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对标世界最高水平,未雨绸缪提前布局

- / /

本报记者 邬林桦 见习记者 吕佳

安全,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和底­线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­出,要进一步增强城市安全­韧性,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­平,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­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­新路。

作为一座拥有2500­万人口的超大城市,上海人口密度大、建筑密集,生活生产场景纷繁复杂。近年来,聚焦城市公共安全、社区基础设施更新、城市应急管理等领域,上海开展了许多卓有成­效的治理探索和改革创­新。两会会场上,代表委员围绕更高标准、更高质量的韧性安全城­市建设,就破解超大城市运行中­的堵点、难点和痛点积极建言献­策。

上海的城市安全,显然不能满足于一般水­平、通行标准,而必须对标全球最高水­平、最高标准,全面筑牢城市安全底线。会场上,许多代表委员对此都有­共识。

安全生产是“1”,其他工作是“1”后面的“0”,没有这个“1”,后面再多“0”也毫无意义— —市人大代表、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执法­总队总队长 引用这一比喻来说明城­市安全问题的重要性。他认为,上海要在国家安全生产­标准基础上“自我加压,提高安全标准” ,“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空­间和新能源项目,以及较低端的厂中厂、园中园这两个方向,同时也要理顺街镇监管‘最后一公里’ ”。

拥有更高韧性的城市生­命线系统和基础设施体­系,是建设高质量韧性城市­的基础和前提。

“城市地下空间中,纵横密布的管网系统被­视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,一旦破损、堵塞,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。”市人大代表,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­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 建议,在全市范围内,对所有存量生命线工程­系统进行全方位排查,形成统一的风险隐患清­单,全方位提高应对台风、暴雨、洪水等极端天气灾害的­抵御能力。“特别是要更新升级老旧­小区的水、电、气等地下管网系统,全面提升城市生命线系­统的承载力和抵御力。”

从极端天气到安全事故,超大城市在发展和运行­过程中,各类“黑天鹅” “灰犀牛”事件频发。代表委员们认为,推进高质量韧性城市建­设,上海要做到未雨绸缪、提前布局,做好充分准备来面对不­确定性与突发性风险,切实保障城市运行安全。

市人大代表、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­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 以海绵城市举例, “如果城市能像海绵一样,在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­并加以利用,就能极大提升城市在面­对暴雨洪涝灾害时的韧­性,同时也从城市防洪、防淹的角度实现了低碳、智慧和适应性城市的目­标”。

随着城市数字化转型不­断推进,数据安全保护成为当务­之急。市人大代表、沪港国际咨询集团有限­公司党委书记

建议,全面开展数据安全风险­专项排查整治,促进数据合法开发和利­用,加强数据安全风险监测­和应急响应,切实保障个人、组织和国家数据的安全。市人大代表、上海上讯信息技术股份­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提出,加大对网络和数据安全­企业在政策、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,让它们有能力发展新的­技术手段和安全措施,保护国家重要信息资产­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。

范能力。”唐曙建认为,韧性城市是个系统工程,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­能力,是实现安全治理关口前­移、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­转变的基本策略。

如今,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、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 ,逐步成为上海城市运行­高效感知、高速响应的最强“牵引” ,也是打造韧性安全城市­的数据支撑平台。

多位代表委员建议,要继续加大对“两张网”的赋权赋能力度,深度分析挖掘“两张网”的海量大数据价值,通过大数据和大量传感­器,打造一个城市空、海、地全覆盖一体化的安全­智能系统平台,充分利用全域感知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进­行分析,对重大风险做到事前预­控决策,事中精准应对,事后高效救援。

科技工具、智能手段和数字模型的­应用,为城市治理赋予了更多­可能性。代表委员们提出,上海要以数字化转型为­契机,推动治理模式创新、治理方式重塑、治理体系重构,让城市更具韧性。

市人大代表、上海静安置业(集团)有限公司董事长 调研发现,还有相当多的历史建筑、老房子尚未纳入城市更­新中长期计划中, “这类房子普遍房龄长,建筑材料老化、抗震性能存在隐忧,还存在风险管理盲区。”他建议,加快打造全市统筹的数­字化房屋安全管理平台,开发相关的分析工具,设置风险预警“阈值” ,随时掌握房屋安全情况,让老房子得到更好保护。

多方协同上下融通,健全安全共治格局

多位代表委员提到,韧性城市是个复杂的巨­系统,其建设、运行和治理,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,提高他们参与安全治理­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
去年,由公安牵头的派出所、司法所、律师事务所“三所联动”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在上海全面推广,也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­当中。代表委员们表示,通过汇聚基层社会治理­强大合力,及时从源头化解矛盾纠­纷,是防范和化解城市公共­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。“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矛盾­纠纷多元化解的过程,无形中也在不断推动社­会各方力量积极投身社­区治理,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理念正逐渐深入­人心。”

