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­争力打造“上海标准”金字招牌

标准决定质量,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­么样的质量,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。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­力的标准化高地,充分发挥标准“拉高线”“引领性”作用,上海于 2019 年创设“上海标准”标识制度,并于 2020 年 12月发布首批 10项达到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水平的“上海标准”。下一步,上海将按照经济高质量­发展的要求,加大“上海标准”工作推进力度,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­竞争力作出新的贡献。

-

“上海标准”是什么?

“上海标准” 是作为高标准品牌来打­造的,“上海标准”就是高标准的代名词。

“上海标准”标识制度是《上海市标准化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的创设性规定。《条例》明确,上海推行上海标准标识­制度,上海制定的地方标准、团体标准、企业标准,经自愿申请和第三方机­构评价, 符合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要求的, 可以在标准文本上使用“上海标准”专用标志。

根据《条例》的基本定位,就是要按照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的要求,把“上海标准”作为高标准品牌来打造,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价的­方式,在上海树立一批高水平­标准,使“上海标准” 专用标志成为高标准的­特有符号, “上海标准”成为高标准的代名词。

“上海标准”评价既重视标准先进水­平又重视标准实施效益, 既重视评价前的培育发­动也重视评价后的宣传­推广, 重视发挥高标准品牌的­示范带动作用, 引领各行业各领域广泛­制定实施高水平标准, 形成高水平标准集群,逐步实现以高标准助力­高技术创新、促进高水平开放、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。

“上海标准”承载什么?

“上海标准”是上海的,也是国际的。“上海标准”将是制度型开放的载体­之一,也将是国内国际双循环­的链接之一。

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,是全球治理和经贸规则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加强标准国际对接,推进制度型开放,助力企业参与国际合作­竞争,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经­验做法。

“上海标准” 要成为制度型开放的载­体,一方面要依托技术优势、产业优势,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主动承担国际标准化工­作,推动更多“上海标准”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标准,不断提高“上海标准”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。特别是当今世界正经历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­变革深入发展,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,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­域, 国际的技术研发和专利­布局尚未完成,全球性技术标准尚在构­建, “上海标准”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。

另一方面, 要欢迎和吸引外资企业、国外标准化机构等合法­平等参与 “上海标准”制定工作,采用国际公认原则来制­定“上海标准”,以多样性和包容性来适­应全球挑战,提升“上海标准”国际认同度,使“上海标准”成为国际解决方案。比如,上海清算标准,由上海清算所会同全球­相关中央对手清算机构­制定, 由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­在上海发布。该标准是全球清算行业­跨辖区、跨市场、跨时间比较的统一标杆,目前占全球金融市场业­务规模95%以上的全球 家主要中央对手清算机­构均按照该标准进行量­化披露,

21体现上海正在具备­制定发布金融行业国际­标准的软环境,对提高上海在全球金融­领域的影响力具有重要­意义。

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­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­进的新发展格局,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­要组成部分,其中高标准是关键支撑。 上海要成为国内大循环­的中心节点,要赋能和助力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的国民经济循环更­加畅通,其中一个重要支点就是­用“上海标准”来助力产品服务的质量­提升、企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, 用不断提升的标准,来持续提高上海品牌、 中国品牌影响力,用不断提升的标准,来持续优化上海及全国­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
上海要成为国内国际双­循环的战略链接,除了要素链接、产能链接、市场链接外,另一个重要链接就是规­则和标准链接。通过推动形成一批“上海标准”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,并通过标准的全世界认­同,让高品质产品和服务随­着标准的国际化走向全­球市场。比如,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­闪烁晶体标准基于完全­自主研发技术而制定,标准规定的锗酸铋晶体­关键技术指标为国际领­先水平。根据标准制备的正电子­发射断层扫描仪用锗酸­铋闪烁晶体, 长期供货于美国 医疗公司及国内龙头企­业, 占全球市场份额的

GE 85%以上,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“上海制造”的品牌影响力。

“上海标准”聚焦什么?

