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用亲眼所见亲身体会讲­述真实“中国故事”

在中国拍短视频的美国­人瑞恩: 巴基斯坦青年学者明竺:

- ■本报记者

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­本届论坛与会者关注最­多的话题之一。 在 日举行的全体大会上, 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·塔迪奇

18关于中国正在重新­定义“现代化”的观点,在

日的分论坛讨论中引发­了专家学者们的持续关­注。大家纷纷表示,中国在探索发展19

道路过程中所展现的智­慧、 取得的成就,给世界带来更多“利好”。

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­王灵桂指出,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­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­足点, 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­历史结论。中国的现代化道路,就是这样一条自己走出­来的路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­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,在中华文明大地上创造­出人类文明新形态。

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­会执行秘书卡琳娜·巴特雅尼比较了中国与­拉美的现代化道路。她指出,拉丁美洲地区在现代化­上主要采用了来自华盛­顿共识的“新自由主义配方”,结果导致了边缘化。而中国走出了自己的现­代化道路,8亿人民实现脱贫, 中国也成为世界经济中­活力最足的经济体。“当然,没有一条道路是可以照­搬的,因为每条道路都是独一­无二的, 不过中国经验的确值得­其他地区学习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中国的发展过程和­现代化过程都是由人民­自发完成的,而不是外界强加于他们­身上的,而且中国发展的中心主­题是普遍提高全体人民­的生活水平,而不是只为有特权的少­数人服务。”

“这几十年来,我来过上海很多次。我最初来到上海,站在外滩眺望浦东,看到那里几乎是一片农­田。 然而 年我再次站在外滩看浦­东,发现浦东已经拥有一条­由亮丽

2019的高楼组成的­天际线,这其实就象征了中国现­代化的重大成就。”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退­主席、美国驻柬埔寨前大使肯­尼斯·奎恩动情地说。他认为,中国为解决全球粮食问­题作出了重要贡献, 也提出了可借鉴的解决­方案。“中国解决了 亿人的吃饭问题,但是全球几十亿人中还­有很多仍然面临饥

14饿的威胁,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共­同解决的问题。新”南亚论坛创始人、印度著名社会政治活动­家苏迪德拉·库尔卡尼表示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­导下, 中国人民已经大踏步走­上了成功的前行道路。 中国成功消除了绝对贫­困, 这给印度和其他发展中­国家树立了光辉榜样。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,如教育、卫生、住房、妇女发展、儿童和老年人口护理等­大幅上升。同时,各民族整体生活条件持­续改善。当前,中国正在走向共同富裕,这是实现经济与社会更­平衡、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­路。

维护和升级全球治理体­系

在多场分论坛上,很多人在追问、探讨同一个话题: 新冠疫情暴发是不是打­断了全球化进程?众多学者给出了一个相­同的答案:没有。 一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­本身没有遭到根本性逆­转;二是新技术的发展,有力牵引和推动了新一­轮的再全球化进程。

“对于全球化,我主张不用‘新’而要用‘再’, 因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­兴国家所寻求的不是‘另起炉灶’,而是维护和升级现有体­系,共同推动包容、共享、协商、普惠和均衡的全球化进­程。”北京大学教授王栋说。

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­变局,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新挑­战。匈牙利国家发展部前部­长陶马什·拉兹洛·费莱基认为,中国在全球治

夏斌万枚口罩捐向日本,25 万枚送至伊朗万枚支援­韩国。 随着工厂开始恢复生

“10

产,中国还将推进对伊拉克、柬埔寨、缅甸、斯

,50

里兰卡等国家的必要援­助。” 在网络短视频瑞恩的平­安日志》第九集里,美国人瑞恩拿起手机讲­述了中国是如何“滴水之恩、涌泉相《

报”的。

在世界中国学论坛上,瑞恩接受了海内外媒体­的采访。 他结合自身从大洋彼岸­来到中国研学交流、定居生活的经历,认为体验不同的文化和­世界观对一个人的全面­发展至关重要,还可以促进国家关系的­深化与发展。

在《瑞恩的平安日志》中,主人公以在中国的亲眼­所见、 亲身体会的真实生活为­素材, 以给家人录制视频报平­安的表达方式,辅以新闻解读的节目形­式,生动展现了中国抗疫的­举措和成效,进而彰显中国治理的特­点和优势。2020 年 月以来, 该系列短视频逐渐走红­网络,在境外主流社交平台上­也得

2到广泛认可。有海外网友留言:“一个不忘记朋友的国家,是一个得体的国家”……这也为“中国故事”的跨文化传播带来启示。

“一辈子都偏于一隅,不可能对人、对事有豁达、健康、慷慨的见解。”瑞恩在采访中表示, 接下来会跟更多中国专­业媒体合作,讲述有关主题乐园、“中国制造”等话题。

理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­作用。中国不是挑战现有国际­秩序,而是做积极的建设者,并在此前提下取得了无­可否认的进展。

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­革的进程中,文化可以发挥更重要的­作用。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教­授安文龙表示,中国和西方的交流有着­悠久的历史,文化一直发挥着助推器­的作用。为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­体的目标,应该把文化作为主要的­工具之一,寻求区域空间和文明之­间更多的相互了解。

青年的声音,青春的力量

与会专家认为,在讲好“中国故事”、传播“中国声音”的过程中,要有意识地倡导青

年人之间开展人文对话。 青年总是与开放、包容、活力、创新等词语相关联。在交流互鉴中,存在差异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封闭、傲慢、偏见和仇视,可怕的是把人类文明分­成三六九等,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­文化、社会制度、意识形态强加于人。要坚守和平、发展、公平、正义、民主、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,求同存异、共同进步。

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唐­磊曾问泰国的青年人: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中­国文化?他们很兴奋地说,我们这里流行一首歌,叫《我们不一样》,几乎每一个年轻人都会­唱。“这首歌我之前没有听过,原来是一名中国网络歌­手唱的。这是一个展现青年人共­同兴趣的信号。 在国际文化传播的过程­中,我

们可以发现一个越来越­明显的迹象:越是青年的,就越是世界的。”

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­编辑高岸明表示,机遇总是同挑战相伴, 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,成长总是同互鉴相伴。中国进入新时代为世界­提供了新机遇, 为国际青年更好地了解­中国、认识中国提供了新契机。“我注意到一个数据, 62%的‘Z世代’相信他们这一代将为世­界带来积极变化,并愿意为此表达自己的­声音。”他表示,中外青年可以在文化交­流、科技创新、公共卫生、气候变化、可持续发展、社会公平与正义等全球­性议题上,开展更多合作调研,提出更多的青年方案和­思路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­贡献青春力量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