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散装”南通家纺而今“缝合”了吗

-

阆苑村“村晚”现场。

着有些可惜了。” 2009年,皇甫小英组了一支舞蹈­队,经常约着到各家院里跳­广场舞,但要开联欢会,这种院子肯定不合适。他们找到一个荒废祠堂,环境打扫干净,再从各家搬来桌椅,约着一起吃点心、唱歌跳舞。附近村民听到动静,感觉很新鲜,也来凑热闹,看的时间长了,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,慢慢形成了一台晚会。2015年,村里建好了文化大礼堂,舞台、音响、屏幕等一应俱全,演出条件好了,演出场地逐渐固定下来。“年年都有很多老人问我:今年还要不要搞? ”

“村晚”拉新,皇甫小英格外重视大学­生群体。“他们从村里考学出去,寒假放假回家也有时间,有的为了练胆量,有的本身就是学艺术的,大多数都愿意上台。”很多村民平时忙于生计,没时间排练,也实在没才艺,但想参加,怎么办? “村晚”搞了个保留节目,叫农具秀,村民提供从家里背来仍­保留的农作用具,挖地的锄头、耕田的犁、垂钓的蓑衣等,上台再现生活场景,台上人演得高兴,台下人看得也亲切,节目评价很高。

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­庄村“村晚”导演郑强,也是村里铜管乐团的团­长。这支铜管乐团自 1988年组建至今,已成为村里的一张文化­名片。“意大利、日本等地我们都去表演­过,江苏都跑遍了。”郑强今年34岁,小时候便看“村晚” ,村委会的“老舞台”上,邻居奶奶放下镰刀能唱“三句半” ,隔壁叔叔不开货车时也­能吹奏萨克斯。

如今,该郑强挑起重担了。他认为, “‘村晚’不只是长辈们的舞台”。在他的策划下,这两年马庄的“村晚”多了不少回乡年轻人的­身影,还出现了街舞、武术等潮流元素,就连喜剧小品也出现了“网络爆梗”。这段时间,区里开展“百姓大舞台,有才你就来”春节特别活动,在各村“村晚”中亮眼的优秀节目和优­秀演员,有望登上更高规格、更大规模的舞台,相当于给“村晚”提供升级通道,这对于平时不太热衷于­文艺表演的年轻人来说,颇具吸引力。

其实有些“村晚”吸引力和影响受访者供­图

力已经超出乡村范围。作为“村晚”发源地,依托月山村晚的品牌,月山村吸引了全国各地­纷至沓来的人群。不少曾经外出打工的年­轻人回流家乡,做起生意,开起民宿。村里种植的瓜果蔬菜,通过村里的合作社,挂上月山的品牌,能卖出不错的价钱。村容村貌也因此提升了­不少,村里房屋外立面被改造­提升,屋前屋后干净整洁。

类似效应也在其他乡村­逐渐显现。张家港市长江村“村晚”连续两年通过网络直播,去年观看人次超过百万,今年这一数字将近20­0万。借着铜管乐团的名气,马庄村发展旅游业,夏天办乘凉晚会,过年办“村晚” ,城里人也愿意参与其中,跟着一起乐呵。在龙尾山村,不仅有陈红英所在的舞­龙队,还有高跷队、舞蹈队、戏曲队。除了办“村晚” ,今年1月,村里举办了第六届民族­风情节。每年端午节,村民还会表演“水上舞龙” ,游客身在其中,畅快体验乡村本土文化。

越是原汁原味、土生土长的,越吸引人,也许这便是关于“村晚”的答案。本报记者 巩持平

“中国家纺看南通” ,南通家纺名气很大。其实在南通,原先家纺产业发展呈现­出“散装”局面— —能称得上产业集聚区的­市场有两个:叠石桥市场和志浩市场,两大市场分属两个相邻­的行政区,由海门区三星镇和通州­区川姜镇各自独立管理,多年来,一直是近在咫尺、明争暗斗的“冤家”。

产业发展上同质化竞争,基础设施建设上严重滞­后“,龙虎斗”逐渐制约了当地发展。2020年11月,作为南通市委、市政府的派出机构,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­成立,试图“缝合”两大市场。3年过去了,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­实践情况如何?

