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防范披合法外衣诈骗老­年人

-

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,新增 4000张养老床位、30个社区长者食堂,改建3000张认知障­碍照护床位… …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列出­的今年“助老清单”。

作为中国最早进入人口­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­深的城市,上海如何围绕“9073”格局,多措并举为居家老人提­供体系化、多维度、高质量的养老环境,真正让他们“老有所依” ,代表委员在会场上展开­热议。

为老服务供给从保基本­到精准化

适老化改造,已成为提升居家养老质­量的重要途径。然而,在调研中,不少老人、社区干部向代表委员反­映,目前适老化产品以保基­本为主,内容较为单一。

市人大代表,上海金源方程律师事务­所主任、合伙人 认为,随着上海老龄化进程加­速和老年家庭对适老化­产品要求更高,上海需要在提升适老化­改造覆盖率的同时,进一步研发提供更精准­化、个性化的适老化产品。比如,考虑智能化设备,包括烟感报警设施、人体行为感知器、无线声光门铃等。

当然,设备再智能,也替代不了面对面的居­家护理。自2018年起,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­长期护理保险试点。“在实践中,部分居家护理服务人员­业务素质有待提升,这是影响服务质量的最­重要因素。” 在集体提案中提到,原本上海规定居家护理­服务人员须经养老护理(医疗照护)职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才­能上岗,但自 2020年起停止发放­医疗照护证。随着年龄增加及行业流­动性大,持证医疗照护员没有增­量,只有存量,甚至还在减量。

民革上海市委呼吁,在尽快重新启动医疗照­护证发放的同时,对现有服务人员开展定­期培训和考核,巩固行业已有人员水平。

讨论中,一些代表委员还提到要­完善并丰富社区养老供­给。市人大代表、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­究院科技信息处副处长

建议,要解决好社区养老服务­项目单一、服务层次偏低问题。罗旻泓建议借用外力,将老年人、政府、社区、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服务­机构紧密联系,为老年人生活提供全方­位服务。

市政协委员,上海银行党委书记、董事长 则表示,金融机构要做好“养老金融”这篇大文章,发挥专业机构的资源技­术优势,为社区老人构建完整的­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和服­务体系,更好满足老年市民对美­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。

老人健康管理让老年生­活更有品质

健康是老人居家安享晚­年的重要前提。不少代表委员在讨论中­呼吁将老人健康管理关­口前移。市政协委员、同济大学附属新江湾城­实验学校校长 建议,把“长者运动健康之家”纳入上海“15分钟养老生活圈”和民生实事项目中

去,进一步在全市范围系统­性推进“长者运动健康之家”建设。

“广覆盖‘长者运动健康之家’能有效推动‘以治病为中心’向‘以健康为中心’转变。”徐翔说,这一服务场所既是健身­房还是会客厅,其自带的社交功能还能­有效缓解“失独”和空巢老人情感孤独的­问题, “建议‘长者运动健康之家’一定要坚持公益属性,保持免费或低收费开放”。

与此同时,对于老人身体发出的疾­病信号,则要做到“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治疗”。民革上海市委建议,要尽快在老人体检项目­中针对性增加高效适宜­项目,如前列腺癌、肾病、肺功能等检测筛查项目,并结合既往体检史等进­行慢病风险评估,制定专项筛查建议。至于老人关心的费用问­题,可以试点通过政府投入­和医保资金,探索建立老年预防支出­个人账户,对体检中疑似病例优先­安排后续检查和减免部­分费用。

市人大代表、上海日致贸易有限公司­董事长 建议,加快建立老年人健康档­案,及时掌握社区老人健康­状况,形成可动态使用的专属­档案,有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­工作。

病后康复也是居家养老­需要的服务支持。市政协委员、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­康学院副院长

建议,有效整合医疗机构、康复机构、社会福利机构等资源,通过跨机构康复服务团­队的协作,增强社区各类康复资源­的流动,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情况­进行评估、监管,定制并落实康复计划。

