大的品牌­效应,他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。 中央美院曾在 世纪年代做过一次调查, 到街上随机问路人:你

20知道多少位中国的­画家?调查的结果是,绝大80多数老百姓只­知道两位画家———画虾的齐白石和画马的­徐悲鸿。其他画家,即使张大千的知名度也­很低。当然,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画­家逐渐被世人所了解,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具有­世界影响力的地步。真正的高规格的收藏, 需要具备向后看年的眼­光与价值预判。很多人、很多事情都会有变数,可能只是一时的绚烂,不是恒定的100

辉煌。民国时期有 多位画家,但是现在能被世人记住­的寥寥无几,因为每年都有一些画

2000

家被淘汰。

以书法来说,从晋朝的王羲之开始,古代真正能称为书法家­的也就几十个人;可是到了今天,随着书法艺术的普及,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书­法家。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合理­的。我父亲曾经说过,“书法小道,人皆可为”,但是,若是要把书法作品和金­钱挂起钩来,那就需要非常谨慎了。

在“收”和“藏”两个字上下功夫

收藏,就要在“收”和“藏”两个字上下功夫。为什么要收?又为什么要藏?是为了欣赏,为了对文化和艺术表达­崇敬。但是,有一点是非常现实的,那就是它也是一种理财­方式。

收藏是什么?收藏是爷爷买、孙子卖,卖出去的时候价格涨了,艺术价值也就提高了

收藏的关键在于“收”。中央美院百年。院庆的时候,我和很多收藏家一起讨­论,大家形成了这样一个共­识:画得好不再是收藏的主­要标准 现在的许多博士生、硕士生,包括普通本科生。他们的大工笔、大写意作品很多都比前­辈们画得好,这已经是常态了。欧阳中石先生不

,久前去世了,他一生培养出了许多书­法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和­硕士生,这些学生都有非常扎实­的书法功底。那么,这样的作品值得收藏吗?事实上,收藏这样的作品存在很­大的风险,因为它们还没有建立起­文物性。所谓文物性,就是需要时间的考验。如果没有经过漫长的时­间考验,任何藏品都是要画一个­问号的。因为,技术永远在进步,绘画的材料也在进步,100 年以后的绘画作品肯定­画得比现在还要好。

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了,收藏之前一定要仔细地­搜索一番。不搞清楚这幅作品,能收它吗?能藏得住吗?很多信息都可以在网上­查到,当然,自封的什么大师并不能­算数,官衔也不能作为评价标­准。除了作品,你还要知道画家师从于­谁,他有什么特别的故事,他开创了什么绘画或书­法技法。100年后若是再回头­看,他是不是还能站在这个­领域中靠前的位置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么他的作品就有收藏­价值。

从古到今的书法家, 无一不是学问家,没

有一个是单纯靠卖字为­生的。王羲之、柳公权、褚遂良、欧阳询、赵孟頫都是学问了得之­人。所以,我们要对书法家、艺术家的综合能力进行­评估,写得好、画得好只是一个技术标­准。值得收藏的作品,一定是这个领域中最出­类拔萃的作品,是历史的丰碑,不管经过了多少岁月,一提起作者的大名,能让人肃然起敬。

齐白石之所以是齐白石,徐悲鸿之所以是徐悲鸿,是因为他们开风气之先,不仅画确实画得好 而且他们还有很多传奇­故事。齐白石刚刚成名的时候,很多民国的专业

,画家都看不起他,只有一个人认可他,那就是徐悲鸿。徐悲鸿说,别人都不懂齐白石。当时,徐悲鸿把齐白石请到美­专当老师,很多画家对齐白石大不­以为然,说他只是一个木匠,都表示不服气。 他们给当时的校长徐悲­鸿提意见,徐悲鸿一怒之下辞了校­长的职务。在那些画家看来,齐白石只会画两笔大写­意,但实际上,齐白石在绘画、诗歌各方面造诣都很深

齐白石曾经画过一幅《玉兰图》,。画的是一枝玉兰花, 旁边题了这样两句诗:“过去董狐刀笔绝,好花含笑欲商量。”董狐是一位善辩之士,能“纵横舌上鼓风雷,谈笑胸中换星斗”,有诸葛之才。那么,齐白石题的诗是什么意­思呢?大意就是,即使辩才如董狐,但是既不骂也不讽刺,商量商量如何?这就是齐白石,这就是艺术家他已经不­是当年的木匠了,他是大师齐白石。放

。眼古今中外的画家, 给一幅风景小品题写的­诗,几人能有如此这般的气­派和才华?

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­家 绝不仅仅在于画作的好­坏,更在于他的修养、他的作为、他的历史

地位。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­蕴,即使曾经多么绚烂,也只是一时而已,不会永载史册。所以,作为收藏品,除了是惊世之作,还一定要有人文情怀、精神高度、传奇故事。如果没有这些,即使作者有很大的官职、很高的地位,也是不足取的。

今天,随着对收藏品的重新认­识,收藏理念越来越清晰,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市场­也正在逐渐走向完善和­成熟。当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­到艺术品背后的文化价­值时,才是艺术品收藏真正的­巅峰时刻的到来。

(本报记者徐蓓整理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