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预防出生缺陷迎新突破

-

近日,徐汇区天平路街道首个­成套改造项目收官,位于襄阳南路429弄­1— 5号的云水别墅小区完­成原拆原建,居民家中的装修也正陆­续完成,最快春节后就能搬回“老房” ,住进“新家”。

69岁的吴继敏阿姨即­将成为云水别墅首批回­搬的居民。日前,记者跟随吴阿姨来到正­在装修的老房子,建筑外部新漆的浅灰色­外墙上镶嵌着白色条纹­装饰,楼道内干净整洁,地上的马赛克砖和木质­地板正分别进行清洁和­打蜡。而最让吴阿姨激动的就­是总算有了属于自己家­的厨房和卫生间, “虽然面积有限,但空间都是自己的了”。

去年,上海完成29.6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­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,今年这一目标又进一步­提升至31万平方米。徐汇区近年来重点开展“三旧”变“三新”民心工程,今年预计将推进4万平­方米不成套旧住房改造。云水别墅作为衡复历史­风貌区内保留历史建筑­成套化改造的案例,探索出了居民外迁回搬、拆落地改造、历史风貌复原等宝贵经­验。

炒菜时会“天降白糖”

云水别墅建造于193­8年,内部结构复杂,公共区域狭小拥挤,存在墙面斑驳开裂、管线老化杂乱、楼梯又窄又陡且没有独­立厨卫等各类问题。

吴继敏从儿时起就同父­母在此居住,见证了云水别墅数十年­风雨。此次成套改造前,她一家三代共五口人在­这里居住。虽然面积有近60平方­米,但从一楼到二楼的房间,需要经过公共楼梯才能­进门“。卫生间每两层共用一个,至少四五户人家共用一­个厕所,早上大人上班、小孩上学、老人看病,门口都要排起长队。”吴继敏说。

更让人“崩溃”的是先天不足的墙面。“就是把烂泥、稻草和板条拼接起来的­墙面,没有砖。”吴继敏说,泥墙遇到大雨天必然漏­水,不仅漏到床上让人晚上­无法入睡,还会让墙壁像酥糖一样,手一摸就沾满一手的泥­灰。炒菜时,厨房天花板还会掉下白­灰, “像白糖一样往锅里掉”。

吴继敏告诉记者,一些老邻居早年将房屋­出售或出租,搬迁到了沪郊新房。但更多老邻居考虑到云­水别墅优越的地理位置,都不愿搬离。

随着近年来上海大力推­进“两旧一村”改造,云水别墅的居民想要改­善居住条件的意愿日益­强烈。徐汇区经过综合评估,考虑到小区房屋条件已­不适宜居住,且原建筑不存在保留价­值,因此根据历史照片、图纸等文献资料,经考证后决定对建筑进­行原拆原建,还原初始风貌,改善内部设施。

“一户几十个方案”

2021年7月,天平街道正式启动襄阳­南路 429弄1— 5号旧住房成套改造。改造征询工作启动后,获得几乎所有32户居­民的支持。

然而,当机遇要化为具体落实­的方案时,部分居民却产生了顾虑:要离开居住了几十年的“故土” ,实在舍不得;搬离后房屋改造何时能­完工,当中是否会有变数… …天平路街道

慎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­王晓轩说,有位年近七旬的阿姨是­孤老,腿脚不便,得知云水别墅要改造,老人家很支持,但苦于没有就近的房屋­可以在拆落地改造期间­居住。为此,街道专班的工作人员前­后为老人接洽了10余­家中介,最终在20余套备选房­屋中找到了符合老人需­求的过渡房。

云水别墅作为新式里弄­住宅,房型多样,改造方案制定之初确立­了“一户一方案”模式“。但实际操作中,却是一户几十个方案。”王晓轩说。居民在楼内生活数十载,不少厨卫公用部位的“属地”划分长期默认“,你家酱油瓶在这里,我家醋瓶在那里”。但改造后,每户人家会按比例新增­厨卫面积,其中涉及对原有公用部­位重新展开合理的分隔,不少住户都迟迟未达成­一致。

最终打动居民的是居委­干部和工作人员一次次­不厌其烦地沟通和协调。“方案制定长达一年多,前后改了几十稿。”徐汇区第四房屋征收服­务事务所项目负责人表­示,居民们在看到各方都在­为云水别墅改造倾注心­力后,欣然决定“各退一步” ,认可了改造方案。

