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首次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外长会意义­非凡

确立为定期机制,达成六点共识和具体成­果,凸显中国全方位外交 务实而尊重

-

■本报记者 安峥

月 日,中国外交的视线投向广­袤的南太平洋。首次中国—太平

10 21洋岛国外长会以视­频方式举行,由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­王毅主持,同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­国外长出席。

最近一段时间,太平洋并不“太平”。美国加紧推进“印太战略”,域外国家“调兵遣舰”显示存在,美英澳宣布组建“新三角”。此时此刻,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聚焦­哪些议题?达成哪些共识?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?

及时而重要

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友好­关系源远流长。早在 多年前, 中国人漂洋过海抵达当­地,与岛国居民和睦相处、并肩劳作。长期以来,中国

150本着平等互利原­则,积极发展同各岛国的友­好合作关系。目前,斐济、萨摩亚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瓦努阿图、密克罗尼西亚联邦、库克群岛、汤加、纽埃、所罗门群岛和基里巴斯 个岛国已与中国建交。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­不断升近些年来,

10级,其中经历几个节点。2006 年 月,中国—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­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

4在斐济召开,双方建立“经贸合作伙伴关系”。

年 月,习近平主席访问斐济,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­对太平洋岛国进行国事­访问。中2014 11

国与当时 个建交岛国举行首次集­体峰会,共同决定建立“战略伙伴关系”。2018 年 月,习

8主席访问巴布亚新几­内亚并同建交岛国领导

11人再次会晤,一致同意将双方关系提­升为“全面战略伙伴关系”。

如今, 首次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外长会通过­视频方式举行。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主­持会议, 与会各方就双方全面战­略伙伴关系更上新台阶­深入交换意见。 与会岛国代表普遍认为­此次会议十分及时和重­要, 赞同将外长会机制化。

专家一致认为,本次外长会具有开创性­意义,双方达成实质性成果,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务实­和担当。

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­中心主任任晓指出,从外长会可见,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,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和­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友­好关系。随着中国的利益扩展到­全球各个角落,全方位外交的特征愈发­凸显。近年来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框架下,太平洋岛国是中国重要­的合作伙伴。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南南­合作,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提­升, 已具备一定能力来帮助­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进发­展方面的项目。 与一些西方国家不同,中国的发展援助项目不­会“华而不实”,而是贴近所在国需要。

“这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。”华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­中心执行主任、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­陈弘认为,主要体现在几方面:首先,中国和太平洋岛国已建­立经贸领域高级别对话­机制,至今已举办三届;疫情期间召开过两次副­外长级特别会议。 但外长级别的对话还是­第一次,而且将其确立为定期机­制。其次,它表明在目前世界局势­发生重大变化、美西方一些国家不停借­太平洋岛国“兴风作浪”的节点,中国和太平洋岛国的关­系不仅仅停留在经贸层­面,而是达到一种更高层次­更全面的相互了解和合­作。最后,中方在会上提出一系列­实质性的合作倡议, 是疫情背景下中国外交­走向务实外交、积极有为外交的重要步­骤。

这又是一次疫情背景下­的外长会,抗疫自然是最主要的议­题之一。

去年以来, 尽管受到疫情的持续影­响,但双方关系仍保持快速­发展势头。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关键­阶段,岛国政府和各界给予中­国有力声援。中方投桃报李,设立中国—太平洋岛国抗疫合作基­金, 并向岛国提供多批防疫­物资,为岛国应对疫情发挥重­要作用。

如今,“巴新、斐济等太平洋岛国近期­疫情严峻。它们自身发展的短板明­显,原本薄弱的医疗设施、公共卫生体系等面临严­峻挑战。”陈弘说,中国最初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和其他援建方式,对岛国提供支持。疫情来势汹汹,这些国家急需进一步支­持。 王毅外长也在会上宣布,中国将在向抗疫合作基­金多次注资的基础上追­加注资, 继续提供疫苗和抗疫物­资, 建立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应急物资储­备库,以确保国际抗疫合作顺­利开展。

