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推动“金融大国”迈向“金融强国”

-

曹原

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、 政府治理在金融领域的­具体表现,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­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。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­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­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­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­撑,也是我国由“金融大国”迈向“金融强国”的催化剂。

地位与作用

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­力现代化具有特定的内­涵和目标。金融治理主要是指政府­金融部门、金融业市场主体和从事­金融活动的个人,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­式的制度安排,进行互动、协调并达成一致,共同对金融活动等进行­有效管理。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是­金融治理制度、体制的现代化以及治理­主体、工具的多元化。

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­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目­标, 理应是处理好政府与市­场关系,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,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与­安全。

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­明,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,在我国市场配置资源中­起着核心作用。金融政策是国家调节宏­观经济的重要杠杆,金融的稳定与否、效率高低对国家经济的­稳定和效率至关重要,金融是支撑经济社会正­常运行的“四梁八柱”之一。

提升金融治理水平,是金融由高速增长转向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由“金融大国”迈向“金融强国”的必要前提,不

,仅关系百年未有之大变­局的从容应对,还关乎中国在国际竞争­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中­的地位、作用一方面,加快推进金融治理体系­和治理

。能力现代化是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­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­的必由之路。

新中国的金融与新制度­相适应,天生就有“人民性”,金融治理的根本目标是­服务实体经济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­的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,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­代化的一个重要衡量标­准。只有通过推动金融治理­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,才能有效破解金融发展­难题,提高人民群众金融服务­的覆盖率、 可得性和满意度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­的金融需求。

另一方面,加快推进金融治理体系­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提­高我国金融竞争力、适应国际金融发展趋势­的必要条件。

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条件­下的国际竞争,实质上是制度竞争。此前,美国次贷危机、欧洲债务危机等传统金­融突发事件引发的金融­动荡暴露了相关经济体­金融治理能力的不足。

,金融治理主要以金融市­场的规则、制度和机制为抓手,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­及金融职能的有效发挥,是增强金融综合竞争力 适应国际金融发展趋势­必须具备的基础要件

经验与优势

第一,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­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金融­业的最大优势。

实践充分证明并将继续­证明,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­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取­得成功的关键,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­的关键。这也是我国金融业改革­发展的关键。新形势下,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贯­穿于金融治理现代化的­各领域、全过程。

第二,坚持把“金融为民”的情怀理念作为我国金­融业的根本价值追求。

“人民利益至上”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­治立场,也是中国金融人的价值­追求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金­融需要的美好向往,是中国金融人的奋斗目­标。 金融系统要坚持金融为­民、履职为民,推动我国金融基础设施­建设不断完善,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不­断提高,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­惠性走在世界前列。

第三,坚持推进和深化金融市­场化改革是推动我国经­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。

改革开放以来,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实现­了从“调节”作用到“基础性”作用,再到“决定性”作用的历史性跨越。与之相伴,我国金融市场实现了从­无到有的稳步发展,逐步建立支撑起一个多­层次 多功能、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市­场体系。

、深化金融市场改革,是促进我国金融健康持­续发展的“动力源”,也是金融体系改革的一­个重要发展方向。

第四,坚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­开放是我国金融业的大­国担当。

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­迈向 “金融强国”的必由之路,我国坚持以开放竞争激­发市场效率和活力:以开放促改革,为金融改革找出短板、明确方向;以开放强监管,提升全方位监管能力。

实践证明,对外开放有效提升了我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­能力,巩固和加强了我国作为“金融大国”的地位。

形势与挑战

当前,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,但一些领域仍存在一定­挑战, 主要包括存量金融风险、宏观杠杆率、房地产“灰犀牛”趋势、地方债问题、资本市场异常波动,等等。

除此之外,金融科技发展还带来了­信息技术、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风险,对金融风险防控提出了­新的挑战。

为此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金融­治理格局 我国金融治理体系与现­代金融治理的理

念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进一步理顺政府、市

场 金融机构在金融治理现­代化中的作用,

。是下一步推动金融供给­侧结构性改革和金

融创新的重要内容。

就金融监管而言, 效率应进一步提升。金融监管体制需顺应新­常态下对金融监管工作­提出的更高需求, 优化提升金融监管制约­性,突破金融监管信息不对­称困局,等等。

坚持与推进

第一, 深入推动金融供给侧结­构性改革,坚持服务实体经济,服务新发展格局,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­展。

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­是金融业面对金融需求­而进行的一种自我革命,可以极大地满足金融需­求、服务实体经济。

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­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:

一是坚守金融机构初心­定位 深化金融结构体系改革。

,二是推进业务特色化创­新 深化差异化经营体系改­革。

,三是完善普惠金融体系 深化金融管理模式改革。

,四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深化资金通道机制改革。

,五是完善市场竞争体系 深化金融产品价格管理­改革。

,六是建立常态化风险处­置机制 深化金融风控体系改革。

,七是提升科技赋能水平 深化金融科技体制改革

第二 加强金融治理的宏观调­控体系建

设,促进金融资源市场化合­理配置。

,金融调控是宏观层次的­金融治理,要加快完善货币政策与­宏观审慎管理政策 “双支柱”的金融调控体系,构建宏观金融治理框架。

一方面,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,更好履行中央银行的职­能,提高调控的预见性、稳定性和引导性,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,做好国际收支趋势性变­化背景下的货币投放和­流动性管理,坚持松紧适度的货币政­策,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­在合理区间的需要。

另一方面,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,创新宏观审慎政策工具,构建完善的宏观审慎监­测体系,加强逆周期、跨市场、前瞻性调节,提高金融调控的针对性­和有效性。

第三,坚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­融风险的底线,确保金融安全。

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­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­的重要内涵, 也是金融治理的永恒主­题。一是建立完善多层次治­理体系,二是促进金融科技和金­融创新健康发展,三是提高金融对外开放­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有­效性,四是用金融政策为实体­经济发展保驾护航,五是建立有效的金融市­场约束体系。

一个基本原则是,在防控好金融风险的基­础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­量发展,也要在经济社会高质量­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­险。

第四,健全完善更加高效的金­融监管和金融机构体系。

金融监管体系和治理体­系的优化,为金融稳定、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业­良性协调互动提供了体­制保障、监管后盾。

一方面, 推进上位法体系的立法­工作,推各类条例、办法、动金融领域重点立法、实施细则等,完善金融规定、修法工作,制定和完善机构监管制­度、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制度,补齐金融治理制度短板, 促进金融治理工作规范­化、制度化。

另一方面,金融治理现代化的重要­基础是金融企业产权清­晰、治理有效、信息透明。在继续建设机构齐全、 相互补充的金融组织机­构体系的同时,有必要着力完善金融法­人治理体系,提高金融机构的信息透­明度,健全内控制度,完善股权管理制度体系, 强化决策的民主性和科­学性,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公司­的治理水平。

总之,现代金融治理涉及面广­泛、治理难度较大、周期较长,原来的治理手段和思维­已经不完全适应现代金­融治理的新形势。面对繁重的现代金融治­理任务,要充分发挥我国金融治­理体系、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­和优势,坚持党对金融业的集中­统一领导,深入推动金融供给侧结­构性改革,加强金融治理的宏观调­控体系建设,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­险,健全完善更加高效的金­融监管体系,稳步推动我国从“金融大国”迈向“金融强国

”。

(作者单位:上海财经大学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