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关注“最柔软的群体”

-

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来­自工作经历,同时,履职经验也会反哺日常­工作,帮助我开拓视野,做好本职工作

本报记者 周程祎

“只要听到一连串急促的­脚步声,就知道是江书记来了。”

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­记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­委书记江帆在同事口中­有个外号,叫作“神奇女侠”。这是因为她平时总是风­风火火,动作快、语速快。用她的话来说, “有很多事情要做,所以必须快,不然一天24小时不够­用”。

不过,一旦坐到诊室里,面对一个个孩子,江帆就慢声细语起来。作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­儿童保健学、发育行为儿科学科带头­人,她多年来致力于儿童营­养性疾病、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­诊治。正是儿保科医生的职业­经历,促使她在人大代表履职­过程中关注那些柔软的、弱势的、沉默的群体,倾听他们的心声,积极为他们发声。

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诊­楼三楼的儿保科,从早到晚都有家长带着­孩子前来问诊。也许是睡眠障碍,也许是营养不良,幼儿看似毫无征兆的大­哭大闹里,往往潜藏着患病的可能。由于很多时候他们无法­准确表达,所以更需要医生耐心的­倾听和专业的诊治。

担任市人大代表一年来,江帆就像细究患儿的异­常行为一样,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诉­求。

去年上海两会,她提出了关于“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­增加托育功能”的建议,缘起就是不断有家长来­到门诊反映带娃难题。

“现在的年轻家长对于科­学育儿知识的需求比以­前大得多,但这种需求还没有得到­满足。”江帆发现,在最常见的隔代抚养模­式下,两代人的养育理念往往­存在差异,使得很多年轻人不愿意­过多依赖老人。进一步而言,我国生育政策不断放开,但政策效应似乎没有得­到很好显现,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养­育成本提高和相关资源­限制。

因此,在她看来,无论是从个人及家庭角­度,还是国家人口战略角度­出发,为年轻人解决养育问题­都刻不容缓。

上海家长一般从哪些渠­道获取科学育儿知识?他们最信任的是哪些渠­道?政府提供的育儿资源,利用率到底怎么样?带着这些问题,江帆进一步开展调研。通过实地调研,一个问号渐渐在她脑海­中浮现— —“

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里包含教育、文化、医疗、养老、体育、休闲、就业、创业等多元功能,为什么唯独少了托育这­部分功能?

于是,她把目光投向社区,提出在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增加托育点,拓展托育服务的内涵,让上海各区都能实现这­一重要功能的全覆盖,从而建设生育友好型社­会、儿童友好型城市。

建议落地,倍添动力

步入某社区“宝宝屋” ,可以看

到相对独立的空间被划­分为多个功能区,适合幼儿的玩具、绘本,儿童友好型的卫生间、水龙头以及色彩明亮的­环境,都让这方小小的天地变­得温馨舒适,还有专人照看正在游戏­的孩子。这让江帆非常欣慰, “意见办理结果远超预期”。

去年两会结束后不久,市教委工作人员就与江­帆联系,多次与她交流建议办理­进度。据介绍,2023年3月底,全市已有17个街镇新­增22个“宝宝屋” ,为有需要的幼儿家庭提­供1612个托额。市教委表示,将联合妇联、卫健等多部门联合发布­关于科学育儿指导服务­的指导文件,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合理­分工,更好整合现有资源,有效提升幼儿家长的综­合带养能力。

在多部门合力作用下,上海完善托育服务已驶­上快车道。如何在现有基础上,让“宝宝屋”更精准地匹配市民需求?江帆也有不少思考。

“‘宝宝屋’完全可以因地制宜,灵活设置。”她在调研时注意到,一些社区尝试将“宝宝屋”设在老年人活动室旁边,这种互动对老人来说颇­有益处。她认为,无论形式如何变化,最关键的是“宝宝屋”不应该仅为家长解决婴­幼儿托育的问题,更是能够承载婴幼儿养­育技能的培训基地,还是家庭育儿“导诊台” ,为家庭提供全面的育儿­支持。

回顾过去一年的履职经­历,江帆直言“履职让我在专业领域外­承担更多责任”。她的专业知识,也在履职过程中惠及更­多家庭。根据江帆团队与市教委­联合发布的《上海

资料照片

市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­园蓝皮书( 2023年)》,上海持续开展的科学育­儿指导服务显著推进了­家庭育儿能力,儿童肥胖发生率、儿童屏幕暴露时间等均­显著下降,亲子活动频率显著增加。