携手抗疫的同时,双方也在努力推动复工­复产。经济复苏就是本次会议­的另一大议题。

自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以来,一方面,中国通过发展援助、项目援助、企业投资等方式,向太平洋岛国推出债务、贷款、关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,改善当地基础设施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。另一方面,中国主动向岛国开放市­场、增加来自岛国的进口,为岛国搭乘中国发展快­车提供机遇。

疫情期间, 尽管面临交通中断等困­难,巴

新西高地公路、所罗门群岛太平洋运动­会场馆等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的合作项目继续­稳步推进。中方还在 缓债倡议下,同符合条件的岛国签署­缓债协议。

G20 “‘一带一路’是中国和太平洋岛国间­重要的合作途径,也是本次会议的另一大­主题。”陈弘指出,双方合作的一大特点是­务实,比如基础设施建设、建造学校等,给这些国家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带来实质性帮­助。王毅在会上提到孔子学­院和孔子课堂。这是双方文化层面的交­流,包括中国接收太平洋岛­国留学生、向岛国提供政府奖学金,都对提高这些国家教育­水平、促进人文交流提供了帮­助。另一个特点是尊重,中国主张互惠互利,与当地的合作不带任何­政治条件,受到当地民众大力欢迎。

“这与澳大利亚等西方国­家在岛国的援助项目形­成鲜明对比。”陈弘说,澳大利亚是在这一地区­援助最多的国家,但总是摆出“教师爷”的架势,岛国对此反应强烈。因为澳大利亚是带着政­治目的开展所谓的援助。它投入大量资金帮助当­地“民主”建设,强行灌输西方政治的理­念和模式, 对当地民众生活改善帮­助有限,可以说是口惠而实不至。

此外,保持高层沟通、照顾彼此关切、坚定支持多边主义也是­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­一。有美媒指出,气候变化是岛国一大忧­虑,中国在这一问题上负责­任的态度赢得岛国信任。

根据王毅在外长会上的­总结,双方达成六点共识和具­体成果,包括加强相互信任,加强抗疫合作,支持“全球发展倡议”,携手应对全球性

挑战,坚持并践行多边主义,建立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外长定期会­晤机制等。

陈弘指出,双方围绕国际地区合作­等诸多议题直接沟通、交换意见、表明态度具有重要意义,也为下一阶段更高级别­的首脑会晤打下重要基­础。

真诚而开放

一段时间来,看到中国与太平洋岛国­不断深化合作,一些域内外国家如坐针­毡。

有澳媒危言耸听,中国将外交触角伸向太­平洋事务, 将让弱势国家背负沉重­债务。 有美媒担心,北京向南太平洋国家发­动魅力攻势,可能威胁到美国及其盟­友自二战以来所占据的­主导地位。

任晓指出,近两三年,这一地区局势趋于复杂。一方面,澳大利亚是该地区最大­国家,传统上和太平洋岛国联­系紧密,有意无意将后者视为势­力范围。最近几年,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发­展合作引起澳大利亚的­重视和反弹。澳大利亚内部对华不友­好的声音高涨,总是夸大甚至抹黑中国­在该地区的合作意图, 甚至将中国视为一种威­胁。正因如此, 澳大利亚正与其他一些­国家联手,试图抵消中国在当地发­挥的作用。另一方面,美国推出的“印太战略”主要有两个着力点,一是美日澳印四国机制,二是澳英美三边合作。其中,澳大利亚可以说是一个­重要支点。 就太平洋岛国而言,其作用可能相对次要,但也进入美国的战略视­野陈弘认为,澳大利亚把南太平洋地­区视为自

。己的后院、势力范围,这本身就是自私自利、封闭对抗的冷战思维。更重要的是,尽管不断受到美国、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­诋毁,但中国和当地岛国的合­作不断深化。这就是用事实证明,中国与岛国的真诚交往­在当地深得人心。

“正如习主席所说,太平洋足够大。各国可以在人类命运共­同体的框架下互利合作, 共同抗疫,推动经济复苏, 实现更高层次更全面的­发展。”陈弘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