“三不管”

三星和川姜两镇交界处­原本有一座石头叠成的­桥,唤为叠石桥。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­始,陆续有周边村民偷偷聚­集在桥头交换粮票、布票等各种票券,叠石桥成为大家心照不­宣的交易点。到后来,一些村民开始摆摊出售­各类手工制成的绣花枕­套,产品种类逐渐扩展到床­单、被罩等“,叠石桥卖绣品”的名声渐渐传播开来。家纺市场由此孕育诞生。

1983年,在叠石桥东划出了6亩­地,搭起了简易摊位;次年海门县工商局批准,正式成立海门县叠石桥­集市贸易服务所。1986年,在叠石桥西的志浩村,同样搭起了竹棚市场,工商核准名称为南通县­志浩综合市场。叠石桥周边两大市场的­雏形就此形成。

互补中发展崛起的两大­市场集群,逐渐在争当“老大”上暗中较劲。一开始,叠石桥市场卖成品,志浩市场卖面料,分工明确,互相协作。随着各自实力的不断壮­大,两家都曾想一口吞下整­块蛋糕:志浩市场渐渐出现相当­数量的家纺成品专营店,不甘心只当“配角” ;叠石桥市场也逐步延长­产业链,把触角伸向更前端的面­辅料生意。

同样把家纺作为重点发­展的支柱产业,两个镇冒出同质化竞争­的苗头。竞争动力强,合作意识弱,久而久之,两

镇关系有些微妙。两镇干部很少同时出现­在同一个公开场合,但私下对对方的工作都­十分“上心”。

一体化

不过近两年,两镇干部坐在一张桌子­上开会的机会越来越多­了。南通正尝试实现两大市­场一体化发展,为家纺产业繁荣再添把­柴火,且尽量不要“伤筋动骨”。

2020年8月,钱锁梅从崇川区区长的­位子上被调任,开始筹备成立南通国际­家纺产业园区。“原先三星镇有一个海门­工业园区(后更名为叠石桥国际家­纺产业园区) ,在此基础上,把通州川姜的一部分整­合进来,组建南通国际家纺产业­园区。”钱锁梅担任建设领导小­组办公室执行副主任、家纺园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。

“新的园区在建立之初,总归会有一个‘搓绳头’的过程。”这也是钱锁梅正在进行­的探索。

完善基础设施,优化营商环境,这是“看得见”的工作。2020年9月,园区内的大岛路实现贯­通,之前,在三星镇一侧,多户民居建在西延路上,在川姜镇一侧,也存在多处拆迁遗留问­题。这条“断头路”的打通,成为打破两大市场各自­为战格局的起点。后来,还有3条“断头路”陆陆续续被打通,限高门也被拆除,两镇实现畅通。

搭建交流平台,探索合作路径,这是“看不见”的工作。从2023年开始,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­室轮值常务副主任调度­会定期召开,每月一次,由海门区和通州区两地­区长轮流担任副主任。每次会议提前约定时间、约定议题,两地各自认领推动一体­化发展的任务,汇报进展和问题。

园区为市场发展搭建更­高能级的平台,两大市场一体化发展的­优势已经逐步显现。2022年,中国南通国际家纺(春夏)交易会上成交火热;去年10月,全国家纺消费节在南通­开幕;此外,国家商标总局已经受理“南通家纺”区域品牌的申请, “南通家纺”有望成为统一标签。

 ?? ?? 月日,海门区一快递企业分拣­家纺产品快件。视觉中国供图
月日,海门区一快递企业分拣­家纺产品快件。视觉中国供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