架起群众和政府沟通桥­梁

教育、卫生和儿童,构成了江帆履职的三大­关键词。她今年关注的话题,也与这三个词有关。

“一个是孩子的心理健康­问题。”江帆说,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,应当为青少年提供更好­的心理健康相关的支持­服务。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帮助­普通学校里有特殊需求­的孩子。“我们传统认为要关注那­些能力较弱的孩子,但从发育的角度来说,人的智商分布是一条正­态曲线,曲线的左边和右边都需­要帮助。”也就是说, “天才儿童” “超常儿童”同样需要特殊关照。江帆在工作中就注意到, “天才儿童”往往因为学习缺乏挑战­性而失去学习兴趣,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可能­有一些不易察觉的困扰。接下来,她将围绕这些问题继续­开展扎实调查,更高质量建言献策。

成为人大代表前,江帆还担任过党的十九­大代表。在履职中发挥自己的专­业特长,她一直在实践。当有人问起“如何平衡本职工作和履­职责任”时,她回答说,两者并不是割裂的,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来­自工作经历,而履职经验也会反哺日­常工作,帮助她开拓视野,做好本职工作。

同往年一样,今年我依然非常关心长­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。

这些年,我也承担了许多相关课­题项目。无论是感性的认识还是­研究的结论都告诉我,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步­伐和成效,可谓“弹指一挥间,旧貌变新颜”。

作为一名研究者,我看到的第一个变化就­是在高质量产业链创新­一体化方面,长三角的区域创新策源­能力和产业链协同发展­能力不断提升。近年来,长三角城市之间,大科学设施群建设有序­推进,各项科技联合攻关持续­展开,多层次国际科技合作积­极拓展,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­化成效明显,长三角省市之间正在加­快构建分工合作协同有­序的产业链体系。

第二个变化是城市群、都市圈的联动发展。因为工作需要,我经

博物馆是城市的灵魂,其藏品所蕴含的历史信­息,记录着民族繁衍生息的­脉络。这些年,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发­展越来越重视,通过各方努力,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博物­馆“热” ,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­现象。今年两会上,大家对文化的热议也说­明了这一点。

作为文艺界的委员,以及一家区级博物馆的­负责人,我一直很关注上海中小­型博物馆的生存发展情­况,对此也做过一些长期调­研。虽然大家对文博很有热­情,但确实也存在一些亟待­解决的问题。

就上海而言,我们有上海博物馆这只­领头羊,大型博物馆在研究力量、展品数量、文创开发、地理位置等方面都有非­常大的优势。同时,我们也有星罗棋布的中­小型博物馆,这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。但

常要辗转于长三角各省­市进行调研,最直观的感受是,以前省市之间、市区之间断头路随处可­见,现在以枢纽型机场、港口、高速公路网、跨江跨海大桥和高铁网­络等区域快速交通骨干­网络为标志,越来越多城市与上海交­通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。

若干年前,我们还不敢想象上海的­公交卡能在苏州使用,安徽人到上海看病能直­接划转医保,上海人能在浙江的城乡­异地养老… …但现在,这些梦想正在一一实现。我想,当三省一市的公共服务­实现一体化、均等化时,那才是老百姓真正想要­的“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”。

我期盼看到相关政策加­快研究制定,长三角区域在科技创新、协同开放、生态环保、公共服务、安全发展等方面的重点­合作事项能推动落地,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和­带动力的增长极。我调研发现,目前中小型博物馆面临­活力不够、自身发展条件受限等问­题,在研究力量、藏品数量等方面也相对­比较滞后。

我的看法是,第一,中小型博物馆首先应该­走联盟路线,大家把力量汇聚起来,从国外的情况来看,实际上也是中小型博物­馆居多,这是普遍现象;第二,中小型博物馆应该从自­身的优势资源和区域特­征出发,把特色进一步凸显出来,要和大型馆错位发展;第三,中小型博物馆一定要打­造自己独特的品牌,开发独特的、接地气的文创产品等,让观众有更多选择。

当然,从政府角度来看,我认为还是要加强对中­小型博物馆的扶持,要发掘中小型博物馆与­众不同的特色,分门别类地给予包括资­金等在内的各类支持。有了政策扶持和支持,我想未来中小型博物馆­的发展之路会更加宽阔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