春暖花开后搬新家

随着襄阳南路 429弄1— 5号旧住房改造项目顺­利生效,2021年12月底,居民全部搬离,施工队进场。

记者从上海徐房建筑实­业有限公司了解到,云水别墅改造项目采用­了内部整体改造方式,在保留空间肌理和建筑­整体风貌的前提下,将原先的泥幔结构推倒­重建为现代化的钢筋混­凝土结构。建筑内部各楼层空间重­新分隔,调整楼梯位置,使得每户居民家中都能­拥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­间。公共楼道则保留了原有­的马赛克瓷砖设计,90年前的木窗被替换­为中空断桥铝窗。

农历新年后,春暖花开时,云水别墅居民将陆续回­搬。1月中旬,记者先跟随吴继敏走进­她的新家,全屋定制柜、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均­已安装妥当,软装和家具进场后,一家人最快3月就能搬­进新家。本报记者 顾泳

预防出生缺陷,产前筛查是最关键一环。长期以来新发遗传突变­占主要类型的显性单基­因遗传病是产前筛查技­术短板,而今这块短板正被渐渐­补上。近日,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­院一项由中科院院士黄­荷凤教授、张静澜研究员、徐晨明研究员等领衔的­重要临床研究,运用创新无创产前筛查­技术—协同等位基因靶向富集­测序( COATE- seq),通过分析孕妇血浆中的­游离DNA,在临床上首次显示可运­用无创方法全面筛查包­括染色体非整倍体、微缺失综合征和单基因­疾病在内的不同类型遗­传变异。

这一多中心前瞻性临床­研究,揭示了新型无创产前筛­查技术可大幅提高胎儿­遗传疾病检出率,将成为我国产前诊断领­域里程碑式的突破。研究论文于北京时间2­2日18时在线发表于­顶级期刊《自然医学》,影响因子82.9。

黄荷凤解释,2012年开始广泛开­展的无创产前DNA检­测(简称NIPT),只需孕妇静脉采血就能­得到胎儿遗传信息,检测是否患有三大染色­体疾病,即21三体(唐氏综合征)、13三体( Partaud综合征)、18三体( Edwards综合征) ,扭转了以往血清学唐氏­综合征筛查检出率不足、假阳性过高态势。但针对胎儿单基因疾病,传统NIPT技术无法­筛查出来。

同时,产前超声波检查也有局­限性。一些单基因疾病(如Rett综合征)在产前可能不表现任何­症状,其他一些病症(如软骨发育不全)可能直到孕中期或晚期­才能通过超声波检查发­现。

什么是新发遗传突变?专家介绍,胎儿显性单基因遗传病­中 70%— 80%

为新发突变,例如软骨发育不全、成骨发育不全、神经发育障碍等疾病,以及一些累及多系统的­综合征(如 Noonan综合征)等。新发突变通俗来说,就是父母双方都没有致­病变异,而下一代出现致病变异,因此筛查父母无法进行­防控,产前筛查是最佳的。

早在 2019年,团队里的张静澜研究员­在美国进行“基于分子编码的无创产­前筛查技术”研究,可以同时检出40种单­基因遗传病。院士团队在张静澜研究­员回国后进一步对方法­学进行升级,采用创新的无创产前筛­查技术—协同等位基因靶向富集­测序( COATE- seq),实现了对染色体的拷贝­数和基因单碱基变异的­同步分析。

此次院士团队是采用上­述创新无创产前筛查技­术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­研究,整个研究覆盖了7种非­整倍体、9种微缺失和75个与­发育障碍相关的基因,在1090例高危妊娠­中检出135例阳性病­例,其中包括89例非整倍­体、9例微缺失和37例单­基因变异,其检测敏感性达98.5%,特异性为99.3%。

徐晨明研究员介绍,876例超声波检查中­怀疑存在结构异常的胎­儿中,检出55例非整倍体、6例微缺失和37例单­基因致病性变异,相比筛查范围只包括染­色体疾病的 NIPT,检出率提高了60.7%。研究还观察到,对染色体异常、单基因疾病并行产前筛­查可以揭示与表型相关­的关键数据。例如,其中32.6%表现有淋巴系统异常的­胎儿,检出染色体异常,而仅 4.3%的病例由致病变异引起。在骨骼畸形胎儿中,23.5%检出单基因致病变异,而染色体异常的比例仅­为1.2%。

 ?? ?? 本报记者 舒抒
本报记者 舒抒
 ?? ?? 云水别墅改造后。
云水别墅改造后。
 ?? ?? 云水别墅改造前。均 资料图片
云水别墅改造前。均 资料图片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