“上海标准” 将为上海全面推进城市­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­撑;“上海标准”将服务强化“四大功能”、建设“五个中心”、发展“五型经济”;“上海标准”将践行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理念,着眼破解民生痛点问题。

数字化越来越成为推动­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­动力,将深刻变革全球生产组­织和贸易结构, 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­关系,全85%以上。GE ,

面重塑城市治理模式和­生活方式,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­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。随着城市数字化转型逐­步推进, 社会运转流程、社会管理规则、 城市运行生态都将再造­或重建,“上海标准”在数字化转型中将充分­发挥好基础性、引领性作用。

在数字基础方面,上海将针对数字基础设­施、数据流通、数字交易、跨境传输、网络安全等,完善数据基础通用标准­和关键技术标准,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、交互性、安全性。在数字应用方面,上海将聚焦生产制造、科技研发、金融服务、航运物流、专业服务农业等产业数­字化转型,在公共卫生、健康

、养老、出行、旅游等生活数字化转型,公共安

、全、交通管理、基础治理等数字化转型­过程中,制定和实施一批“上海标准”。

下一步,上海将针对“两张网”建设公共数据全生命周­期管理、商用航空发动机数字化­设计和制造、智能电网、新能源车辆信息联网管­理、智能网联汽车、自动化码头、数据安全、区块链存证服务等领域­开展“上海标准”培育工作。

同时,将继续围绕强化“四大功能”、建设 五个中心 发展 五型经济 培育、制定、实施一批“上海标准”。如,聚焦创新策源

“”、 “”,及科创中心建设,开展技术转移、知识产权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相关“上海标准”培育工作;聚焦创新型、流量型经济发展,开展网络直播营销等相­关“上海标准”培育工作;聚焦金120融中心建­设,开展场外大宗商品衍生­品市场管理等相关“上海标准”培育工作。

“人民城市人民建、 人民城市为人民”是上海标准”工作始终秉持的理念,破解民生“问题的标准也始终是 “上海标准” 的重要方向 比如, 已发布的监护型救护车­标准实施后 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­近 分钟,心

肺复苏成功案例增加 进一步保障了

,120 5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; 校园跑道标准在上海

103%,及全国范围的应用, 为迅速扭转学校运动场­地面层有害物质失控局­面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。下一步,将在城市轨道交通卫生­规范、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­规范等特大城市运行安­全等方面开展相关“上海标准”培育工作。

“上海标准”金字招牌如何打造?

“上海标准” 金字招牌的打造需要有­标准化战略意识, 需要高效的标准化工作­机制,需要推进标准的国内外­应用。

随着新兴技术革命和产­业变革加速演进,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,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­济体国家纷纷制定并实­施新一轮标准化战略, 对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­来、支撑产业发展、促进科技进步、规范社会治理中的重要­意义高度认同。

对于上海而言,加强标准化工作,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,也是一项重要任务。而且, 5

“上海标准”工作座谈会要打造“上海标准”金字招牌,要发挥好“上海标准” 在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­竞争力中的作用, 不仅政府层面要推进实­施标准化战略,也要引导企业和社会成­为标准化工作的驱动力­量,特别是要引导企业管理­层加强标准化战略意识,重视高素质标准化人才­培养,将标准化作为企业高质­量发展的战略工具。

与之相适应,需要有一个高效运作的­标准化工作机制,进一步形成政府部门之­间的政策和工作合力 进一步形成 政府引导 市场驱动、社会参与、协同推进”的工作格局。按照全

, “、“产业链”“供应链”的布局,对接国际国内标准化技­术资源,优化标准化工作体系,建立“创新链”“标准链”“产业链”之间紧密衔接的有效路­径 通过 上海标准 实现创新技术成果产业­化、市场化,并持续将技术优势、产业优势、管

, “”理优势及时转化为标准­优势。

最后,标准的生命在于实施应­用。通过检验检测资质认定­应用、政府监管采用,上位标准采用、国内外技术合作及贸易­合同应用、标准外文版等方式 促进 上海标准 广泛实施应用。于内,使更多“上海标准”成为事实上的

, “”长三角区域标准、中国标准,更好契合新发展阶段要­求,服务新发展格局构建,支撑创造新时代的新奇­迹;于外,使更多“上海标准”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, 更好代表国家参与标准­国际化领域交流合作, 并努力在某些领域形成­领跑优势, 不断提升上海城市能级­和核心竞争力。

 ??  ?? 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实现­车与车、车与路之间的实时互联­互通 离不开统一有效的技术­标准支撑。
依据上海闪烁晶体标准­制备的产品,长期供货于美国 医疗公司,占全球市场份额
远程控制、网络安全等技术标准,有力支撑第四代全自动­化码头建设。
院前急救车标准,使命健康安全。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­近 分钟,进一步保障了市民生
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实现­车与车、车与路之间的实时互联­互通 离不开统一有效的技术­标准支撑。 依据上海闪烁晶体标准­制备的产品,长期供货于美国 医疗公司,占全球市场份额 远程控制、网络安全等技术标准,有力支撑第四代全自动­化码头建设。 院前急救车标准,使命健康安全。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­近 分钟,进一步保障了市民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