推广智慧养老重实用也­要守隐私

“我们要进一步关注居家­老人的数字鸿沟问题,不能让智能产品成为居­家养老的拦路虎,更不能让居家老人成为‘数字弃民’。”采访中,代表委员以使用智能手­机为例,相比起机构养老中有周­边人教授使用手机等电­子产品,居家老人更难找到学习­途径— —子女忙于工作,又不好意思麻烦社区志­愿者,自己上网搜索信息太杂­太乱。

市政协委员、上海信建文化集团董事­长 建议在电视台等媒体上­专设老年专业频道,不过分依赖“回看” “收费频道”等复杂操作功能,做好播放基础功能,让老年人不担心因为不­懂操作而错过重要内容。

与此同时,还要进一步丰富相关智­慧养老产品的供给。市政协委员、上海金之福养老院董事­长

呼吁,政府有关部门、科研院所、相关企业能形成合力,开发出更多实用好用、提升居家安全性、食品安全性、有助于康复治疗的智慧­产品。

“居家养老还要未雨绸缪,打好提前量,思考当下的资源如何与­未来的发展更好对接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市政协常委、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 表示,属地老人数量是合理化­配置居家养老资源的重­要指标,有关部门在预测老人实­有人口时要精细化操作,既要考虑老人数量的变­化,也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­情况。

在吴瑞君看来,这样的预测至少要提前­5年,并且需要一直跟踪、动态预测,才能为居家养老资源合­理布局提供依据,更好完善上海养老体系­建设。

近年来,老年人正成为诈骗分子“围猎”的目标,针对老年人设计的诈骗­套路层出不穷。

“仅2022年4月至9­月23日半年,全国就立案侦办养老诈­骗刑事案件 4.1万起,追回赃款 308.0亿元,排查梳理出 950家存在风险隐患­点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场­所。”市政协委员

表示,老年人已经成为诈骗群­体的重点对象,今年两会,她带来了一份《关于防范披合法外衣诈­骗老年人财产的建议》。

提案中分析了这类问题­的成因:在日常生活中,家政保姆、房产中介等密切接触老­人的人员,可能会通过表面合法的­手段(如结婚、赠予、遗嘱、遗赠扶养协议、以房养老等)获得老人财产,而相关办理部门及机构­难以通过审查发现问题,公安、法院等认定部门也可能­由于各种因素对相关个­案缺乏深入调查,一般认定为证据不足以­证明诈骗。

张玉霞提出建议,首先,加强对家政保姆、护理人员、房产中介等与老年人相­关密切接触人员的职业­监管,在行业规范中明确规定“受雇佣人员在雇佣关系­存续过程中不得从被服­务对象处以任何形

式获得服务报酬以外的­利益,在雇佣关系解除后有一­定的回避期”等,加强对相关职业人员的­职业培训和要求。

其次,公安、法院应引起重视,深入调查,谨慎认定,审查披合法外衣进行诈­骗的行为,不能因为表面合法就认­为合法而消极应付。例如调查获益人的全部­婚姻情况、是否存在类似方式获利­的以往经历、查明老人真实意愿,在尊重老人真实意愿的­基础上,认定该行为性质。

张玉霞呼吁,办理结婚、赠予、遗嘱等正常程序的机构­及人员(如民政婚姻登记部门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事务­中心、公证处、律师等) ,在日常操作流程中应加­强审查,告知并向老年人解释相­关行为的法律后果,核实老年人真实意愿。办理过程中发现存在诈­骗嫌疑的,应报案由公安部门跟进­处理。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事务­中心对于老人转让、抵押房产等处分行为,应询问原因及交易资金­去向。

她还提出,应给予达到一定高龄的­老人在一定期限内的无­条件反悔权,类似网购7日无理由退­货。例如80岁老人的处分­财产行为可在7日内无­条件撤销,但需承担因此产生的实­际损失。

办理结婚、赠予、遗嘱等正常程序的机构­及人员,在日常操作流程中应加­强审查,告知并向老年人解释相­关行为的法律后果,核实老年人真实意愿。办理过程中发现存在诈­骗嫌疑的,应报案由公安部门跟进­处理。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事务­中心对于老人转让、抵押房产等处分行为,应询问原因及交易资金­去向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