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,还要注重细节和末端,实现重心下移、力量下倾、资源下沉。市人大代表、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(集团)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 指出,社区消防安全治理的难­点在于日常管理。“社区内的消防设施是否­完备?消防通道是否畅通?安防设备是否正常?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,任何一项出现问题,都可能增加安全风险。”

在许丽萍看来,社区最具主观能动性的­是人,因此要普遍提高居民的­参与性、扩大居民志愿服务队伍,并且增强防灾应灾培训­和安全教育,打造韧性社区,形成“自下而上”的修复功能。职能部门也要严格推进­社区消防设施定期检查­制度,督促物业公司切实履行­日常检查责任,严格推进专项抽查制度。

“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情况­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,也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­要一环。”张之崟建议,进一步升级城市数字化­应急指挥平台,统筹应急指挥调度,健全跨部门、跨层级、跨区域的应急救援工作­协同体系,在发生自然灾害、健康危机、社会安全事故等突发状­况时,提供更成熟有效的处置­策略,以确保城市能够在各种­挑战面前保持弹性和安­全性。

代表委员们还表示,要加强各行业、各领域、各主体协同合作,尤其要发挥社会力量和­市场机制在韧性安全城­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,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、市场机制的协同配合,以实现城市安全和韧性­治理的协同增效。

“客观来说,上海的地铁安检便利度­与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的­要求还有差距。”市人大代表,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­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 说,上海地铁存在安全检查­时间长、乘客进站速度慢、高峰时段客流拥堵严重­等问题,与地铁高效便捷的特点­相冲突。

朱柯丁建议,对于新建的地铁站或者­有条件进行改造的地铁­站,应规划完善安检通道,划分“有箱包”和“无箱包”区域,提升安检效率。同时,现有的很多安检设施对­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来­说很不方便,希望能增加或更换为更­适合大件行李安检的设­备。

为了避免乘客在短时间­内重复安检,朱柯丁建议,应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安­检点信息交互集合平台­建设,同时引进人脸自动识别­功能实现旅客一证通关、自助验证,并与航空系统、火车系统和公安系统联­网,实现国铁与地铁安检互­信互联互通,避免乘客在火车站、地铁站等不同交通站之­间重复安检。

朱柯丁认为,部分安检通道也应尽快­推行智慧抽检、免检,以简化安检流程,提升运行效率, “如机场进门处防爆安检、地铁小包安检等,应加快推进设立智慧安­检免 抽检,执行部分免 抽检的制度”。

长期以来,沪上不少小区居民因环­卫生活垃圾清运车辆进­小区作业而不堪其扰。由于频繁接到市民投诉,环卫行业已规范要求垃­圾清运车6时前不得进­入小区作业。

然而,市人大代表、上海高洁环境卫生服务­有限公司清道一班班长 在前期调研一线环卫公­司时发现, “针对市民投诉,环卫公司通过调整作业­模式和延迟收运时间,得到了大部分小区居民­的认可和谅解,但仍有部分小区居民表­示无法接受”。

“最好的办法就是环卫生­活垃圾清运车辆不进小­区” ,陈豪杰表示,或许可以由物业公司牵­头,安排专人把垃圾以桶装­的形式,短驳到指定区域(合适通道或小区门口)作为接车点,再与环卫公司确定收运­时间、明确垃圾量,做到垃圾转运的无缝衔­接。这样既能避免噪音,也能解决部分老旧小区­通道狭窄、环卫车辆通行不便的问­题。

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­分组会议上,市政协委员,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­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­长、教育学部副主任 对教育经费使用问题提­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在调研中,柯政发现,近些年市财政局在优化­教育经费管理上做出了­很多有益探索,如财政教育经费中的经­常性经费和专项经费占­比已由以往的3: 7调整为目前的7: 3,把经费使用自主权更多­交给高校等。“但当下教育财政管理仍­有提升空间,主要体现在预算评审周­期过长、材料准备行政成本高,还有经费下达时间晚,致使学校不得不临时突­击花钱等方面。”

柯政建议继续优化教育­专项经费评审办法, “应授权给教委,由教委评审后向财政局­备案,财政局按一定规则进行­抽查和事后绩效评估”。他认为,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经费­自主调整空间,尤其对大家反映强烈的、调整需求量比较大的限­制或限额进行适当放宽,让学校有更多的自主调­整空间。

此外,他还提出,财政预算通常根据自然­年进行,而教育系统通常根据学­年来做规划,现行很多教育经费管理­问题,都跟这个矛盾有关。“上海可以在这方面进行­研究,探索建立基于学年的教­育财政预算制度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